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绿色“一带一路”中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作者:微信文章背景提要
2025年9月,第八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互鉴促发展命运与共向未来”为主题,设立两个分论坛。作为重要议题之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共促中拉气候韧性未来”分论坛聚焦生态文明和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探讨中拉如何通过绿色发展与制度创新,共同构建可持续未来。来自中拉两地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与企业代表,围绕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农业可持续与知识合作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研讨。这里分享其中一些发言嘉宾的观点。
发言摘要
在分论坛上,巴西学者道格拉斯·德卡斯特罗(Douglas de Castro)作了题为《中国—拉美绿色“一带一路”中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发言。他指出,中拉合作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绿色“一带一路”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的范式,有助于共同应对环境恶化和社会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
他强调,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框架,更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战后发展模式的替代路径。长期以来,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发展模式在拉美制造了严重的债务与依赖,导致20世纪80年代的“失落的十年”。相比之下,绿色“一带一路”更注重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和社会公平,力求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社会福祉之间的平衡。
在分析这一转型逻辑时,他回顾了中国国内的发展经验。经历数十年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代价后,中国逐步确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并在2018年将其写入宪法。这一理念不仅塑造了国内发展战略,也延伸至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实现“绿色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展示出生态责任与全球担当,并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
他还结合历史视角指出,中拉关系并非始于当代,而是自16世纪以来就存在交往。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双方在贸易与投资领域的联系迅速深化。在新的国际格局下,中拉通过绿色发展与合作实践形成了新的共识,这正是万隆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具体到实践层面,Douglas de Castro通过案例展示了中拉清洁能源合作的成果。巴西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投资目的地,已累计获得约660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风电和光伏项目。中国国家电投、三峡集团及比亚迪等企业的深度参与,正在帮助巴西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支持其履行国际气候承诺。阿根廷的考查瑞太阳能电站则是另一典型案例。该项目不仅每年可减少超过1.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还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原住民社区更获得项目2%的年利润分配,展现了兼顾环境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公正转型”模式。
他同时指出,绿色“一带一路”的推进并非没有难题。拉美国家在政治制度、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上的多样性,要求合作必须因地制宜;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果缺乏周密规划,可能带来森林砍伐和社区迁移等风险;如何在依赖资源出口的经济结构中平衡环保与发展,也是全地区必须面对的核心挑战。此外,随着中国在拉美影响力不断增强,地区国家也需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保持自主性。
在总结时,Douglas de Castro强调,中拉绿色合作超越了经济层面,更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意味着资本与技术的流动,更体现了生态文明、自然权利、能源转型和绿色实践的价值。通过共建绿色伙伴关系,中拉完全有可能为世界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可持续发展范式。
发言嘉宾简介:
Douglas de Castro,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研究员,长期研究中国与拉美关系,重点关注绿色“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和南南合作。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国在拉美可持续发展投资中的作用,尤其是能源转型与社会公平的互动关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w6hBEr9uWICRCrNElIqLWeMh4ZM07zaoUd1rnqQEj9g5THeZergV3iaelib2ahEicarW4AViaCTNZ3tafbHMBdIibh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retryload=1&tp=webp&randomid=8km2bg8p#imgIndex=11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w6hBEr9uWIDdWruX9Hx56l4xYdmMzhl8y0skCabVnAD5DVJcnSzkDmjX69kWiax3eZVrt5kD0zz6IVZCEJYT3Tg/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randomid=lkdltnz8#imgIndex=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