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52|回复: 0

AI新材料行业深度1-AI发展为何离不开金属软磁粉芯(附下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由于公众号资源有限,仅能展示部分少数报告,所有报告原文档均已上传到知识星球”洞见报告库”中,加入星球即可无限次下载所有报告。

w1.jpg

专业/及时/全面的行研智库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全球科技巨头正加速从通用GPU转向自研ASIC芯片的竞赛。然而,算力提升的背后是功耗的急剧攀升,英伟达GB300单卡功耗已达1.4kW,整机系统功耗突破10kW,电力成本已成为数据中心不可承受之重。省电,正成为AI时代最核心的痛点。在此背景下,海外科技巨头如Meta、微软、谷歌、亚马逊纷纷布局自研ASIC芯片,凭借更高的算力功耗比和更低的单位成本,在效率上全面超越传统GPU,一场由ASIC驱动的算力革命正在拉开序幕。但ASIC的高效率并非没有代价。其低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特性对电源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横向供电模式因路径长、阻抗高,导致电源分配网络(PDN)损耗严重,电压跌落频发,已成为制约AI芯片性能发挥的瓶颈。破解之道,在于采用垂直堆叠供电设计,将电源模块与处理器紧密耦合,使PDN路径缩短至毫米级,大幅降低损耗。这一革命性结构变革,对电感器件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须在极小空间内承载数百安培电流,同时保持高效率与低温升。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金属软磁粉芯脱颖而出,成为AI时代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相比传统铁氧体材料,金属软磁粉芯拥有高达0.9-1.6特斯拉的饱和磁通密度,使其在相同电流下体积可缩小70%,并具备更低的磁芯损耗和更优的高温稳定性。以Fe-Si-Al为代表的金属软磁粉芯,凭借其在小体积、大电流、高频率场景下的综合性能优势,成为支撑垂直供电架构的核心材料,是实现ASIC高效省电的必选项。市场空间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6年,随着Meta、微软等巨头大规模部署自研ASIC,其出货量有望超越英伟达GPU。我们测算,仅AI GPU与ASIC领域,对金属软磁粉芯一体成型电感的总需求量将超过4亿片。更长远看,DDR6内存标准将强制采用双电源供电,电感用量较DDR5进一步增加,为该材料带来持续的中期增量。在这一高成长赛道中,行业龙头铂科新材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气雾化制粉技术,生产出粒径更细、含氧量更低的高品质粉末,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公司募投项目将于2025年底建成,2026年进入产能释放期,有望充分受益于AI与DDR升级的双重浪潮。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w2.jpg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w10.jpg

w11.jpg

w12.jpg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完整版报告已上传至星球,扫下方优惠券加入即可下载所有报告
w17.jpg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戳“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6 18:32 , Processed in 0.14962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