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提要:以“十二街”作为咏诵都城的典型诗句,始于唐朝。“十二街”是实指长安城内的十二条街道吗?本文分析了唐朝长安城“街”的几个层次,解释了经常在诗文中出现的“十二街”、“六街”的具体所指及含义,街数、街制与城门的关系,街数的虚实互见等。指出:街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重要舞台,又具有空间可无限延伸的性质,因此成为有浓郁都城情节的诗人想象与自由驰骋的空间。
关键词:唐 长安 街 十二街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1]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诵长安的诗句。以“十二街”作为咏诵都城的典型诗句,始于唐朝。
那么,“十二街”是实指长安城内的十二条街道吗?
如所周知,唐长安城为三重城,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皇城和外郭城内街道纵横。宫城即“大内”所在,皇城是中央官署集中区,外郭城则主要是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史念海先生认为,“十二街”,“乃是指皇城的街道而言。《长安志》说:‘(皇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其间并列台省。’这以南北顺序排列的七街和以东西顺序排列的五街,合起来正是十二街。人们往往以这十二街作为长安街道的总称”。[2]
史先生最后一句判定语没有问题,但“十二街”何指,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呢?
1、“歌钟十二街”释
白居易诗云: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登观音台望城》)[3]
显然是形容外郭城的坊市如棋盘、菜畦式的布局。
下视十二街,緑树间红尘。(《登乐逰园望》)[4]
绿树掩映,红尘滚滚,显然不会指官署集中、管理比较严格的皇城,而是俗世。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邓鲂张彻落第》)[5]
街上跑马,也只有外郭城才允许。
李郢诗云:
十二街中何限草,燕蓊尽欲占残春。(《燕蓊花》)[6]
韩愈诗云:
緑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南内朝贺归呈同官》)[7]
张籍诗云:
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逢贾岛》)[8]
“残春”、“绿槐”、“谁家”,与歌钟”、“春风”、“红尘”一样,也显然都是描写通车马、有人家的俗世,而非官署集中之地。但长安外郭城,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并没有符合“十二”之数的街道;皇城有七座城门与外郭城街道相通,也不符合“十二”之数。这也可能是史先生选择唯有将皇城内纵七横五相加才合“十二”之数的初衷。
韦庄《秦妇吟》,形容黄巢领军入长安,“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9]
这里的“十二官街”是仅指皇城,还是包括外郭城,要看火在哪个区域燃烧。下面有一段描述居民们匆忙避难,四邻东躲西藏,“须臾四面火光来”,显然是指居民区,而不是皇城。[10]
卢延让《寒食日戏赠李侍御》:
十二街如市,红尘咽不开。洒蹄骢马汗,没处看花来。[11]
徐夤《放榜日》: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巳悬。
……
十二街前楼阁上,巻帘谁不看神仙。[12]
聂夷中《住京寄同志》:
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
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13]
更清楚地反映了“十二街”的“尘世”特性。
那么,“十二”之数为何用来形容外郭城的街道呢?是意指还是实指,即是虚指还是实指?
唐长安城的街,其实有几种或几层不同的含义:
一是指城坊之间及城坊内主要通行道路:
又可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具有轴心性质的街道,如外郭城轴心大道朱雀街,皇城内承天门街;二是以朱雀大街为轴心外郭城的主要街道,南北向有十四条,东西向有十一条,包括四面顺城街,将长安城分割成井然有序的坊市,每条街道都有相应的街名,一般是以街道所在位置的顺序命名,通向城门的街则往往以城门名称命名,如金光大街、春明大街,其它街道则以方位加次序称呼,如承天门街之西第六横街,朱雀门街东第三街;三是坊市的十字街、井字街。上述街的涵义,应是我们通常使用最广泛的。
二是具有宫廷广场性质、位于宫城与皇城之间承天门外的横街,类似于后来北京城的天安门广场。
三是城内以主要街道为界限外郭城的区域划分,即街区。包括行政区划和治安区划。[14]
因此,长安外郭城的管理区域是由几部分组成:一是坊,二是市,三是街。坊与市规划为平面方形封闭式空间,因此,管理方式也是相对封闭式的。
与都城建制有关的以“十二”为数字的制度,可以追溯到西汉长安。
西汉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但互不相通,因此外郭城门通往城内即有十二条街道,其中八条较长,四条较短。[15]班固《西都赋》云:“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16]又,张衡《西京赋》云:“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是也。”[17]
西汉长安城的布局是坐西朝东,十二座城门,东面自北依次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西依次为:西安门、安门、覆盎门;北面自西依次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依次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其中,霸城门、覆盎门入门后是长乐宫,西安门、章城门入门后是未央宫,街道很短,其余八门分别通城内较长的八条街道。
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城门布局略有不同,东西两面仍是三门,但南面是四门,北面是二门,不过总数仍是十二门。
北魏洛阳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十二座是东汉以来原有的,只有在西城墙被头紧靠金墉城地方另开了一座门,称承明门”[18],因此,城门主流建制仍是“十二”之数。
隋唐长安与汉魏不同的是,汉魏十二(或十三)城门是宫城之门,而隋唐两朝因都城三重城制的确立,外郭城按每面墙各开三门的惯例,分别为:东墙—通远门(北)、春明门(中)、延兴门(南),南墙——明德门(中),启夏门(东),安化门(西);西墙——开远门(北)、金光门(中)、延平门(南);北墙——芳林门(东)、景曜门(中)、兴华门(西)。共十二座城门。但因宫城靠北,北外城墙自开城门,即玄武门,后大明宫修成,也有独立的城门。宫城北门玄武门和宫城西面外郭城的芳林门、景曜门和兴化门直通禁苑,芳林门、景曜门与郭城内相通的街道并非主干街道。
对于外郭城的居民而言,外郭城东、西、南面的九座城门和皇城南面的三座城门,即,正好是四面十二座门。
唐长安的“十二街”应该是与外郭城十二城门相对应的街道。如何对应才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隋唐以前,虽然有十二门,但未见十二街之称呼。
“十二门”的提法唐人也有诗为证:
任翻《长安冬夜书事》:
忧来长不寐,往事重思量。清渭几年客,故衣今夜霜。
春风谁识面,水国但牵肠。十二门车马,昏明各自忙。[19]
但没有材料显示“十二门”与“十二街”的关系。
因此,“十二街”与“十二城门”对应的推测,有两种可能:
1、对应的城门是外郭城十二门。但外郭虽有十二门之数,但由于北面三门通禁苑,其中芳林门和景曜门所通属次级街道,不能涵盖郭城内十二条主干街道。
2、对应的城门是外郭城东、西和南各三门,加上皇城南面三门,共十二城门。外郭城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与城内主干街道相通。皇城南面三门,虽然只有朱雀门与外郭明德门相通,但安上门和含光门都是皇城正面城门,也都应属于禁街[20],是重点警卫的街道,对居民来讲,是北面最重要的城门。这样,外郭城的东、西、南三面共九座城门,加上皇城南面朱雀门、安上门、含光门三座城门,共十二座城门所通的街道涵盖了外郭城的所有主要干道。如果将诗句中“十二街”解释为与上述十二城门对应的外郭城主干街道,应该是更有可能成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