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7|回复: 0

“AI教母”李飞飞激辩前谷歌CEO施密特:超级智能5年内将解决一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阅读提示:本文核心价值点已用 🌟 标出

施密特大胆预测:“未来5年,AI将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从数学到生物。李飞飞当场反驳:“恕我直言,我不同意”,并立下赌约。
这场“神仙打架”背后,更多是对未来理性的思辨和探讨。我们想要预知未来,投资未来,需要学学两位前辈的思考方式,提前为未来做准备。

第一幕:超级智能,3年还是更久?一场顶级大佬的豪赌

🌟 帮你戳破“AI万能论”的泡沫,理解顶级专家对AI能力边界的真实看法,避免盲目跟风或焦虑。


对话一开始,主持人就抛出了一个引爆全场的问题:“数字超级智能(ASI)到底是什么?它什么时候会来?”

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率先给出了定义。他解释说,通用人工智能(AGI)是达到人类水平的智能,而超级智能,则是“等于所有人智慧的总和,甚至超越这个总和”。

接着,他提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旧金山共识”:
“有一群人,我称他们为‘旧金山共识’——可能是那儿的天气或者药物什么的让他们这么想——他们都认为,超级智能将在3到4年内到来。我个人认为会比这更久。”— 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然而,轮到李飞飞发言时,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狂热的氛围上。她承认,今天的AI在很多方面已经“超级”于人类,比如翻译几十种语言、快速计算、掌握海量知识。

但她紧接着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但问题依然存在,AI能成为牛顿吗?能成为爱因斯坦吗?能成为毕加索吗?我真的不知道。比如,把我们今天观测到的所有星体运动数据给任何一个AI算法,它都无法推导出牛顿运动定律。那种人类所拥有的能力,是创造力、抽象能力的结合。我没看到今天或明天的AI能做到这一点。”— 李飞飞 (Dr. Fei-Fei Li)

施密特也承认了这个局限,他补充道,今天的AI系统很难将学到的推理“反哺”给自己,形成知识的迭代。他认为,要实现真正的超级智能,“我们可能需要另一次算法上的突破”,尤其是在处理创造力所需的“目标非平稳性”(non-stationerity of objectives)问题上。
第二幕:15万亿美金的诱惑与陷阱:繁荣之下,谁是赢家?

🌟 揭示AI驱动的经济变革真相——“普惠”与“垄断”的悖论。帮你理解为何个人和企业必须成为“早期采用者”,否则将被无情甩下。


话题转向了更现实的经济影响。主持人提到一个预测:到2030年,AI将创造高达1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但这笔巨额财富将如何分配?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公平,还是差距更大?

施密特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方面,他描绘了一幅“大规模非货币化”的美好图景:
“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驾驶汽车,让出行成本比自己买车便宜四倍。我们可以看到AI免费为我们提供最好的医生和医疗保健,就像谷歌免费提供信息一样。我们世界的大部分服务都将大规模‘去金钱化’。”— 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但另一方面,他亲手戳破了这个“共同富裕”的泡泡,指出了残酷的现实:
“‘丰裕假说’可能存在一个缺陷。它认为丰裕是给每个人的,但大量证据表明,这些技术具有网络效应,会向少数赢家集中。……财富会被创造出来,但问题是,这些收益是均匀分配的吗?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们将主要集中在早期采用者、网络效应、治理良好的国家,或许还有资本周围。”— 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李飞飞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AI确实能极大地“民主化”知识、医疗和交通等服务,但她强调:
“全球生产力的提升,并不必然转化为‘共同繁荣’(shared prosperity)。共同繁荣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它涉及政策、地缘政治和分配,这和技术本身的能力是两码事。”— 李飞飞 (Dr. Fei-Fei Li)

对于国家而言,两位专家给出的建议惊人地一致:投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合作伙伴、投资自己的技术堆栈和商业生态。施密特直言不讳地建议各国与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公司合作,并以沙特、阿联酋为例。而李飞飞则补充,并非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建设自己的主权AI数据中心,需要根据国情制定策略。
第三幕:惊天豪赌:5年内解决一切科学难题?

🌟 了解AI在科学发现领域的真实潜力与瓶颈。帮你识别哪些领域将最先被AI颠覆(数学、软件),以及人类在科学探索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提出问题。


在访谈的后半段,施密特抛出了一个全场最大胆,也最具争议的预测:
“我的时间框架是未来5年,我们将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数学、软件、物理、化学、生物……发现和新产品创造的速度将开始以超指数级增长。”— 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他解释说,因为数学和软件这类领域词汇有限,且可以被验证,AI可以通过“做更多”来取得无限进展。而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基础。

话音刚落,李飞飞立刻表示了反对,这也是全场最直接的一次交锋:
“嗯……首先,我其实想恕我直言地表示不同意。我并不认为我们能在5年内解决所有基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问题。我们可以就此打个赌。”— 李飞飞 (Dr. Fei-Fei Li)

她给出的理由,直指人类智慧的核心:
“人类最伟大的能力之一,实际上是提出新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大部分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发现新的问题去问。”— 李飞飞 (Dr. Fei-Fei Li)

这场赌局,揭示了两位顶级专家对未来的根本分歧:施密特相信AI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将带来井喷式发展,而李飞飞则坚信人类“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永恒的驱动力。

同时,李飞飞也介绍了她正在做的事——“大型世界模型”(Large World Models)。如果说大型语言模型(LLM)让AI理解了文本,那么世界模型则旨在让AI拥有空间智能,理解并与3D物理世界互动。这预示着一个超越当前虚拟现实的,物理与虚拟深度融合的“多元宇宙”(multiverse)时代的到来。
第四幕:终极追问:当机器做出最佳决策,人还剩下什么?

🌟 获得关于“人类不可替代性”的终极答案。帮你明确在AI时代,应该投资和培养自己的哪些核心能力:判断力、人性关怀和尊严。


访谈的最后一个问题,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如果超级智能最终能做出所有最佳决策,人类还剩下什么?我们不可替代的功能是什么?

施密特的回答出人意料地“接地气”:
“20年后,我们会享受观看人类体育比赛,即使我们知道机器人能100%击败我们。你去F1赛场,你想看到的是人类车手,而不是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人类永远对其他人类能做什么感兴趣。”— 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他认为,最终的胜利将属于“人类的判断力与超级计算机的思考能力”之间的合作。聪明人会利用口袋里的“爱因斯坦”让自己更高效,而不是被其取代。

而李飞飞的回答,则为这场技术讨论注入了温暖的人文主义底色:
“当我们讨论AGI、ASI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必须牢记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和人的能动性(human agency)。我们的世界,必须以人为中心。无论是自动化还是协作,它都需要将人的能动性、尊严和福祉置于一切的中心。”— 李飞飞 (Dr. Fei-Fei Li)

李飞飞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我们创造AI,不是为了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好地服务人类。回到怎么服务于人的主题,我们在AI的探索上,将更加清楚、了然。

对于我们从业者或AI用户,我们也应当知道,在一个被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世界里,同理心、判断力、审美、以及对人类同胞的关怀,这些无法被量化的“人性”,将成为最稀缺、也最宝贵的资产。也将成为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部分是纯粹的“人性”判断,是AI无法替代的?你如何强化这部分能力?

👇 精彩还在继续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  请点个【赞】和【在看】支持我  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5 21:50 , Processed in 0.0910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