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72|回复: 0

AI原生无线接入网协议: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无线资源控制层仿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LLM-Based Emulation of th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Layer: Towards AI-Native RAN Protocols
报告原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5.16821
概述

这篇由谢菲尔德大学和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首次实现了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标准兼容仿真。报告核心在于证明AI模型可以直接理解和生成移动网络中的控制信号协议,为6G时代的"AI原生空口"奠定基础。通过对真实4G/5G网络数据的微调,研究团队使LLM学会了RRC这种"领域专用语言",在保持协议标准的同时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平面操作。

关键洞察:

    协议语言化:将复杂的电信协议视为一种可学习的语言,使AI模型能像处理自然语言一样解析和生成网络信号

    约束解码决定性能:通过结构化的提示约束,AI模型生成的消息标准符合率从接近零提升到97%以上


    边缘部署可行性:量化技术使AI模型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成为可能,为分布式智能网络打开新路径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5G的普及和6G的酝酿,移动网络正从静态配置向动态智能演变。传统的网络协议依赖于手工编写的规则逻辑,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本研究瞄准无线接入网(RAN)中的核心控制层——RRC层,该层负责管理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建立、移动性配置等关键任务。

w2.jpg

图1直观展示了AI模型如何嵌入传统基站架构。就像人类翻译官在不同语言间转换一样,AI模型在这里充当了"协议翻译官"的角色,将上行信号智能转化为下行响应,同时保持与现有网络的兼容性。
系统架构与集成方案

智能基站设计

研究团队提出了将LLM集成到 disaggregated gNB(下一代基站)的创新架构。基站被分解为中央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其中CU进一步分为控制平面(CU-CP)和用户平面(CU-UP)。AI模型 precisely 被部署在CU-CP的RRC层,替代传统的基于规则的逻辑。

w3.jpg

图2详细描绘了这种分层架构。值得注意的是,AI模型的集成保持了外部接口不变,这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网络设备的情况下逐步引入AI能力,大大降低了部署门槛。
工作流程设计

当用户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或测量报告时,信号通过F1-C接口到达CU-CP,由嵌入的RRC LLM进行处理。模型会综合考虑当前连接状态、历史交互和网络条件,生成符合3GPP标准的下行响应,如连接建立或移动性重配置消息。

w4.jpg

图3展示了从数据准备到实时推理的完整流程。模型首先在历史RRC消息轨迹上进行监督微调,学习协议模式,然后在运营环境中动态生成控制消息。
数据准备与模型训练

数据集构建

研究使用了来自真实网络环境的两个互补数据集:

    5G NR数据集:包含30,247个上行-下行消息对,来自2,524个会话

    4G LTE数据集:包含4,808个问答回合,来自1,601个会话

为确保训练效果,团队创新性地将原始消息重组为问答对格式,保持了程序因果关系和ASN.1结构。每个会话的对话轮次被限制以避免超出模型上下文限制。

w5.jpg

图4展示了这种数据结构化方法。多个物理消息被合并为单个逻辑请求,如将重配置完成和测量报告合并为一个问题,这提高了训练效率。
消息类型分布

表I LTE和NR RRC消息类型在专有现场日志中的分布

消息类型

LTE计数

NR计数

dlInformationTransfer

149

1743

measurementReport

229

43410

rrcReconfiguration

-

16034

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

-

16099

...

...

...

总计

7957

105293

表格显示,主要RRC程序(连接建立、安全激活、重配置等)在两个网络制式中都有良好代表性,确保了训练的全面性。
高效微调策略

研究采用参数高效的LoRA(低秩适应)技术,仅训练少量参数而非整个模型。这使训练参数量减少数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表达能力。具体配置如表II所示。

表II 监督微调超参数

参数

NR数据集

LTE数据集

模型

Llama-3 8B

Llama-3.x(1B-8B)

最大序列长度

4096

4096

优化器

AdamW

AdamW

学习率

2×10⁻⁵

2×10⁻⁵(全微调)/
3×10⁻⁴(LoRA)

训练过程中,损失在最初1000步内下降两个数量级,在约8400步后稳定,表明模型快速收敛。

w6.jpg

图5展示了典型的训练收敛曲线,选择了平衡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检查点用于评估。
性能评估与结果分析

评估指标体系

研究建立了多维评估标准:

    语义相似度:使用Sentence BERT比较生成消息与真实消息的余弦相似度

    ASN.1语法有效性:通过编码-解码往返测试验证消息结构合规性

    状态机一致性:检查上行到下行消息转换是否符合协议规范
核心发现

在120种配置的全面测试中,研究得出了以下关键结论:

约束解码的决定性作用

当使用RRC_constrain策略(注入ASN.1微模式约束)时,微调后的模型在ASN.1和状态机一致性上达到97-100%的通过率。相比之下,相同模型在没有约束的提示下,相似度虽高但合规率接近零。

表IV LTE数据集上的精选结果(部分)

骨干网络

量化

策略

微调

延迟(ms)中值

相似度中值

ASN通过率

L-3 8B

FP16

RRC_constrain

lora-r16

3544

1.000

0.995

L-3 8B

Q4_K_M

RRC_constrain

lora-r16

2556

1.000

0.989

L-3 8B

FP16

RRC

lora-r16

3418

0.669

0.023

参数高效与全微调对比

在8B大模型上,LoRA(秩=16)接近或略优于全微调,而较小模型(1B)则受益于全参数更新。这表明参数高效方法在大规模模型上更具优势。

表III LTE数据集:最佳检查点的验证损失(越低越好)

骨干网络

全微调

LoRA r4

LoRA r8

LoRA r16

Llama-3 8B

0.02017

0.02038

0.02062

0.01984

Llama-3.1 8B

0.02836

0.02131

0.02152

0.02096

量化加速效果

INT4量化(Q4_K_M)使延迟降低20-30%,而有效性损失很小。例如,8B模型在约束模式下从3.6秒降至2.6秒,为实际部署提供了可行性。

w7.jpg

图7显示,微调后的模型相似度中值达到0.97,显著高于零样本基线的0.60左右,证明了领域适应的价值。

跨运营商一致性

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数据上测试,模型保持了稳定的性能表现,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表VII LTE数据集上的跨运营商指标

运营商

状态机通过率

ASN1真实率

相似度

模式召回

运营商A

0.549

0.997

0.975

0.931

运营商B

0.536

0.999

0.969

0.913
延迟性能分析

延迟是电信应用的关键指标。研究显示,最优配置下延迟在1.7-3.6秒范围,尚未达到电信级sub-100ms要求,但通过量化、轻量级模型和优化解码策略展现了改进路径。

w8.jpg

图8直观展示了延迟与保真度之间的权衡关系。最快的配置(原始模型)产生短但通常无效的消息,而调优配置提供接近完美的协议有效性但延迟较高。

边缘部署前景

令人鼓舞的是,在Apple M2 Max等移动设备上,1B模型+INT4量化可实现接近数据中心的性能,为电池供电的现场诊断和开发者验证开辟了可能性。

表XII Llama-3.2-1B/INT4在RRC_constrain下的边缘可移植性

平台

延迟中值(ms)

吞吐量(请求/秒)

模式检查中值

能量/消息

GH200(1xH100)

≈1092

≈0.92

≈0.96

≈0.200 Wh

Apple M2 Max

≈1841

≈0.54

≈0.97

≈7.7 mWh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成功证明了基于LLM的RRC层仿真的可行性,为AI原生无线接入网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路径。通过将电信协议视为可学习的语言,并结合参数高效微调和约束解码,AI模型能够生成标准兼容的控制消息。

技术贡献总结:

    首次实现标准兼容的RRC层LLM仿真

    提出有效的领域适应方法,使通用大模型掌握专用协议知识

    建立多维评估体系,平衡语义保真度、结构有效性和延迟要求

未来研究方向:

    推理加速:通过推测解码、分层代理架构和轻量级模型实现实时性能

    上下文扩展:开发更长上下文窗口的模型,支持复杂程序连续性

    动态模式适应:结合检索增强生成应对3GPP标准演进和厂商变体

    协议感知评估:定义融合结构有效性、语义意图和运营KPI的专用评估指标

这项研究架起了AI原生空口概念与具体实现之间的桥梁,为6G网络的智能化控制平面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模型优化和硬件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AI驱动的网络协议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5 05:56 , Processed in 0.14275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