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小公司的救命稻草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的感受是大模型某种程度上是创业小公司的机会。
因为大厂要做的事,是服务亿万用户的大需求。大厂会因为一个用户的badcase而去优化几个月的策略,只是为了让产品在1万次被用户使用的时候,尽量不出现那几次不好的体验。
这种极致的用户体验的追求和迭代,背后的潜在信息是“大厂真实有亿万的用户在使用这些产品”。所以需要极致的提升用户的体验,让用户觉得好用,更多的留下来。
而目前火爆的agent,比如Manus、Genspark这些AI公司的目标则是“通过讲一个新故事,让原本不存在的用户,快来用。”
因此这两个不同的背景,导致了完全不同的AI叙事方向。
创业公司会使尽全身的精力去尽量探索原来没有的产品应用场景,但凡有可能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需求,就会去大干一场。所以突然才涌现了那么多“一键AI做网页”、“一键做PPT”等颠覆式创新类的产品。
哪怕有些场景和产品可能是伪需求(或者即时是真需求,但仍然是使用agent 5次只能成功1、2次的情况,期间可能还得持续盯着去干预)的情况下,也前赴后继的往前扑。
但大厂的AI业务部门,则摇摆于一边恐惧着如果真出来什么杀手级的颠覆式创新产品,会把自己的业务给彻底端了。又面临着自己现有的亿万用户眼下的现实中的需求,而不得已只能停留在连续式创新上,典型如《创新者的窘境》书中提到的情况。
大厂大致有2种推进情况:
1. 延续业务的连续式创新,在现有的用户触点中持续优化问题现状,极致提升现有场景的用户体验
2. 舍弃原仍未成立的业务命题,彻底重构用户体验。豪赌一把,忍受原业务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切换带来的用户流失,而期望赢得未来的更大的市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