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2|回复: 0

AI 众神打架 之旧王 Google 的逆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先给友友们分享 超好用的gemini3

1. Google AI Studio:aistudio.google.com

2. Gemini 应用:gemini.google.com

3. 谷歌搜索 AI Mode:www.google.com -> 搜索框里选择 `AI Mode` 进入

4. Google Antigravity:antigravity.google

5. Gemini CLI:geminicli.com

6. AI Studio API:aistudio.google.com

7. 谷歌云 Vertex AI:cloud.google.com

8. 创新产品试验google labs https://labs.google/

w1.jpg

这也是nano banana画出来的,也太酷了吧!!!

一、最新的财报和gemini3

2025年第三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暴涨33%。这份惊艳的财报证明,这位互联网时代的旧王已成功将AI转化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w2.jpg

w3.jpg

1. 谷歌广告(营收742亿,+14.5%):基本盘依然稳固
    搜索广告(566亿,+15%):核心引擎动力不减。关键进展在于AI并未侵蚀业务,反而成为增量:
      AI概览(AI Overviews)AI模式(AI Mode) 推动了总查询量商业查询量的增长。变现效率( monetization rate)与传统搜索基线持平,初步回答了市场关于“AI是否会让用户不点击广告”的质疑。
    YouTube广告(103亿,+15%):增长由直接响应广告驱动,Shorts的每观看小时收入已超越传统贴片广告,证明其短视频商业化步入成熟期。网络广告(74亿,-3%):唯一下滑的业务,表明第三方发布商网络流量价值面临挑战,资源可能正向自有高价值平台(如Search, YouTube)倾斜。

2. 谷歌云(营收152亿,+35%):最具潜力的增长极
    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云厂商。1550亿美元的积压订单预示其未来收入能见度极高,增长势头将持续。核心客户:全球十大AI实验室中有九家是其客户,包括Meta、OpenAI等竞争对手,这证明了其AI基础设施的行业领先地位。

3. 订阅与硬件(营收129亿,+21%)

主要包括YouTube Premium、Google One及Pixel硬件。付费订阅人数超3亿,生态系统的用户忠诚度和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不断提升

然而,在这份完美答卷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谷歌正用其利润最丰厚的搜索广告业务,去补贴一个可能从根本上杀死它的AI新业务。与此同时,新神OpenAI宣布了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的五年计划,以打造领先的AI基础设施。

w4.jpg

要理解这场关乎生存的霸权之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谷歌如何在AI时代进行一场艰难的自我革命。

二、背景和历史分析:

谷歌也经历了互联网信息演变的三阶段:

w5.jpg

一、门户时代:人工编辑分类,信息有限且被动。

二、搜索时代:谷歌通过PageRank算法,实现人人皆可主动获取信息,

三、AI时代:用户不再满足于寻找信息,而是要求AI 完成任务。这直接动摇了谷歌搜索的根基。

根本原因在:2017年,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成为大模型基石;云计算和算力(如TPU)的普及,使得AI技术得以大规模应用。谷歌作为技术先驱,却面临创新者的窘境——既得利益者难以颠覆自己。
天生的AI基因 (2000-2001):创始人愿景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受其AI教授父亲的影响,早在2000年就将“终极搜索引擎”定义为人工智能。早期语言模型:谷歌最早的工程师基于数据压缩等于理解的理论,开发了名为PHIL的语言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催生了搜索中的“您是不是想找...”(Did you mean...)功能,更被传奇工程师杰夫·迪恩(Jeff Dean)用于实现AdSense,为谷歌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证明了AI在早期的巨大商业价值。AI教父们的汇聚 (2007-2009):这期间,被誉为神经网络之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 Hinton)被邀请到谷歌。当时他的深度学习理论尚属学界边缘,但其思想在谷歌内部引起了巨大反响。Google Brain的诞生 (2011):集大成之作在谷歌X(登月工厂)内部,吴恩达(Andrew Ng)、杰夫·迪恩等人联合发起了Google Brain项目也暗含了当时外界甚至谷歌内部对这条技术路线的不信任Disbelief。
鼎盛与突破 (2012-2017)谷歌通过收购AI教父辛顿(Hinton)的团队和顶尖机构DeepMind,几乎垄断了全球最顶尖的AI人才。AlphaGo时刻2016年,DeepMind的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冠军,向世界展示了AI的惊人潜力,谷歌也全面转向“AI First”战略。
发明Transformer 2017年,谷歌研究员发表了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发明了Transformer架构。这是现代所有大语言模型(包括ChatGPT)的基石。
失误与窘境 (2017-2022) 谷歌选择公开发表Transformer论文,相当于将核心技术公之于众。创新者的窘境:由于担心颠覆自己利润丰厚的搜索广告业务,谷歌虽然内部有强大的AI模型,但迟迟没有将其产品化,导致错失先机。OpenAI等公司利用谷歌公开的技术,全力研发并最终弯道超车。

警醒与反击 (2022至今)
2022年底,ChatGPT的发布让谷歌措手不及,内部拉响红色警报。在经历了初期仓促应对(Bard)后,谷歌迅速重整旗鼓,将两大王牌AI团队(Google Brain和DeepMind)合并。推出Gemini --2023年底,谷歌发布其最强的大模型Gemini,性能对标GPT-4,并开始将其全面整合进搜索、安卓等所有核心产品中,发起全面反击。
三、核心竞争力:赛道与渠道的全栈优势

谷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全栈式AI帝国:

w6.jpg

1.  消费级AI应用(如Gemini) 与 企业级AI云服务(Google Cloud)两大高成长赛道并进。

2. 核心渠道端:拥有Chrome浏览器(超60%全球份额)和Android操作系统(全球第一)两大默认入口,确保其产品能无障碍触达全球数十亿用户。

3. 高品类矩阵:从底层芯片(TPU)、中间层框架(TensorFlow)、顶层模型(Gemini)到终端应用(Search, Gmail, YouTube),形成闭环生态。

w7.jpg

四、经营策略

1.  资本市场融资与新业务开拓:

通过母公司Alphabet的强劲现金流和资本市场募资,为AI业务输血。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高达910-930亿美元,绝大部分投入AI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TPU研发)。

太空AI量子计算等新业务,寻找新的增量。

2.  市场细分与竞品剖析:

在新市场开拓时,进行深度业务调研。例如,瞄准OpenAI的ChatGPT,

深挖自身增量,选择市场规模大、处于成长期的领域切入,避免在初期试错成本过高的领域硬碰。

3.  核心策略在于以下三点:

消费者驱动:通过Chrome、Android等渠道挖掘用户对任务完成而非信息检索的潜在需求。

产品论证:结合AI产业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通过A/B测试和数据反馈,快速迭代产品(如从Bard到Gemini),验证战略合理性。

资金品牌周转回报率:通过标准化的AI研发流程、统一的品牌slogan(AI First),将AI能力复用至全线产品,实现研发投入的价值最大化。

4.  经营人才:

核心高管均来自顶尖学府和科技公司。CEO皮查伊深谙产品管理与商业整合,还带队打赢了浏览器之战,DeepMind负责人Hassabis是AI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

w8.jpg

w9.jpg

皮查伊的职业履历:从麦肯锡到谷歌双 CEO

皮查伊的职业生涯是一部典型的精英成长史,融合了顶尖的工程教育、商业管理训练和实战经验:

w10.jpg

5.  商业模式:坚守微笑曲线:
70/20/10 法则:谷歌将 70% 资源分配给核心主业(搜索、广告),20% 分配给相关创新(Gmail、Map),10% 用于全新的创新(Google X)。剥离低端的硬件生产(大部分Pixel手机由代工厂生产),主攻研发和整合营销。
按照微笑曲线,牢牢掌控左侧的研发和技术(TPU芯片、Gemini模型)以及右侧的品牌和市场(Google品牌、云销售渠道),将中间低附加值环节外包。

五、产品和运营细节

1.  产品定价与套利:

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利用其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实现定价套利。例如,通过Google Cloud向企业客户提供Gemini API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利用规模效应摊薄TPU算力成本。

2.  产品矩阵搭建:

Google AI 应用版图

  2.1 核心终端用户应用:Gemini 应用生态

这是面向普通用户和付费订阅用户(Google One Ultra)的核心平台。

w11.jpg

  2.2 开发者与代码工具链

w12.jpg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w17.jpg

   2.3 实验性与 Labs 产品体系

w18.jpg

w19.jpg

一个好玩的小众ai app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iwHPaSXS-zrryg

作用很简单,给它一幅画,它会自动根据这幅画,生成一段配乐,同时给出配乐的乐器种类和风格。

w20.jpg

添加画作,就可以自动生成音乐。

w21.jpg

你可以基于这个画作上,添加音乐,diy新的音乐。

w22.jpg

2.3 谷歌硬件产品体系和战略

随着智能手机增长见顶,果断布局无线音频类(Pixel Buds)、智能创新类(Pixel Tablet、Nest智能家居) 等领域。

w23.jpg

实现高频业务(Search, YouTube)带动低频业务(Cloud AI) 联动发展。说白了,谷歌看准了微软、OpenAI创造的AI风口,一起踩风口并利用其全栈优势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量。

w24.jpg

w25.jpg

w26.jpg

谷歌的硬件战略

谷歌布局硬件,其深层次逻辑并不仅仅是销售设备,而是为了打造一个由AI驱动的、从云端到终端的完整生态闭环

以Pixel手机为例,从Tensor G5自研芯片,到Android操作系统,再到顶层的Gemini大模型,全部由谷歌掌控。这种深度整合让软硬件协同效率更高,也是其AI功能能快速迭代和部署的关键。

谷歌正积极将Gemini大模型的能力通过软件更新注入到旧款硬件中。这说明其硬件战略不追求一次性销售,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持续提供AI服务的用户生态。

在AR眼镜等前沿领域,谷歌通过Android XR系统试图复制Android在手机领域的成功,为未来的空间计算平台奠定基础

w27.jpg

产品论证性强。虽靠营销推广,但整体用产品说话。善于借力打力,数据驱动决策,最终打造出 Search, YouTube, Android, Gemini, Google Cloud等多产品组成的超级矩阵。

w28.jpg

六、危机思考

w29.jpg

1.  创新者的窘境终极考验:AI搜索(直接给答案)正在侵蚀传统搜索(需要点击链接)的商业模式。谷歌可能陷入左右手互博的陷阱,用成本高10倍的AI业务,替代利润最丰厚的现金牛业务,最终导致增长失速。

2.  生态链的脆弱性:苹果通过其封闭的iOS生态,微软通过“Windows + Azure + Office”的捆绑,均构建了强大的护城河。谷歌的生态建立在第三方硬件(Android手机厂商)和浏览器上,用户粘性和控制力相对较弱,在AI原生时代可能被绕过。

3.  专业对手的全面围剿:在AI模型领域,谷歌的Gemini需要直面OpenAI、Anthropic等专业公司的竞争;在云服务领域,要与微软Azure、亚马逊AWS争夺市场。这些对手在特定领域占据先发优势或拥有强大的企业客户关系,谷歌在多线作战下面临巨大压力。

4.垄断与AI 的失控风险

w30.jpg

马斯克和 OpenAI 早期更关注 强人工智能(AGI) 可能带来的生存风险(即天网觉醒)。

而皮查伊和谷歌则更务实,他们更担心 AI 在现实中带来的滥用风险

w31.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4 09:01 , Processed in 0.20939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