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12月26日,在苏州山塘街,一名民间艺人展示她制作的布艺“吉祥猪”挂件。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颇具姑苏民俗特色的喜庆布艺挂件纷纷亮相市场,受到人们喜爱。
每年的一月一日为什么叫元旦?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庆祝方式——南美洲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1/01/001506750_02.shtml
巴西:揪耳元旦。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阿根廷:蒜瓣汤是阿根廷人新年必吃的食物,人们认为它可以驱邪避鬼,预示如意吉祥。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所以元旦一大早,合家老少会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在下水之前,大家先把一篮鲜花瓣撒在水面上,然后一同跳进“花水”之中,尽情沐浴。洗去一切污秽,换来幸运美满的新生活。
巴拉圭:巴拉圭人把每年的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以纪念先烈。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千家万户才开始生火做饭,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哥伦比亚:元旦前夕,各条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宣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博得人们开心,午夜时将“傀儡”炸毁,代表向“旧年”告别。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07-1-1 14: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