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85|回复: 0

OpenAI打个喷嚏,半个硅谷都感冒:我们正处在AI泡沫的引爆前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OpenAI打个喷嚏,半个硅谷都感冒:我们正处在AI泡沫的引爆前夜?

上周,OpenAI发布了一篇看似平平无奇的博客文章。

文章内容几乎有些乏味,主要是介绍他们公司内部如何使用自家的AI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比如,一个用于处理文档的“DocuGPT”,一个AI销售助理,一个AI客服等等。其潜台词是:“看,我们自己都在用,你们也可以这样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波澜不惊的内部展示,却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文章发布的瞬间,电子签名巨头DocuSign的股价应声暴跌12%;客户关系管理平台HubSpot的股价重挫50个点;另一巨头Salesforce也未能幸免,股价出现下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篇博客文章,为何能引发如此规模的恐慌?

这背后,揭示了当今硅谷一个残酷而又令人不安的现实:「这确实是AI的世界,而硅谷的其他所有人,都只是生活在其中而已。」

「OpenAI的“引力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连线》杂志将这一现象,精准地概括为“OpenAI打个喷嚏,软件公司就得感冒”。

DocuSign的CEO或许是全硅谷最郁闷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公司在过去三年里,已经将生成式AI深度整合到几乎所有业务中,甚至推出了一个专门的、端到端的AI合同管理平台。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看,他们可能比OpenAI的内部小工具要成熟得多。

但这一切,在资本市场眼中,都毫无意义。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场关于技术优劣的竞争,而是一场关于“叙事”的战争。」 只要OpenAI——这个如今在科技界拥有神一般地位的名字——其叙事方向与你的业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重叠,你就会被视为它的潜在竞争对手,你的价值就会被市场重新评估,或者说,被无情地看衰。

如今的软件公司发现,他们不仅要努力跟上AI的技术浪潮,更要拼命地试图跑在OpenAI的“叙事”前面。而OpenAI,就像一个巨大的引力场,它的每一次微小的动作,都在扰动着整个行业的星系运行。

当然,这个引力场,也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

就在不久前的OpenAI开发者日上,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台上提了一句设计软件公司Figma的名字。话音刚落,Figma的股价瞬间飙升7%。原因无他,只因它被市场解读为OpenAI的“合作伙伴”。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家公司的生死荣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取决于它自身的产品和战略,而是取决于它在OpenAI的引力场中,被划归为“伙伴”,还是“猎物”。

这种由单一巨头主宰行业叙事的现象,本身就是市场狂热和非理性的极致体现。而这,也引出了那个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问题:我们,是否正处在一个巨大的AI泡沫之中?

「泡沫的裂缝:5000亿 vs 120亿的惊天差距」


答案是,种种迹象表明,「AI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呈现出典型的泡沫特征。」

让我们来看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

根据预测,在2026到2027年之间,全球在AI基础设施(主要是数据中心)上的资本支出,将达到惊人的「5000亿美元」。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全球消费者愿意为AI产品支付的总金额,大约只有「120亿美元」。
项目金额
两年内AI基建预计投资5000亿美元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120亿美元
「资金缺口」「4880亿美元」

一个高达4880亿美元的巨大鸿沟,横亘在投入和产出之间。AI公司们正在疯狂下注,赌自己未来能够创造出足够多的利润来填平这个鸿沟。但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泡沫的引擎:一个停不下来的“GPU跑步机”」


这个泡沫为何会吹得如此之大?我们需要深入到那5000亿美元的成本结构中去一探究竟。

一个关键的事实是:「建设一个数据中心的成本中,大约60%都花在了购买GPU(图形处理器,即AI芯片)上。」

而比这更“要命”的是,这些代表着世界最顶尖算力的GPU,其技术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三年。」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今天你花费数百亿美元建起的数据中心,在三年后,其核心算力就将过时。为了保持竞争力,你必须不断地投入巨资,去更换那些被淘汰的芯片。

这就像一个永无止境、越转越快的“跑步机”。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不敢停下,因为一旦停下,就意味着被淘汰。这种靠不断烧钱来维持的军备竞赛,让整个商业模式看起来异常脆弱。

「历史的回响:伟大的技术,残酷的泡沫」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AI就是一场骗局?

并非如此。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具有变革性的技术,与一场巨大的投机泡沫,完全可以同时存在。

回想一下19世纪的铁路**。铁路无疑是当时最伟大的技术革命,它连接了大陆,创造了现代经济。但它也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最疯狂的金融泡沫之一。无数投资者在狂热中涌入,最终血本无归,泡沫破裂后留下一地鸡毛。

再比如本世纪初的「互联网和光纤」。它们同样是改变世界的技术,但围绕它们产生的“科网泡沫”,其破裂的惨状,至今仍让许多投资者记忆犹新。

历史的教训是:「一项技术的前景有多么光明,围绕它产生的泡沫,就可能有多么巨大和危险。」 泡沫的破裂,并不会否定技术本身的价值,但它会无情地摧毁那些在狂热中失去理智的投机者。

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相似的历史时刻。一方面,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步,它改变世界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建立在这项技术之上的金融结构和市场情绪,正变得越来越非理性,越来越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当OpenAI的一个喷嚏,就能让半个硅谷感冒;当一个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要靠信念来填补;当所有人都被绑上一个三年一换代的烧钱“跑步机”……我们有理由相信,泡沫的指针,正在无限趋近于红色的爆裂区。

问题,已不再是AI是否会改变世界。真正的问题是,在这场注定要到来的泡沫破裂中,谁,会成为那段铁路狂热中,被埋葬在枕木下的累累白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9 18:14 , Processed in 0.0819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