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1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的传说 7 ~ z& m4 E& ?/ w, A
4 M, m( @" z( M+ i& ~ 3 b$ W# H2 h5 S3 f, l e8 p! m
康乃馨 5 I6 `) Y! i3 C. D' ^
在美国费拉德尔菲城有一位名叫安娜·查维斯小姐。她的母亲在1906年5月9日去世,她十分悲痛,怀念不已。在第二年其母的逝世周年纪念日时,她用白色的康乃馨鲜花佩带在襟上,借以纪念,同时她还向公众呼吁定立一个颂扬母亲的节日,到时让女儿们都给健在的母亲献上红色的康乃馨,以感激她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这个倡议日益得到广大群众的同情和支持。由于大家不辞劳苦的活动,终于在1914年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 l; w" }. G( S& T ^
; x1 @. Q3 f. C牡丹
/ Q1 \, n9 u: _) t6 s/ P R B生女儿种牡丹 居住在鄂西、湘西的土家族,历来有“生女儿种牡丹”的习俗。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猎人上山打猎。不知不觉进了深山老林,一望都是阴深深的一片,整天不见人影。寂寞之际,忽然听到一声鸟叫,猎人满心欢喜正当小鸟伴着猎人行进之际,一只老鹰扑过,啄死了这只小鸟,猎人气愤地举起枪,打死了那只老鹰,转过来再看小鸟时,小鸟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棵牡丹,猎人把这棵牡丹带回家,栽在自家屋后,辛勤施肥浇水,第二年牡丹花开,他的妻子生下了美丽的小女儿,猎人认为,女儿就是牡丹的化身。当女儿长大出嫁时,猎人又将这棵牡丹作为陪嫁送给女儿婆家,一年一年过去,“生女儿种牡丹”的人越来越多,遂成习俗代代相传。
2 X& i/ @ E6 q- ?, e' @; j
4 I/ l! g6 ]7 I- E: ~) ?紫荆
8 X. n' U1 V! |7 }荆树复生 传说南朝时,田真与弟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夜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田真去截树时,发现树已经枯死,好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十分震惊,就对两个弟弟说:“这树本是一条根,听说要把它截成三段就枯死了,人却不如树木,反而要分家。”兄弟三人都非常悲伤,决定为再分树,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提分家的事。后以“紫荆”作为称美兄弟的典故。 $ S6 p2 I3 H$ D- H
4 f t$ k8 S ~/ H1 X$ g) m
郁金香
' I9 a0 w, d6 ~( x+ W古代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个送她一顶皇冠,一个送一把宝剑,一个送一块金堆。但她对谁都不于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堆变成球根,这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 郁金香有白天开花夜间闭这一特征。在500多年前因中亚地区的人所戴的头巾与郁金香花形相似,其原名Tulipa就是土耳其语“头巾”之意。 , _( p* W6 ~7 g- r6 R+ E& X- r; ~
( U0 ]! t4 A" e$ k4 T7 {
梅
5 c- ?2 n2 y4 ~1 R8 p- R梅花仙子---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6 u- a7 k4 N6 d( E/ Z0 m. n! }$ n梅妻鹤子---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传诵
) O6 C: G0 p0 S! R9 I' i, E8 B
; n# z0 m! E2 z2 a l* S2 k荷花 " b: K6 I8 Y. b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更使玉姬流连往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把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2 p* ?- o0 e7 b. S* t
非洲菊 . }1 B0 P( m0 @3 n: E
20世纪初叶,位于非洲南部的马达加斯加是一个盛产热带花草的小国。当地有位名叫斯朗伊妮的少女,从小就非常喜欢主种茎枝微弯、花朵低档垂的野花。当她出嫁时,她要求厅堂上多插一些以增添婚礼的气氛。来自各方的亲朋载歌载舞,相互频频祝酒。谁料海量甚浅的新郎,只酒过三巡就陶然入醉了,他垂头弯腰,东倾西斜,新娘只好扶他进卧室休憩。众人看到这种挽扶的姿态与那种野花的生势何其相似乃尔,不少姑娘异口同声地说:“噢,花可真像扶郎哟!”从此扶郎花的名字就不胫而走了。
" i* d- h# s/ q8 `# t! [" H
- p1 W4 @) q- p5 k水仙花
( `# N$ P* @ X1 }/ H C) w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男孩叫那格索斯,身下来就有预言,他只要不看见自己的脸就能一直活下去,孩子长大后英俊漂亮,许多姑娘爱上了她,但他对她们冷淡,追求者们生气了,要求众神惩罚傲慢的人。有一次,那格索斯打猎回来,往清泉里看见自己,并爱上了自己的形象,目光离不开自己的脸,直到死在清泉边。就这样,在他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株鲜花----水仙花。 传说,穆罕默德说过:“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 4 Y4 B/ l5 g; O
; D! v* {/ \, u+ i1 f: t8 Y3 P玫瑰
9 V: _$ m1 E% ~* r玫瑰又名月季,是花中之王。印度神话称从玫瑰花蕾里诞生了拉克什米女神,是保护神吡瑟孥吻她而把她唤醒的,从此,拉克什米女神成了吡瑟孥的妻子。 基督教的许多传说也与玫瑰有关。大天使加夫里尔为圣母编织了三只花环,白玫瑰花环给圣母带来了欢乐,红玫瑰花环而是痛苦,黄玫瑰花环则是和平。 德国人认为用白玫瑰能揭穿巫婆的诡计。 每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无数在爱河中畅游的男女皆用红色的玫瑰花送结自己的心人。这个节日据闻起源于古罗马时代,相传那时人们要在这天敬拜天后朱诺,因为她是女性婚姻幸福的保护神,加之古人又认为此日是青春活跃的开端,需要双方尽情的欢乐,默默的祝愿。所以以后人们普遍给玫瑰冠于“爱情之花”的称号。 # B$ t; l+ q M6 w n; ]
4 ?% ?; L! ^ Z0 j' q) [% n萱草
4 r, B, {, u' l r' F) {7 s4 D) O; {: A) A" }萱草又叫忘忧草、黄花菜、金针菜。是一种“席上真品”,营养价值很高,但黄花菜虽然味美,可不宜鲜食,因其中含有秋水仙碱素,可以使人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在蒸煮晒干后存放,而后食用。 萱草忘忧---- 春秋时,郑伯因为周恒公剥夺了他的辅政权力,不再朝拜周王室。周恒王召集陈、卫、蔡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郑伯领兵进行防御。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周恒王战败,卫国一位充当前驱的士兵死于战阵,他的妻子听到死讯,伤心地吟了一首诗,诗的最后四句说:"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 每"意思是说,我哪里能得到忘忧的萱草,好让我种在北堂的阶下呢(这两句比喻她无法忘记忧愁)?我一想起伯(夫君)啊,心头就痛得很哪!以后"萱草"指忘忧。 9 M5 Q, D8 F0 `4 @% o
3 L6 R3 u7 X- s) R鸡冠花
; X7 u }9 e) g( X% h: w) j0 k鸡冠花之名载于《花史》,因其花序红色、扁平似鸡冠而得名。 明 · 沈周诗:“高冠红突 ,独.立似晨鸡。”作者笔下将鸡冠花描绘得独具英姿,栩栩如生。 旧时北京有在中秋节用鸡冠花拜月的习俗,并流传着一首“鸡冠花,满院开,爷爷喝酒,奶奶 ······。”的儿歌,深得人们的喜爱。 " P" o) D9 {4 a N5 O, B
) p6 }: {; h" Y/ a+ A) c2 x- ]# v
百合 8 B% z6 \8 @6 q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百合花赛过所罗门(以色列国王)的荣华”一语。基督教的仪式和3月的复活节人们常互送百合花来表示良好的祝愿。西方人认为百合花是一种没有邪念至为圣洁的花草。 我国古人则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含有“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