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6 来源: 广州日报
世界杯足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科学家们也赶来“凑热闹”,但他们可不是来看球的。这些科学家掌握着很多“足球秘笈”,如果让他们指点几招,说不定就能让一支球队起死回生。
本报综合报道 1891年9月,在英国伍尔弗汉普顿流浪者和艾宁顿两支球队之间进行的足球赛上,流浪者球员约翰·希斯主罚了全世界第一个点球。在当时来说,主罚点球不过就是抬起脚把球踢入球门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在这场比赛举行前几个月,英国足球赛主办机构刚刚建立罚点球制度,目的是为了惩罚球员在进攻时出现的犯规动作。相信当时根本没有人能料到,在一个世纪之后,罚点球会变得如此举足轻重,以至于成为了一门学问、成为运动科学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
如今,在比赛双方实力相近高下难判的情况下,两支球队最后常常需要通过互踢点球来决出胜负。这种情况在各种足球赛中屡见不鲜。为了获胜,很多足球队不惜重金聘请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包括运动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物力学家等等,来研究罚点球的学问,力图为球队找出制胜的秘诀。
守门员“秘笈”:
解读身体语言+玩心理战术
掌握了科学家所说的“点球秘笈”,在球场上也许会多一分胜算。
罚点球对主罚点球的球队非常有利,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有统计显示,从1982年到2002年6届世界杯足球赛中,罚点球命中率最高的为80%(1998年世界杯,当年国际足联刚引进新规定,只允许守门员沿着球门线左右移动);而命中率最低的也有73%(1990年)。
尽管如此,罚点球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并非就是“被判死刑”。在罚点球过程中,守门员反而有一种心理优势,因为未能把球扑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扑出点球则是激动人心的意外之喜。因此在罚点球的过程中,几乎全部的压力都会集中在主罚的球员身上。这一点从1994年世界杯决赛意大利队和巴西队对垒时,意大利著名球星罗伯特·巴乔一脚把球踢飞的历史性“灾难”中可见一斑。
守门员如何能充分利用这点优势来“起死回生”?心理学家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加强守门员对解读身体语言能力的训练。一名敏锐的守门员,能够从主罚球员的眼神、身体姿势和助跑时脚的角度来作出判断,甚至可以提前半秒作出反应,向正确的方向扑去。
在一次实验中,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的科学家给几位守门员播放了一段罚点球的实况录像片段,录像片段是从守门员站在球门中间的角度拍摄的。科学家在录像播放过程中暂停四次——分别是在主罚球员起脚踢球的120毫秒之前、40毫秒之前、触球瞬间和触球的40毫秒之后。每一次暂停时,科学家都请守门员预测球的飞行方向。
科学家发现,守门员可以从主罚球员起脚前腰胯的角度来获得最大的提示。约翰·摩尔斯大学的马克·威廉斯表示,假设主罚球员用右脚踢球,如果他的腰胯摆动角度是正对着守门员的,那么球将会飞向守门员的右边;如果腰胯呈一定的角度偏离守门员向外摆动,那么球将会飞向守门员的左边。如果球员用左脚踢球,则方向相反。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科学家艾尔·卡萨姆认为,守门员还可以通过玩心理战术来提高成功几率。卡萨姆说:“举例来说,守门员可以故意拖延时间,搞很多小动作,或者沿着球门线来回左右移动……这些心理战术都能够迷惑主罚球员,增加他的心理压力,使他无法准确地预测守门员将会扑向哪边。”
罚球员“秘笈”:
瞄准“死位” +大力射门
至于如何帮助主罚球员提高命中率,科学家也有如下建议:
英国巴赫大学在2004年进行了一项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希望了解守门员扑球的极限范围。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守门员在扑球之前是按照规定站在球门线上的话,那么球门区内有28%的区域是属于“死位”,守门员不可能救到球。因此,如果主罚球员能够以适当的力度准确地将球踢入这28%的区域的话,那么命中率就有保证了。
科学家表示,就算球员无法保证能够把球准确地踢入“死位”,加大射门力度也是一个好办法。卡萨姆建议主罚球员在踢球的时候要尽量用力,因为有研究发现,当足球的飞行速度超过每秒钟20米的时候,射门成功率就会提高很多。卡萨姆解释说,这是因为球飞得越快,守门员就越没有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此外,教练的技巧也能帮助球队在罚点球决赛中增加获胜几率。一项在2000年进行的研究发现,安排技术最弱的球员最先上场主罚点球,让技术最强的球员最后一个出场,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球队的获胜机会。此外,在加时赛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果眼看两队还处于平局状态的话,教练就应该开始调配罚点球技术高的球员上场。
当然,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勤学苦练!这是任何先进科学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在拥有先进电脑分析技术和罚点球专家小组之前,匈牙利著名球星费伦茨·普斯卡什训练自己罚点球技术的方法很简单:他在球门横杠上悬挂一张直径80厘米的圆盘,然后不断地瞄准圆盘起脚踢球,直至命中目标。(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