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51|回复: 0

灾区重建应重视环境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来源:第2版 作者:韩双 日期:2008-06-04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同胞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尽管此次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经济带来了重大灾难,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灾后重建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灾区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环保从业者,笔者非常关注灾区重建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各地应及时动员群众搞好环境卫生,主要是做好水源保护;设置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和清运等卫生管理;按灾害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人和动物的尸体。灾民临时集中或分散住所、医疗点、救灾人员临时居住地等人群集中区域是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
  在地震灾难中,很可能会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污染治理设施停运和灾后废物清理等难题,因此,需格外注意避免发生此类次生环境灾害。对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危废的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迅速排查清理,在排查清理中发现隐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排除。
  在解决灾区人民饮水、吃饭问题的同时,修建临时厕所、恢复环境基础设施是应急安置灾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在救灾工作展开后,加强粪便管理是灾区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垃圾和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应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并加强管理,生活污水应定点倾倒。及时用药物对垃圾站点与污水倾倒处进行消毒杀虫,控制苍蝇孳生。传染性垃圾必须消毒处理,有条件的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灾后重建,一定要做好选址和规划工作,要保留好地震遗址,作为国家和人民对遇难同胞的纪念。同时,要选好重建的地址,包括原地重建和搬迁异地重建,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应避开地下活动的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重建工作可以分批分阶段进行,目前是要让所有的受灾百姓都能住上帐篷,有个临时安置;各地援建的板房要尽快搭建好,板房宜采用轻质材料,比较安全,可能要住两三年时间;最终是建造正规的房屋,可能需要3年~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历史上的大地震往往发生在中低烈度区,如汶川是7度设防,唐山是6度设防,但地震恰恰发生在汶川、唐山这些中低烈度设防区。因此灾后重建应该应用新的、成熟的、有效的抗震减灾技术,保证发生大地震时,房屋不容易被震倒。
  此次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告诫我们:灾后重建家园,必须谨慎,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为灾区建设一个能充分保障环境安全的美好家园。
  >>>观点要览>>>
  灾情、救灾,成了今年的高频词。可以预见,如果今后一段时间灾情继续发展,政府财政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投入也一定会水涨船高。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会得到最起码的保障。但是,与我们面临的危险相比,仅仅做事后补救还远远不够。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此外,在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呈增加趋势。环境问题是长期的,改善和治理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财税政策作长远打算,建立和强化相应的机制,加强事前的投入和引导。只有重心前移,才能更有效地抑制环境破坏,扭转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保障灾害预警水平的提高和防灾准备的有效,减轻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危害。
  因此,如何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应对自然灾害的国家战略,不仅仅只有相关专家关注,各级地方决策者对此也不可忽视。 (网友:子羽)

相关帖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21:55 , Processed in 0.056689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