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明、张曼玉首次联手主演,《甜蜜蜜》也成为张曼玉表演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陈可辛的这部影片恰到好处地抓住了97香港回归的主题,同时也抓住了香港千千万万颗大陆移民的心。委婉动人的故事、本色自然的表演得到了香港观众的认同,使之成为97香港影坛最为清新可人的一部作品。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香港从来不是终点,”陈可辛说。中国人几百年来跑来跑去,香港就是中国人跑来跑去的一个中途站。剧中邓丽君的形象、歌声不时出现,“流离”的象征意义也非常明显,这位红遍亚洲的歌星,在台湾出生,一路红到香港、大陆,后来在日本成为国际巨星,在台湾、香港都有家,在法国住过,最后却死于泰国旅游途中。
《甜蜜蜜》的时间从1985年贯穿到1995年,是陈可辛眼中“香港最好的十年”。
“一直就想拍个移民题材的故事来反映香港人‘无根的状态’”。他说,“电影描述了十年内香港发生的诸多大事,如1987年香港股票大跌、1995年邓丽君去世,观众看电影时会回想到那一天的感觉,和戏里人物产生一种共鸣。”
也许陈可辛不喜欢那种充满不确定的恐怖与悲哀,于是他以邓丽君的歌作为线索“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他特别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结尾,告诉观众小军与李翘早就有缘。这种冥冥中的安排可能会使信命的中国人稍稍心安,活得更有理由,更踏实。
在《甜蜜蜜》中,黎明饰演的黎小军与他本身从北京来香港的背景雷同。这可能是黎明放下包袱动容真挚力演的内在原因。久休复出的张曼玉洗尽铅华,演技醇熟流畅,不失柏林影后风范。特别是在最后美国偶遇的那场戏中,她的脸部足有半分钟毫无表情,就这么深深地望着对方,但十年的爱恨离合分明就在她略微颤抖的脸庞上轻轻掠过。最后她笑了,那么自然,眼中闪着泪光,她知道:一切都不用解释,一切会重新开始。没有语言,只有背景音乐《甜蜜蜜》的长吟;没有动作,只有四目悲欢交织的相缠,而这一切尽在不言中。
提起自己接演《甜蜜蜜》的原因,张曼玉说:“其实我从来不挑电影的类型,也不一定要拍严肃或艺术性高的电影。这可能是大家对我的错觉。我考虑的只是剧本的好坏,而不是什么类型,或是否会参加影展拿奖这类问题。只要剧本好合理,疯狂大喜剧我也一样会接拍。剧本只要有得发挥,不要拍出来连自己也觉得尴尬其实已经可以了。还有就是,拍一部电影主要是拍得开心,制作过程中大家相处得愉快也是一些很好的经验与体验,所以对《甜蜜蜜》,若说有什么期望,也许是希望看到我演的这个角色有新鲜感。《甜蜜蜜》虽然用的是旧路数,但陈可辛的处理方法不同,回想起来自己从未演过这类角色,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
当黎小军(黎明)结婚以后,他下李翘(张曼玉)的车走后,李翘心灰意冷趴在方向盘上,却碰响了车喇叭.这时黎小军回头,起初以为是什么事,后来他回到车旁,从车窗将头伸进去与李翘接吻,这时镜头一直拉到上空极高处,,于繁华的闹市之中,府看这一切,所有的行人车辆都从他们车旁绕过,只是这两个人如在无人之境,久久不再分开,那大都市的人间喧哗中的孤寂,忙忙碌碌的人们心中涌动的激情,尽在不言中.这是你会悟在香港这样极繁华,极拥挤,极忙碌的地方,人被困在高楼之林中,但他仍会有他的哪怕片刻的"走神"一股仿佛突如其来的慨叹,这便是会有这样的电影,而且我们能看懂这样的电影的原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