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8|回复: 0

“AI国际课堂”架起来宾非遗出海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非遗传承人赵凤香的工作室里,越南留学生阮翠红将瑶族刺绣纹样上传至AI平台,输入“传统纹样+现代服饰”指令。仅一分钟,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海报跃然屏上,赵凤香赞叹:“这手艺终于能被更多年轻人看见!”10月13日至15日,来宾市举办留学生AI训练营,这一幕成为中国—东盟科技文化融合的生动注脚。
这场由来宾市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的“AI国际课堂”,精准对接区域发展新需求。当前,中国—东盟正携手推进数字共同体建设,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迫切。广西作为“连接中国市场、辐射东盟7亿人口”的重要门户,依托东盟语料库资源与高校科研力量,正积极构建跨境AI合作枢纽。此次训练营践行“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生态理念,将前沿技术培训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

“我们搭建的不仅是技术桥,更是一座文化桥。”来宾市融媒体中心主任韦付玲表示。中心组建“AI讲师天团”,设计了从AI视频创作到非遗数字设计的全链条应用课程,注重实用落地。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地实操”模式,学员既学AI技术,也走进茶园、博物馆现场创作,导师全程指导操作技巧与传播策略。
在象州茶文化体验区,越南留学生诗氏香用手机记录采茶制茶场景,借助AI剪辑生成多语言宣传短片;在金秀,泰国留学生陈金琰将瑶族银饰纹样转化为现代饰品设计图,并兴奋地说:“我要把这样的技术和文化带回泰国。”
活动设置成果展示与评比环节,激发学员热情。截至结营,留学生累计创作非遗主题AI作品100余件,其中阮翠红的瑶族织锦视频在越南社交平台获万次浏览。

“语言或有界,但技术、文化的魅力无界。”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肖立青认为,“技术工具+本土视角”的传播模式,增强了文化交流的穿透力与认同感。据悉,来宾市融媒体中心此前已培训AI人才超3000名,此次转向东盟留学生,标志“媒体+AI”探索步入国际阶段。
随着首批“AI文化传播者”的成果出炉,瑶族刺绣的精致针脚、象州茶山的氤氲香气,正通过数字之桥跨越山海。正如老挝留学生乌龙在结业感言中所说:“AI不仅让世界看见来宾,更让我们读懂中国。”这场科技赋能的文化对话,有力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来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韦慧兰


值班编委:徐哲艳
责任编辑:傅   丹

值班编辑:谢雪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8 09:45 , Processed in 0.09926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