斑斑手上红包多,发个去年写的博士答辩
本帖最后由 ganyx 于 2009-6-19 08:37 编辑已经过了好几天了,依然没有感觉自己的博士生涯已经结束。似乎还在一种中间的状态,由于惯性,一直没有回过神来。现在来回忆一点答辩当天的事情,趁着记忆还没有开始消褪。周二,下午2点,是答辩正式开始的时间。博士答辩的过程包括:半个小时的报告,然后是口试,每个答辩委员会教授有20分钟时间提问。然后是决定和宣布成绩。
(一)准备
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和亲友团驱车到了大学,带上了准备的香槟、饮料和蛋糕。1点整,我一个人进到了答辩的房间,提前进行些准备工作。几乎这个大学机械系所有的博士答辩,都是在这个房间。
准备过程其实也就是,设置和调整投影仪。花了不到10分钟,我就在这个房间里考虑了一下,教授们最想在这个演讲过程中看到什么。毕竟,整个博士阶段的工作和最后的论文,他们都是知道的。也不至于说,这个就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每个参加博士答辩的人,都一定是非常紧张的。当时想到,其实教授们最想看到的就是答辩人对于自己的控制、对于紧张的控制。想通这一点以后,我觉得自己特别轻松。于是出去在外面游弋到考试前20分钟,回到了答辩的房间。系里的秘书,看见我说“你足够镇静的。”
其实,在那个时候,多少天以来的紧张情绪,已经积累到顶峰。反倒在外表上,足够平静。
(二)报告
在房间里等了几分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4位教授,以及来捧场的观众们陆续到来。
2点整,答辩委员会主席简单介绍以后。半个小时的报告开始。系里对于这个时间非常敏感,据说以前的规定是20分钟报告,误差前后20秒,超时直接叫停。现在的30分钟。精确的演讲时间在之前的练习中,也是很难控制的。准备的时候,我按照30到32分钟准备。毕竟到现场由于紧张,语速加快,或者忘词都很容易使得时间变短。整个演讲过程还算顺利,中间还试图与教授和观众做些眼神交流,毕竟还是比较忌讳背对观众演讲的。
讲完最后一页,一看自己定的时间,还有剩下不到2分钟时间。想来,总比超过30分钟强。
下面是关起门来的考试,围观群众退场以后,主席问我是不是要休息一下。我说喝口水就行了。于是第二部分口试开始了。
(三)口试
演讲部分还算是比较容易的部分,毕竟之前可以进行准备和练习。之后的问题部分就不太好弄了。大部分地方的博士答辩,都是一些和博士工作相关的问题和讨论。在德国的情况略有不同,教授们可以问本领域内的任何问题。这也就是在德国大学里,博士答辩不叫答辩而叫博士考试的原因了。
下面的状况就是4位教授轮番轰炸。由于不同的背景,几个教授问的问题都是接近自己领域的,幸而有四成问题与论文相关,这算是回答起来的强项。剩下的问题,就不太好对付了。想在回想起来,简直无法重现当时大脑的混乱状况。搜肠刮肚地解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思考和表达是两个层面。还好背后有个黑板,可以画示意图和写公式。
不过,之间还是出现了两次状况:第一次是,老板让写一套控制方程,总共有8个张量方程,写了7个,最后一个实在搞不出来了。还好,剩下的那个方程,不算特别重要,老板就跳到下一个问题去了。第二次状况是,一个教授然我解释一个方法的机理,我解释了2分钟,结果他说你绕着一个关键词转了很久,就是没有说出这个词,不过他说出来以后,我简直就是痛心疾首,把简单的答案想得过于复杂了。解释了太多这个关键词后面的原理,不过最差也算是回答了。
3个评审人,第一轮每人大约20分钟以后,又搞了一个第二轮,在加上主席的几个简单问题,背后两块黑板也已经写满了。一个多小时“审问”之后,已经筋疲力尽。主席让我带外面一个小房间等待,他们需要讨论最后的成绩。
(四)等待
出来的时候,还好带上了一瓶水,在坐下半分钟内,喝光了。那个时候,嗓子已经冒烟了,看见喝下的水变成蒸汽,又冒出来。盯着房间里的一张油画看了半天,灰暗的色调,实在不适于这样的时间。似乎还是一个战争场景,人仰马翻,让人联想到戈雅那副法国还是西班牙革命者被枪决的油画。
等待的时间足够漫长,20分钟以后,主席出来把我有叫进去,宣布了成绩。然后解释了一下德国的法律规定,就是答辩完以后拿到毕业证以前,虽然别人可以叫你博士,你还不能自称博士……由于以前看过新闻,对我来说,这段申明很有喜剧效果。
出来前,系里的秘书问我:“怎么这么长时间?”从开始报告,已经将近2个小时了。我耸耸肩,指指后面几个教授。
(五)庆祝
......
(已经删除,省略500字)终于算是告一个段落。
.原帖地址. 我也看了我们系里的好几个博士的答辩,感觉问题都不大. 答辩之前一天有一个口试的,90分钟两个领域的大口试.如果这个口试过了,答辩基本上没问题,毕竟是自己写的论文. 斑斑,看你的表现啦{:5_395:} summa cum laude!!!!!!!!!!!!!
牛人!!! 真不错啊,分数这么好。 summa cum laude 是最好的一档了
见过很多 cum laude 今天的红包不够了,明天一定发放~{:5_375:} 说句不中听的话,
都博士了,就不要追求什么分数了。 今天的红包不够了,明天一定发放~{:5_375:}
Piggy-poo 发表于 2009-6-16 20:1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2_228:}
{:2_228:}
ganyx 发表于 2009-6-16 20:2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有70多贴了,等下我在开个红包楼吧,到时候lz来排队领红包把
{:2_228:}
ganyx 发表于 2009-6-16 20:2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别阿~我记着呢~不会忘的~{:5_374:} 说句不中听的话,
都博士了,就不要追求什么分数了。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09-6-16 20:2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嗯呐,中听 说句不中听的话,
都博士了,就不要追求什么分数了。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09-6-16 20:2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话虽这么说,可是拿到summa cum laude 谁都高兴啊,面子上也光彩 本帖最后由 老太爷2008 于 2009-6-17 13:52 编辑
没有针对当事人的意思,只是对‘观众’友情提示。
毕竟LZ能拿高分是能力的表现,努力的结果。
赫赫!
P.S.如果我到了答辩的那一天,我什么都不Care了,宠辱不惊。
毕竟,该做的都做了。
自己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
我不介意他人的评价,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赫赫。
偶大Boss一直说我的博士论文会很好,
去年圣诞Party时特意让我坐在他身边,聊天。
在他再一次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
我冷冷的说:这还不都得看你们最后打分,好不好,你们说了算。
搞得相当冷场啊。
我真是不识时务的紧!
读博读成我这样子(倦怠),也是够JP了。 现在我也觉的分数不重要了。原因和你有点不一样。
我是觉得,只有时间才是能考验真理。考试完毕的分数,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年轻的时候孤傲点,很正常,说明有自信。 谢谢lz的经验分享。{:5_394:} {:7_430:} 恭喜啊.
summa cum laude, 这个分数可太高了, 在我们这里是0.3了, 几乎没人得到.{:5_370:} 我们这边08年答辩了4个,两个summa cum laude。今年目前为止,答辩了2个,都是summa cum laude。感觉也不是很难。不过我到是觉得看论文好不好的关键还是看出版后能卖出多少,我们这边去年6月答辩的一个,论文出版之后,放在雅马逊网上,目前已经卖出了6本,这样才是真牛! 我们这边08年答辩了4个,两个summa cum laude。今年目前为止,答辩了2个,都是summa cum laude。感觉也不是很难。不过我到是觉得看论文好不好的关键还是看出版后能卖出多少,我们这边去年6月答辩的一个,论文出版之后 ...
lijiabin 发表于 2009-6-18 22:45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在你们那里, summa cum laude也是0.3以上吗?
这可是代表perfect, 能发表在顶级刊物上的论文了.
Obama的博士论文也没拿到这个分数的.
太羡慕了. 这个分数写简历上多漂亮. 论文不到一年卖出6本,还不够perfect吗?
国内很多硕士和博士论文,像TJ,都发表顶级刊物上,我的硕士论文也发表在我们领域的TOP 1 刊物上,我觉得论文发表不能说明什么。我们知道,一篇论文只有两三个审稿专家,他们未必对投稿的论文熟悉。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被中国土木工程杂志枪毙的文章,拿到美国土木工程杂志上顺利发表,是美国土木工程杂志比中国差吗?未必,恐怕主要还是审稿人的问题。
Obama又不是教授,为什么要拿个这个,可能他也不需要这个。盖茨大学都没毕业。
如果以后去工业界,论文的分数不是关键。这个分数恐怕只在以后申请教授才有用。 论文不到一年卖出6本,还不够perfect吗?
国内很多硕士和博士论文,像TJ,都发表顶级刊物上,我的硕士论文也发表在我们领域的TOP 1 刊物上,我觉得论文发表不能说明什么。我们知道,一篇论文只有两三个审稿专家,他 ...
lijiabin 发表于 2009-6-18 23: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obama 在 u chicago当了12年法律教授。。。。。他自己的JD是哈佛的。。。。 论文不到一年卖出6本,还不够perfect吗?
国内很多硕士和博士论文,像TJ,都发表顶级刊物上,我的硕士论文也发表在我们领域的TOP 1 刊物上,我觉得论文发表不能说明什么。我们知道,一篇论文只有两三个审稿专家,他 ...
lijiabin 发表于 2009-6-18 23: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请。。。不要用国内的所谓的核心刊物来搞好不好啊。。。。
obama 在 u chicago当了12年法律教授。。。。。他自己的JD是哈佛的。。。。
johndoe 发表于 2009-6-18 23:5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好意思,孤陋寡闻了。我一向不关心政治,说错话了,对不住。。。
请。。。不要用国内的所谓的核心刊物来搞好不好啊。。。。
johndoe 发表于 2009-6-18 23:5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说明一下不要太关注期刊论文。 本帖最后由 ganyx 于 2009-6-19 08:49 编辑
没想到发了个两页的文章,只是其中一句话有这么多大争论。已经删了那一段。最初的想法,只是分享一下答辩的经过。想来,这里大部分人最后都是要过这关的,先看看不同人的经历,到时候就不会太紧张了。没想到发了是这样的结果...
同意orionsnow的话,博士毕业只是一个开始。大部分的博士最后选择科研的“不归路”,博士只是一个起点。 lijiabin 的卖书多少的观点就很奇怪了。如果按照卖书的数量,算起来,几万个博士加一起都比不过一个韩寒(人家高中退学,能和他比的卖书的博士,想来想去只有费孝通),以后如果芙蓉jj打算出书,估计又比下去几万个博士。
博士论文的销量与方向、题目都是有关的,不好一概而论。就像不好一概而论期刊论文一样,有些学科,像计算机科学,有些会议比期刊更好。一般说对于博士论文的销量,社会科学比理论科学好,理论科学比工程学好。 卖书理论不奇怪,博士论文能够卖出去,代表作者的工作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就好比的作者模型被人嵌入商业软件,能说人家开发的模型差吗?如果博士论文卖的像韩寒的书那么火,即使这个论文只得了3分,能说他差吗? 本帖最后由 lijiabin 于 2009-6-19 10:18 编辑
经常看到欧洲和美国的教授,左一个模型又一个模型,都是在顶级杂志上,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人关心这些,引用也不过是简单顺便带一下。这样的工作并不觉得 怎么样。 说这些的目的并不是针对楼主的perfect成绩,而是发现周围很多同学过分注重论文的花哨与发表,我自己以前也这样,而忽视了论文实用性。 本帖最后由 老太爷2008 于 2009-6-19 14:30 编辑
大部分的博士最后选择科研的“不归路”,博士只是一个起点。
ganyx 发表于 2009-6-19 08: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没有吧!
我们大组三年毕业了11个师兄,目前只有一个留在学术界。
当然,四年前有个大师兄现在拿了‘玛丽 居里’。
(俺们一个小老板,跟大Boss起家的,
从他博士毕业就不断给工业界发信,十几年了,贼心依旧不死)
拿一个前辈老教授的话,以飨大家:
博士学位就是一张驾照!
一个做物理作了50年的老先生,他的阅历,见地该不低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