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执行力的4C法则
作者:微信文章Generative AI 已从炫目的“魔术”迅速坠入“麻烦制造者”的泥潭:Gartner 预计 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投资将飙升 42%,可眼下已有大批项目半途夭折。技术并非罪魁,真正的症结仍然是执行力。沿用 4C 框架——澄清(Clarity)、胜任(Competence)、承诺(Commitment)、控制(Control)——去检视 AI 项目的落地之路,我们发现传统管理漏斗在算法时代只会将问题放大,而不会神奇地消解它们。
首先是澄清。企业常把“愿景”错当 KPI,结果团队在云端描绘宏大蓝图,却在地面无从着陆。AI 项目的任务书不仅要写清商业目标,还得划定模型边界、数据来源和合规红线。聪明的项目经理会用“10‑20‑70” 预算公式压根儿避免空转:算法只占 10%,数据与平台 20%,剩余 70% 砸向流程改造与变革管理。若缺了这张清单,任何炫酷的 Demo 都只是一场精致的即兴表演。
其次是胜任。AI 项目失败,一半毁在人选,一半毁在数据。数据素养正取代英语四六级,成为新门槛;而“翻译官”(把技术语言转译成业务语言的角色)与“数据管家”同样稀缺。人才策略也必须从“岗位招聘”转向“能力拼图”,并靠微课程、任务跟学和影子教练,把“学完再上手”压缩成“边干边学”。如果企业连最基本的数据整理都外包给临时工,就别奇怪模型迟迟训练不出价值。
第三是承诺。生成式 AI 可以替你写文案,却不替你背锅;人仍是执行链条的核心。实证研究反复显示,CEO 亲自担任“产品经理”时,AI 项目赢面飙升,因为这番姿态让一线员工相信这场变革与自身前途息息相关。与此同时,高管与基层的数字体验差距若不缩小,“我被要求做”永远压过“我想主动试”。把 OKR 重写成“假设‑实验‑截止日期”,让团队像科研一样迭代,而非像工厂一样被动打卡,才可能唤醒真正的责任心。
最后是控制。在生成式模型进入生产环境后,缺乏治理的代码与狂野脚本并无二致。过程透明、反馈及时、快速纠偏是最低配,而风险管理已跃升为 C‑suite 的首要焦虑。组织需要把 AI 治理中心(CoE)从“可选插件”升级为固定栏目,用可视化看板监控数据漂移、性能衰减和合规风险,一旦指标触发阈值立即人工复核。控制的本质从来不是“强行追进度”,而是确保偏差在可承受范围内被迅速修正。
归根结底,执行力的护城河依旧是人。算法进步的速度永远快不过组织学习的阻力。AI 时代的执行力更像风险投资:用澄清做尽调,用胜任配资源,用承诺聚资本,用控制求回报。下一波技术浪潮终会把提示词变成空气,但唯有人能把宏大目标稳稳落到地表。
原创不易,需要鼓励,如觉得本文有用,请点击在看、打赏、转发,谢谢。后附AI精品文章系列。
李家贵,3S AI战略屋创始人,AI蛋糕模型创始人,西安交大数字经济研究院数字服务中心首席科学家,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微信:dtalk2023
就这18步,从0到1学会搭建智能体
AI实战工具推荐
关注自动领取500+AI报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