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入螺旋驱动
作者:微信文章MG: 分析逻辑思路
内容摘要
AI永动机开始启动
运作机制:
上游燃料层:英伟达、AMD、寒武纪、华为昇腾等提供算力芯片。
中游齿轮层: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移动、微软、谷歌等云服务商建设算力基础设施。
下游引擎层:DeepSeek、科大讯飞、豆包、百度、商汤、金山办公、OpenAI、产业数字化领域等应用开发商提供终端服务。
杠杆效应:形成"预购芯片→建设算力→租赁服务→收益分成→再投资"的闭环,类似房地产的金融杠杆模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Zt43K2PicpoCMV2GBBsvZt5KbqWCUQMqFfs4sniaolKh3a9uuycP6SAWCC5V4PVVdIThFc7AGaFf4AcqU2ztiaW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3
(美)技术领先扩大布局应用端
美国专注前端技术,但也在向全球布局应用端。
1、战略调整
美国转向开拓印度、欧洲、中东、非洲等非中国市场。
2、基建布局
谷歌、亚马逊、微软、OpenAI等加大在海外建设数据中心。
3、局限性
这些市场难以匹敌中国的应用场景规模和成熟度。
附:布局进展情况
中东布局:阿联酋G42联合NVIDIA和OpenAI,2026年启动200MW运算中心,最终规划5吉瓦级Stargate AI园区。
亚洲投资:Google在印度投入150亿美元建设1GW级数据中心枢纽。
欧洲部署:微软租用葡萄牙Nscale数据中心12,600颗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
南美布局:OpenAI在阿根廷投资250亿美元建设拉美首个"星际之门"计算枢纽。
(中)国产替代强化指引后端应用
1、双轨战略
(1)推动芯片国产化替代,半导体行业自主化成为国家战略。
(2)大力支持拓展机器人、电动车、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
2、市场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约一半AI研究人员,全球最多样最复杂的赛道,海量的数据、充足的电力,庞大的市场,通过丰富应用场景掌握市场主导权。(未来中国股市重点在AI应用端与AI渗透率)
3、政策支撑
举国体制、巨大执行力;
未来"十五五计划"将重点支持这两大方向(半导体国产化和新兴行业应用)。
政策信号: 发改委、工信部频繁提及"应用场景",指引国产化方向。
附:中美部分行业数据对比
1、移动支付市场规:中国是美国的94倍(渗透每一个角落)
2、电商发展水平:美国、中国分别占全球16%、40%以上
3、网约车活跃用户:中国1.56亿,美国9800万
附:产业监测框架
一、四维分析法(以半导体AI芯片为例)
1、价格维度:3nm/5nm等先进制程代工价格变动趋势(当前年涨幅15-20%)——价格的持续上涨是产业处于高景气周期的强烈信号。
2、财务维度:毛利率(当前约53%)、营业利益率等是否同步提升。——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利润?
3、库存维度:半导体公司库存周转天数(AI领域已降至60天以下)——它是判断供需关系是否出现拐点的领先指标。
4、应用维度:AI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渗透率(需达40%以上才可持续)——旺盛的需求从哪里来?能否持续?
框架逻辑:追踪一个产业从“需求是否真实广泛”(应用)到“市场是否火爆”(价格、库存),再到“企业是否真的赚钱”(财务)的全过程,从而对其健康状况和未来前景做出综合判断。
二、预警信号
1、若出现"价格上涨但营收下滑"的背离现象(历史发生概率<5%)
2、库存周转天数反弹至90天以上(当前AI芯片为45天)
3、应用端收益增长率低于算力投资增长率(临界值为1:0.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