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头哥,你觉得这车怎么样,能入手吗?
本帖最后由 anjanette 于 2013-1-11 22:25 编辑Käfer mit Panzer-Motor
原文链接http://www.motor-talk.de/news/flieg-kaefer-flieg-t4353443.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_CnvRufT7c&feature=player_detailpage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3 1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所以二战后基本主站坦克都是后驱方案了
其实个人觉得3号坦克的扭杆悬挂,动力布置是还是不错的,可 ...
脑子能好过苏联人么?
一个是短腿的强击理论,一个是NB加变态的战役大纵深理论,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哦。
都是在东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起做军事演习,这智商的高下,看看最后总结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古德林已经很NB了,但还不够NB,还没达到毛子那种NB的高度。
最后如何?总理府不一样被人家给拆了,石头拿去给人家盖了胜利纪念碑和大使馆么?
假如智商一开始就不行的话,被挖祖坟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哦。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3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说的是上部小的诱导轮。。。不是前部那个
克里斯蒂本来是轮履合一系统,确实很超前了
克里斯蒂式现实版方案!在早起的T34上依旧能看到旧的轮式-履带两用车辆的痕迹,依旧使用挂胶负重轮。T34的后驱布置,来自BT的典型的轮式车辆的后驱布置方案。T34一公一母的履带,带有浓重的克里斯蒂两用坦克的特色。T34只是歪打正着而已。
后驱的履带必须要做宽,否则坦克起步的时候,履带销会断掉。于是,苏联人通过后驱,平衡了履带和越野通过性的关系。
前置诱导轮具有很好的战场毁伤后的自我修复优点。直接舍去诱导轮,坦克依旧可以开动,尽管会影响履带寿命并影响机动性,但至少可以做到废物利用。
德方:死脑筋,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只能用前驱方案。动力输出占地方,只能扭杆。交错负重轮,只能用窄履带。就这么样,车内空间并不比苏联的更富余。相反,多了分置的分动箱,车体前方能做成倾斜的,实属不易。变速箱就那么一款是斜角的,剩下的都是四四方方的。于是乎,德国佬的坦克必须是四四方方的。前置主动轮,装甲分配就必须要悲催,厚也不是,薄也不是,进退两难。等后来有这些技术了,生产线需要改工装,这会耽误产量和制造速度。于是就更悲催了呗。 别说是这个坦克了!
二战期间军用LKW的单轴载重才5T多一点。现在民用级别的轻松20T。以前道奇的10轮卡车,那是没有办法,那其实不是因为通过性的问题,而是单轴只有那么大的承载量。而今20T什么概念?一台4X4的就可以轻松达到40T了。唯一的问题是桥梁允许值,而非车辆本身的悬挂系统。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3 0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豹子的侧面是低于应该其 本身设计的水准了,要知道t34侧面早期都有45mm,后期改进型算上倾角,基本有60, ...
德国佬无可靠的后主动轮技术,那个他们搞不来。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3 0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技术在米国不受青睐,但是被毛子发扬光大了,T34一侧只有5个负重轮,没有引导轮,但是机动性和越野性 ...
兄弟,要不你再看看??
T34上的诱导轮是自T34开始,直到现在都有的经典布置,典型的雷诺FT17的布局。
这技术在米国木有不被看好。BT坦克的原型,米国的克里斯蒂坦克,装备量是不小的!在那个年代,装甲兵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未来的装甲车辆到底该是什么样子,装甲车辆到底该如何运用,还都是未知的和摸索中。 越野上,德国人的扭杆算是白装了,从未超越过苏军从BT时代就采用的克里斯蒂式悬挂。看来,米国人的技术转让,还是挺给力的。 xianwubo 发表于 2013-1-12 2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感觉就坦克三大要素火力,防护,机动性来说,这款坦克算是成功的。但是战争期间还有很多因素会限制武 ...
唉!这破烂的机动性很差,无论是战术机动性还是战役机动性都是很差很差。火力一般,防护也一般。 大西米 发表于 2013-1-12 0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家里的那辆1:48 M4A3谢尔曼应该还在,怀念呀!不过这坦克完全不是虎式和豹式的对手,也许欺负一下德军早期 ...
德军的破烂已经被不明就里的德粉们吹捧到天上去了。
就那个逆天的制造工时,就那个工艺要求,就那个复杂复杂程度,就那个维护要求,就那个与制造工时和车重毫不相称的战术指标,简直就是个工业资源黑洞,第三帝国不灭亡都没天理!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0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对的,原来看的东西都要忘光了。。。
不过燃气轮机太耗油了。。。 m1到哪,后面就有长长 ...
有集热交换器的话效率会很高,油耗会降下来。T80上的因为横置布置的限制,自身体积不能太大,没使用M1上的那种热交换器,油耗更高。 大西米 发表于 2013-1-12 0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怎么记得“打火机”谢尔曼用的是易燃的汽油机呢?那个航空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用的应该是煤油吧,还是我 ...
活塞发动机都是汽油。喷气发动机和涡浆发动机还有涡轴发动机才是煤油 本帖最后由 大西米 于 2013-1-11 22:35 编辑
这发动机怎么看着更像早期飞机用的星形气冷式活塞发动机涅?和坦克用的燃气轮机一点不像。
而且连后轮用的都是飞机起落架上拆下来的轮胎。 我觉得也是飞机的发动机。可是原文链接写的是坦克的发动机{:7_426:} 大西米 发表于 2013-1-11 2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发动机怎么看着更像早期飞机用的星形气冷式活塞发动机涅?和坦克用的燃气轮机一点不像。
而且连后轮用的 ...
燃气轮机也只有米国用吧,早期汽油机比较多,现在都是柴油了。。
这个应该是飞机引擎吧。。 想起了某集死神来了...
FLIEG, KFER, FLIEG! 7缸星型活塞式气冷发动机。这个散热风扇很吃功率哦。
这个的确是航空发动机,不过正如这个帖子里所说的,是从坦克里拆出来的。没错,米国的M3格兰特中型坦克用的就是星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不过,砖头哥记得,M3的发动机是大陆公司的9缸,而不是7缸哦! 砖头哥 发表于 2013-1-12 0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缸星型活塞式气冷发动机。这个散热风扇很吃功率哦。
这个的确是航空发动机,不过正如这个帖子里所说的,是 ...
m4谢尔曼也是 这款发动机,不过一打就着{:3_244:} 德国人最爱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0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m4谢尔曼也是 这款发动机,不过一打就着 德国人最爱
我怎么记得“打火机”谢尔曼用的是易燃的汽油机呢?那个航空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用的应该是煤油吧,还是我记错了? 这车一脚油门下去,车头肯定指天了 本帖最后由 kidkudo 于 2013-1-12 00:35 编辑
大西米 发表于 2013-1-12 0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怎么记得“打火机”谢尔曼用的是易燃的汽油机呢?那个航空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用的应该是煤油吧,还是我 ...
这个应该是从航空发动机改进过来的低速版本,的确是烧汽油的(早期活塞发动机都是烧汽油)
早期是大陆的发动机,a3开始是福特,a4和 萤火虫是克莱斯勒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0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应该是从航空发动机改进过来的低速版本,的确是烧汽油的(早期活塞发动机都是烧汽油)
早期是大 ...
家里的那辆1:48 M4A3谢尔曼应该还在,怀念呀!不过这坦克完全不是虎式和豹式的对手,也许欺负一下德军早期的3号坦克还行。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1 2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燃气轮机也只有米国用吧,早期汽油机比较多,现在都是柴油了。。
这个应该是飞机引擎吧。。
苏联也用哦!T80的干活!
米国M1世纪上是柴油和煤油都能用的,苏联的也是。 本帖最后由 kidkudo 于 2013-1-12 02:55 编辑
砖头哥 发表于 2013-1-12 0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苏联也用哦!T80的干活!
米国M1世纪上是柴油和煤油都能用的,苏联的也是。
哦对的,原来看的东西都要忘光了。。。
不过燃气轮机太耗油了。。。{:3_244:} m1到哪,后面就有长长的加油车队伍 大西米 发表于 2013-1-12 0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家里的那辆1:48 M4A3谢尔曼应该还在,怀念呀!不过这坦克完全不是虎式和豹式的对手,也许欺负一下德军早期 ...
M4a3基本和4号H型能打个平手。
虎和豹本来就是重型坦克。。。不是一个数量级的{:3_244:}
米帝对付德军重装甲都是用坦克歼击车的,m10,m18之类。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0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M4a3基本和4号H型能打个平手。
虎和豹本来就是重型坦克。。。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M4跟豹应该都算中型坦克,虎是重型的,德国人战争后期弄的野生动物系列坦克,数量上干不过美苏,只能在理论上单车战斗力上做弥补。俺感觉战争期间还是T34这类简单款更有用。 本帖最后由 kidkudo 于 2013-1-12 14:55 编辑
xianwubo 发表于 2013-1-12 1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M4跟豹应该都算中型坦克,虎是重型的,德国人战争后期弄的野生动物系列坦克,数量上干不过美苏,只能在理 ...
从吨位和配置来说,豹子绝对在其他国家属于重型坦克,只是德国人脑残的设计理念,让他变成 中型坦克。。。{:3_244:}
在德国人心目中,基本上50吨以下坦克都是中型坦克。 m4和 豹子 相差近14吨,和 斯大林2差不多,能是一个数量级的么。。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吨位和配置来说,豹子绝对在其他国家属于重型坦克,只是德国人脑残的设计理念,让他变成 中型坦克。。 ...
这两款坦克的设计理念应该都是中型的主战坦克,但是那会德国军工从原材料到生产能力都已经拼不过美苏了,只能在单车战斗力上下功夫。把坦克设计的又重又复杂,不仅机动保养费劲,培训士兵也费劲,战斗效果比较难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作为一款坦克,技术性能它是成功的。作为一种主战武器,它不如T34甚至M4。 xianwubo 发表于 2013-1-12 15: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两款坦克的设计理念应该都是中型的主战坦克,但是那会德国军工从原材料到生产能力都已经拼不过美苏了, ...
技术性能成功...
求解! 砖头哥 发表于 2013-1-12 17: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性能成功...
求解!
我是感觉就坦克三大要素火力,防护,机动性来说,这款坦克算是成功的。但是战争期间还有很多因素会限制武器性能的发挥,例如制造难度,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后备兵员的培养难度等等。
这只是俺个人的小看法,欢迎砖头兄指正俺的错误。{:5_380:} 本帖最后由 kidkudo 于 2013-1-12 21:03 编辑
xianwubo 发表于 2013-1-12 2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感觉就坦克三大要素火力,防护,机动性来说,这款坦克算是成功的。但是战争期间还有很多因素会限制武 ...
技术来说,个人觉得豹子除了倾斜装甲(这个是抄毛子的)和 L70 75mm毫米火炮算可以外,作为中型坦克是完全失败的。这个吨位,差不多的材料,米国是m26潘兴,毛子是斯大林2。。{:3_244:}
交错轮悬挂,迈巴赫发动机其实都差强人意,早期豹子很容易被自燃,交错轮更不说了,虽然越野性能优异 ,但挨一炮就要卡住,要换很麻烦。
而且实际上豹子虽然正面防御很高(高于虎1)然而装甲侧面很薄弱,被米军57毫米炮偷袭侧穿的比比皆是
德国人在机械上太追求奇技淫巧了。。实际上,感觉现在汽车上也是如此。。
显然不能入手啊,尾气排放是euro -5吧。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来说,个人觉得豹子除了倾斜装甲(这个是抄毛子的)和 L70 75mm毫米火炮算可以外,作为中型坦克是完 ...
豹式那个坑爹的交错负重轮且不说实战如何,就光是组装模型的时候都很繁琐。还有那个Sd.kfz-251半履带车的负重轮也是如出一辙。估计是为了用负重轮来提高车身底部侧面的防护能力吧! 砖头哥 发表于 2013-1-12 2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唉!这破烂的机动性很差,无论是战术机动性还是战役机动性都是很差很差。火力一般,防护也一般。
你这个评价确实有点颠覆俺以前看到的信息。。。俺印象中如果理想化的一对一,美苏英的中型主战坦克,豹应该都能占些优势。 kidkudo 发表于 2013-1-12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来说,个人觉得豹子除了倾斜装甲(这个是抄毛子的)和 L70 75mm毫米火炮算可以外,作为中型坦克是完 ...
坦克的正面防御装甲一般都强于其他三个面,美苏的坦克侧面防御水平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俺感觉30多吨应该是正常的水准,貌似豹的设计为了各种原因,自重增加到40多,与他的装备地位不太相符了。
德国人把机械玩的忒熟,然后就开始追求奇技淫巧。。。 xianwubo 发表于 2013-1-12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个评价确实有点颠覆俺以前看到的信息。。。俺印象中如果理想化的一对一,美苏英的中型主战坦克,豹应 ...
你是说那几乎只能依靠公路和铁路的糟糕的机动性么?还有那糟糕的防护么?
装甲不仅仅要比厚度,还要比硬度和韧性。可惜,德国佬的东西,硬度不佳。
苏军的穿甲弹发射装药以及炸弹内的装药都是旋压式的,密度不够,无论是炸药还是发射药,密度都不够,这直接影响炸药的爆轰速度和发射药的燃烧稳定性,但是生产效率高。后期采用浇筑式的,密度上来了,德军的东西就变成了垃圾。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