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承诺。生成式 AI 可以替你写文案,却不替你背锅;人仍是执行链条的核心。实证研究反复显示,CEO 亲自担任“产品经理”时,AI 项目赢面飙升,因为这番姿态让一线员工相信这场变革与自身前途息息相关。与此同时,高管与基层的数字体验差距若不缩小,“我被要求做”永远压过“我想主动试”。把 OKR 重写成“假设‑实验‑截止日期”,让团队像科研一样迭代,而非像工厂一样被动打卡,才可能唤醒真正的责任心。
最后是控制。在生成式模型进入生产环境后,缺乏治理的代码与狂野脚本并无二致。过程透明、反馈及时、快速纠偏是最低配,而风险管理已跃升为 C‑suite 的首要焦虑。组织需要把 AI 治理中心(CoE)从“可选插件”升级为固定栏目,用可视化看板监控数据漂移、性能衰减和合规风险,一旦指标触发阈值立即人工复核。控制的本质从来不是“强行追进度”,而是确保偏差在可承受范围内被迅速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