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AI
作者:微信文章几年前刚了解人工智能AI的时候,习惯于用人的行为模式来理解AI的训练、推理、模型、数据、算力等等。最近,我感觉可以反过来用AI来理解人的行为。
我们人就是一个带算力的模型,接受外界事物的过程就是在用数据训练自己这个模型,年轻的时候算力可能比年纪大的时候算力要高,但是好在年纪大了,吃过的数据多,所以模型可能更好用。
现在很多行业工作都很卷,比如我所在的集成电路制造业,因为Fab里的设备24小时不间断,也就是数据在不断的产生,你不断的读入数据,训练自己,再做推理输出。对于特定的人,模型和算力已经固定,吃的数据越多、质量越高,模型就越精准,推理也越高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数据产生速度远超人力所能汲取的速度,只能多花时间,便形成了卷。有人形容我们自己就像在笼子里跑步的小老鼠,我感觉就像一个旋转站立的螺丝钉,除非躺下,否则必须一直在转。
那有人对于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工作,还有生活、感情、投资等等方方面面。那他就在平时要用不同类型的数据训练自己,比如读书、旅游、运动、社交,而不仅仅工作中所接触的数据,他可能在工作方面训练的模型没有那么强,推理效率和精度不够高,但是他的模型延展性强,能解决的其他问题多一些。
以此类推,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自己所需的高质量的数据来训练自己,避免过于重复的数据,比如一些简单的重复的浅层的感官刺激,游戏、打牌、唱歌,如果不是专业人士,适当玩玩,可能对于自己恢复算力,模型构建有帮助,但如果沉迷于这类活动,可能自己的模型就没办法得到丰富和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