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6|回复: 0

AI 时代的个人知识库,如何从“本子”升级为“花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6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和同事见完客户的路上,我们聊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决定长期竞争力的问题:你怎么记笔记?

我问他平时怎么做记录。他说工作上的笔记都写在本子里,记得很清楚。
我追问:“那你在学习樊登读书时,笔记记哪里?”
他答:“记在脑子里。”

我接着问:“你怎么这么相信自己的大脑? 七个名字、几种颜色、再加上几个条件,你能稳定不混淆吗?”
我分享给他一句我很认同的观点:大脑不是用来存储的,它更擅长深度思考。

大脑不是仓库,它是发动机。

随后我又问:“你写在本子里的笔记,多久会回看?临时想到某个内容,能不能30 秒内找到?做过复盘吗,怎么复盘?”
他愣住了——这些问题,过去几乎没人问过他。

我的建议很直接:把笔记随时同步到云端,建立个人知识库。只有这样,复盘才方便;要找内容,30 秒内就能定位。

为什么一定要构建“个人知识库”?

在这个时代,没有属于自己的数据,就很难用好 AI。
我听老喻(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主理人)的 AI 课程学到一个我非常认同的比喻:先有自己的“花园”,再用 AI。

    你的“花园”= 你的领域、目标与问题清单;

    AI = 放大器,围绕你的花园去耕耘,效率才会指数级提升。

如果所有记录都只在本子上,或散落在脑海里,AI 无法调用,你的经验就很难变成可迁移的资产。

从数据到智慧:一条可操作的“梯子”

数据 → 信息 → 知识 → 模型 → 智慧

w1.jpg

    数据:会议纪要、读书摘录、灵感片段、好的文章;

    信息:去噪后的要点与结论;

    知识:可复用的原理与方法;

    模型:第一性原理/决策框架/流程图;

    智慧:在真实场景中稳定做出更好决策。

难点在“信息 → 知识 → 模型”。这一步,最需要结构化与复盘,而 AI 可以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落地方法:把“本子”升级为“花园”的 5 步

w2.jpg

1)统一收集:一处进,一处出

    所有输入(会议/读书/灵感)先进云端,不再分散在便签和本子里。

    建议规则:24 小时内把线下纸笔内容拍照扫描/转写上云。

2)30 秒检索规则(Quick Find)

    给每条笔记起可检索的标题:2025-10-06|客户复盘|XX集团供应链

    固定三个字段:日期|主题|场景,加 3–5 个关键词/标签。

3)原子化卡片(Atomic Notes)

    一条卡片只放一个观点/一个问题/一个动作;

    读书不再长篇摘抄,改为“问题—答案—例子”三段式。

4)每周 30 分钟复盘(413 框架)

    4 成故事:发生了什么?

    1 成数据:指标/证据是什么?

    3 成行动:下周三条可执行改进;

用 AI 总结当周卡片,自动生成复盘提纲与待办。

5)把知识变工作流(Workflow)

    让 AI 帮你把会议纪要→要点→责任人/截止时间→下周回顾表,一键串起来;

    重复出现的流程(如客户访谈、复盘、读书卡),做成模板。

工具与习惯:先别纠结哪款最好,先把“规则”立起来

我目前在用:印象笔记、得到 Get 笔记、腾讯 iMA 知识库。它们各有优势,关键不是工具,而是规则:

    命名统一:日期|主题|场景|版本;

    固定标签:#会议 #学习 #复盘 #客户 #方法论 #待办;

    周回看:每周固定时间打开“本周新建/新改”视图,合并同主题、删重,并输出下周行动。

和同事的这段对话,最后落在一句话上


让大脑做“发动机”,让云端做“仓库”。
当你的记录、复盘、知识点与经验都能被 AI 调用,你才真正拥有了“第二大脑”。这时,AI 不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你的增长复利器。

结语

听笑来老师经常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易效能叶老师:“烂开始,好结果;先完成,在完美。”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懂这些,是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慢慢意识到:建立第二大脑,是 AI 时代最划算的长期主义投资。

今天就从一条会议记录、一个突发灵感开始,把你的“花园”种起来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8 14:09 , Processed in 0.11415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