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3-14 23:03

AirPods引入实时翻译功能,谈谈 AI 时代的外语学习

作者:微信文章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正在为AirPods开发实时翻译功能,预计将于2025年晚些时候作为iOS 19更新的一部分推出,使用户能够在无需手动输入的情况下实时翻译对话。



虽然苹果为AirPods推出的实时翻译功能具有创新性,但它并不是市场上首个此类功能,谷歌的Pixel Buds自2020年以来就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允许用户实时翻译对话。无论如何,苹果一旦入场,各大厂商应该都会纷纷跟进。



该功能将这样运作:如果一位说英语的人听到有人用西班牙语说话,iPhone 将翻译对话并将英语传输到用户的 AirPods。同时,另一个人戴了耳机,听到的英语将被翻译成西班牙语。

苹果将通过软件更新为 AirPods 添加这个新功能,用户无需购买新耳机即可享受实时翻译功能,去年苹果耳机就加入了听障人士助听器功能。

一个小小的耳机带上就能跟外国人无缝沟通,比拿翻译机,看手机可方便多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想学习一门语言可以随时带着耳机开着这个功能,把母语对话实时翻译成外语自己多听一遍,可能效果惊人,然而这不是 AI 辅助学习,这叫刻意练习。

AI 时代来了,还要学外语吗?

ChatGPT 发布后一两个月我就去外国读书了,读博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是读论文、写论文,在翻译工具的帮助下,这些反而压力不大。当然也会面临语言挑战,毕竟听课、小组讨论、跟同学们打交道,都要用英语,以前应试时候背的几个模版肯定是不够用。

我挺爱看美式喜剧的,《生活大爆炸》完整看了三遍,能用英语说些俏皮话,跟同学们简单交流没什么问题,但是线上聊天、深度分享就比较难。线上聊天我打字速度跟不上、看不懂他们发的缩写,比如 Nvm(Never mind)、btw(By the way)。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聊,刚开始我也得用翻译软件整句翻译,后来就查查一两个不会拼的单词就行了。后来我开始主动出击,给几个玩的好的同学们讲《道德经》、讲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有人读“何事长向别时圆(Why then when people apart, the moon is still full and bright?)”这句读哭了。



线下聊天就不只是拼写了,也更难用“外挂”,没有人愿意跟聊一句看一眼手机的人玩。我加入了我们学校的国际生社团,一起参加美食节、文化节之类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锻炼人,因为你要给别人讲自己的美食、自己的文化,讲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东西,也会更自信一点。



有一次跟一个非洲同学聊起来他们的殖民地时代,我一口气给他从鸦片战争讲到改革开放,他说他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历史。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在真正的沟通里、发音、语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有东西可讲。讲多了,口语就好了。

现在可以跟 AI 语音对聊,可是它没有真人的喜怒哀乐,没有感动和惊讶,即使它模拟得很像,你也知道那是假的,聊聊就不想聊了。

其实跟同胞之间用外语对话,也能提高口语水平。我在读研时候参加学院的英语角,跟朋友们用英语聊天,每周一次,感觉也有长进。分享欲很重要,我这周看电视什么的学到新词了,周末英语角就想去把它说出来用上。学习动机是可以弥补学习环境的。

如果出现极高准确率的 AI 翻译耳机,还用学外语吗?

用。先不说翻译耳机,就说 AI 翻译。我的公众号介绍了那么多外文论文、新闻、政策文件,为什么我只介绍英文材料?日本教育政策、法国教学论坛、德国职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也不少,我为什么很少介绍?

因为英文文件我起码能找到原文在哪,我会让 AI 帮我列出来要点,但我也会去原文核对,毕竟有些语句 AI 写出来的读着就是不通。读日文、法文、德文,我找都找不到。日语材料我们也解读过,因为日语里的汉字偶尔还能看明白几个,但是花费了很大力气,效果也不是太好(「生きる力」——日本学校教育改革的 6 个要点)。

翻译需要信达雅,自己都不知道说的话在原文的哪一页,恐怕是不太敢写出来,更不要说商业用途的外语应用了。



未来各国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不学一点外语,怎么给他们讲我们的故事。哪吒是什么,悟空是谁,DeepSeek 好不好用,咱们自己的东西,咱得能讲明白了。

刻意练习是什么?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提出过一个叫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概念,核心思想是通过有针对性、带反馈、可持续的训练方式来提升技能水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或机械练习。它与“重复练习”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目标明确:每一次练习都有清晰的、可衡量的目标。
专注与挑战:练习时保持高度专注,并持续在“舒适区”与“能力边界”之间寻找平衡,通过合理的挑战让自己不断进步。
即时反馈:能及时得到专业或自我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针对性弱点突破:寻找个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强化或改进,而不是只盲目地“多练”。
循序渐进:在重复的训练中不断微调、打磨技能,逐步提高难度,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熟练度。



我这两年的英语学习经验就是一种刻意练习。

我的目标不是模糊的“把英语练好”,而是具体地想要提升自己在网络聊天、深度交流以及文化介绍方面的能力。这些场景本身就为后续练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加强词汇量(尤其是缩写、俚语)、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面对面交流不能依赖翻译软件),以及如何用英语分享自己的文化。

刻意练习的一个核心是跳出舒适区,在适度挑战的场景中不断磨炼。我一开始还需要整句翻译软件,逐渐只用词典查单词,这就是在不断降低对翻译软件的依赖、提升自己的即时交流能力;面对外国同学讨论历史、文化这种抽象且深层次的话题时,难度会更高,也更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学校社团活动中,需要口头讲解美食、文化,如果说不清楚,对方会表现出困惑,这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反馈机制。刻意练习要求的“即时反馈”不一定只有老师或教练给出,任何让你意识到不足、发现问题的机制都算有效反馈。

刻意练习并不是一味“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攻克短板”。看到自己哪里不会就去查单词或者想如何用熟悉词替代,拿到生词、俚语或历史术语就记下来并尝试在对话中再次运用,这些都体现了“找准弱点—补足—再应用—再反馈”的过程。

大家也可以根据刻意练习的原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学习流程。


教育学人小妙招

你有没有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被“画流程图”这样的任务烦恼? 我上文中的“刻意练习图解是在 napkin.ai 一键生成的。它可以快速将你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手绘风格的视觉图解,让沟通和表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无论你是教师、学生、职场工作者还是创作者,Napkin AI 都能为你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新的体验。



使用 Napkin AI 非常简单,只需将你的文字内容粘贴到平台上,AI 就会自动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表。你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图表的样式和内容,最终导出为 PNG、SVG 或 PDF 等格式,方便在各种场景中使用。目前,Napkin AI 提供免费账户方案,只需注册登录即可开始体验。


在快速迭代的AI时代,我们需要一个兼具前沿性与可靠性、能够定期更新教学技能与理念的专业发展平台。「教育学人AIED」想要做一个云端“实验场”:围绕教师专业发展(TPD)核心目标,帮助教育者们在社区中跨学科对话、实践研讨与经验共创,实现线上“深度共学”。

当前我做了一个「知识库」,依然是由我主导的内容分享,未来,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将它建成一个「教育学人AIED知识社区」,为更多教育学人提供:

持续的专业成长:教育前沿与经典学习、学科研讨、跨领域共学,为课堂与工作带来新思路、新工具。

行业前沿资讯:第一时间掌握AI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案例,把握教学改革趋势。

高质量社群互动:与教育学科研人士、创新教师、教育创作者建立紧密的联系网,碰撞思维火花、互助共赢。

内容共创机会:分享您的实践案例或教学设计思路,积累专业口碑与行业影响力。


加入「教育学人AIED知识社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学人,组成一个社区,形成一种文化。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Cfhib5CicBJfZHoHic9jtzucc1ibNCOjiaQaeSVcYCbggcOnroibpHuZeNJ3BGD7sQof2elkmtJHlia3ABwLzwyicjiby8Q/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rPods引入实时翻译功能,谈谈 AI 时代的外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