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0|回复: 0

AI百案评析02 | AI文生图可版权性的举证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文生图逐渐进入公众视野,AI文生图著作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创作者的重视。图片类侵害著作权纠纷中,创作者的主张得到支持的前提是确定涉案图片构成作品。为确定利用AI进行文生图过程中“人的智力投入”情况,创作者应当承担何种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什么证据材料?一起来看这起案例。

1

裁判要旨

用户就人工智能生成物主张权利时,有义务说明其创作的思路、输入指令的内容、对生成内容选择和修改的过程,并提交相应的证据。相关证据应当实质上为判断用户在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过程中是否付出创造性劳动、付出何种创造性劳动提供依据,如此前多起涉“文生图”生效案件中所述,看能否体现出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

2

案情介绍

原告周某为文化创意行业的内容创作者,其主张自己在与被告北京某科技公司合作创业期间,独立使用某AI绘画软件创作完成“猫咪晶钻吊坠”一图,并在微信群聊中公开发表。在双方未就涉案图片的使用达成合意的情况下,原告于2023年10月发现被告未经许可擅自在多个平台使用涉案图片进行宣传,后在原告要求下被告删除涉案图片。2024年3月,原告再次发现被告在相关平台使用涉案图片进行宣传。原告将被告起诉到法院,主张被告未经许可使用涉案图片,侵犯了其对涉案图片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并赔礼道歉。

w3.jpg

涉案图片

被告北京某科技公司辩称,涉案图片并非原告独创,原告与被告系合作关系确认相关材质、设定AI指令关键词等创作环节均由双方共同构思合作完成。原告主张通过AI软件生成涉案图片,但难以证明其创作过程情况,不足以认定涉案图片具有独创性。涉案图片与被告实际售卖的产品并无关联,被告并无任何售卖牟利行为及商业用途,不具有侵权故意。

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未提交涉案图片在AI绘画软件中的生成过程记录,无法说明涉案图片生成的具体过程。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利用同款AI软件对涉案图片进行了复现描述,即进行事后模拟,主张通过上述复现的过程可以证实其在上述过程中作出相应的选择、安排与判断,付出了创造性劳动。

w4.jpg

原告对涉案图片进行复现模拟的情况

3

法院观点

本案系侵害著作权纠纷,原告诉请能否得到支持的前提是确定涉案图片是否构成作品,构成何种类型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年)》(简称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根据上述规定,审查原告主张著作权的客体是否构成作品,需要考虑以下要件:1.是否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2.是否具有独创性;3.是否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4.是否属于智力成果。

本案中,涉案图片的表现形式与人们通常见到的照片、绘画无异,属于艺术领域的表达,符合1、3要件。因此,本案需要重点审查涉案图片是否具备“独创性智力成果”的要件。在涉人工智能生成物侵害著作权案件中,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认定,应当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用户需要证明其对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的创作付出了创造性劳动,体现出个性化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与使用纸、笔、照相机或者其他常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作的情形相比,人工智能生成物更类似于人类利用复杂的技术设备创作作品,与人类智能直接产生的成果相比在技术实现步骤方面具有一定的多层性、梯次性和间接性。用户就人工智能生成物主张权利时,有义务说明其创作的思路、输入指令的内容、对生成内容选择和修改的过程,并提交相应的证据。相关证据应当实质上为判断用户在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过程中是否付出创造性劳动、付出何种创造性劳动提供依据,如此前多起涉“文生图”生效案件中所述,看能否体现出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本案中,首先,原告并未提交涉案图片在AI软件中的创作过程记录,无法展现原告使用该工具生成涉案图片的具体过程。其次,原告提交的涉案图片在“describe(描述)”指令项下的具体结果,仅为其利用AI软件中的描述词生成功能对涉案图片进行的事后描述,而非原始提示词或生成指令的还原,不能说明原告在原始生成过程中输入的指令及提示词内容。再次,原告提交的“复现描述”输入情况无法客观还原涉案图片的原始生成过程。从复现过程来看,相关过程仅为原告对照涉案图片进行的事后模拟,在软硬件设备、网络环境、输入指令、操作步骤等方面缺乏与涉案图片原始生成过程的同一性和可比性,无法以上述事后模拟操作推定原告在涉案图片原始生成过程中作出相应的选择、安排与判断,付出创造性劳动;从复现结果来看,事后模拟结果也与涉案图片在风格、样式、构图等方面存在一定出入。因此,在案证据不足以认定涉案图片具有独创性,涉案图片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周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4

案例评析

本案主要明确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的判断应当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创作者应当尽到对于创作过程的说明义务。

一方面,就独创性的证明责任而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并未突破传统版权法的框架,主张权利者仍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创作过程中的直接人力投入大为减少,导致其成果的独创性认定面临更高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对个案进行实质性考察,重点审视创作者在利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独创性的智力安排与选择。

就具体的举证策略而言,核心在于构建一套能够再现创作过程的证据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提示词、迭代过程、草图、选择记录和修改记录等说明其创作的思路、对生成结果的选择依据以及后续的修改定稿记录。证据的核心价值在于必须能够实质性地体现创作者在引导和塑造最终内容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内在创造性及其具体体现。

此外,建议内容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树立“过程留痕”意识,保留好详细的生成记录作为主张权利的依据;也建议相关行业和产业主体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生成和溯源能力,避免版权制度被滥用。

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关于我们

团队介绍

w5.jpg

言上游戏法团队由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兼广州办公室管委会副主任吴让军律师创建,十余名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学府。

「团队负责人」

吴让军律师

北京大学  法律硕士

高级合伙人 | 管委会副主任

律师 | 专利代理师 | 仲裁员

w6.jpg

w7.jpg

w8.jpg

业务领域



团队始终坚持“专业有深度、服务有温度”的服务理念以及“专业+行业”的发展思路,深耕游戏行业法律服务超十年,深刻理解游戏行业特性与商业逻辑,秉持“懂行业、通技术、明法律”之心,致力于通过专业化服务护航客户发展。

团队致力于全链条、一站式解决行业客户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业务领域包括知识产权、民商事诉讼与仲裁、常年法律顾问、合规专项及刑事诉讼等。

w10.jpg

团队优势



深耕行业:聚焦游戏行业十余年,熟悉研发、发行、运营全链条法律需求,精准应对行业特有挑战。

经验丰富:服务上百家游戏客户,成功处理数百起诉讼与合规项目,代理多起行业标杆案件,以创新策略维护客户权益。

业务全面:始终坚持团队化作业模式,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民商事诉讼与仲裁、刑事维权与辩护、合规专项、常年顾问等专业服务。

w12.jpg


    团队代理多个行业首案。

w13.jpg

    团队在全国5个省份的8个法院处理的10个行为禁令案件,均取得极佳的诉讼效果。

w14.jpg


    团队在行业首创制作并持续5年发布《网络游戏诉讼年度观察报告》。组织数十场网络游戏诉讼实务研讨会,先后邀请王迁教授、李扬教授、崔国斌教授、张伟君教授等专家学者;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上海浦东法院以及杭州中院的专业法官以及多家知名游戏企业的法务负责人参与研讨。

w15.jpg

w16.jpg

w17.jpg

w18.jpg

w19.jpg

w20.jp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w21.jpg

w22.jpg

w23.jpg

w24.jpg

w25.jpg

w26.jp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团队荣誉



团队经办的知识产权案件:

47余次分别入选为最高法院、多地高院、知产法院的典型案例

w28.jpg

团队经办的民商事诉讼与仲裁案件:

17余次获得律师协会颁发的“业务成果奖”

w29.jpg

团队撰写的理论文章:

多次获得十佳论文、年度论文等奖项

w30.jpg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维多利广场A座46-47层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

邮箱:wurangjun@longanlaw.com

w32.jpg

w33.jpg

言上游戏法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4 21:30 , Processed in 0.22466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