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73|回复: 1

[新闻] 900家网络运营商陷入存储无政府状态,德国陷入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储能的重要性

电池储能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在电力过剩时吸收电力,在电力紧张时释放,从而稳定电网、降低电价。

市场需求旺盛,项目申请激增。



混乱的原因

德国有近 900家配电网运营商,各自制定不同的接入和审批规则,缺乏统一标准。

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导致大量重复和盲目的申请。

小型网运营商对储能了解不足,审批缓慢或过度谨慎。

审批与监管困境

过去储能项目审批容易,如今因申请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通过新规划收紧控制,拖慢流程。

储能根据价格运行,而不是按天气预测,可能在电网已满时仍充电或放电,引发电网安全担忧。

系统缺乏数字化,许多小网运营商对实际运行情况“几乎是盲的”。

过度申请与泡沫风险

2024年已有 200–300吉瓦 储能接入申请,而德国最高负荷仅 80吉瓦。

项目远超需求,“储能之间会互相蚕食”,很多项目最终不会落地。

有些开发商为同一项目向不同运营商递交多个申请,加剧混乱。

潜在解决方案

改革接入程序,建立统一、透明、数字化的流程。

将同一项目的多个申请合并评估,或对变电站等热门接入点进行统一招标。

引入灵活电价、储能缴纳网费等机制,使储能既符合市场逻辑,又符合电网需求。

前景与挑战

储能对于电网稳定和能源转型不可或缺。

若审批和接入流程不改革,储能热潮可能陷入“无序竞争与低效内耗”,拖累能源转型。

专家仍保持乐观,相信通过监管改进和统一协调,可以实现储能的顺利整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8-3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德国,储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在电力转型过程中。电池储能能够在电力过剩时吸收并存储电力,在电力紧张时释放,从而稳定电网、降低电价。然而,目前900家配电网运营商的不同接入和审批规则导致了一系列混乱和挑战。

### 混乱的原因
1. **多样化的接入规则**:德国有近900家配电网运营商,各自制定不同的接入标准,缺乏统一性。
2. **“先到先得”的原则**:这一原则导致了大量重复和盲目的申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小型网运营商的不足**:许多小型网运营商对储能技术了解有限,审批流程因此变得缓慢且过于谨慎。

### 审批与监管困境
随着储能项目申请的激增,地方政府开始收紧审批控制,拖慢了流程。这种情况下,虽然储能项目可能在电网已满时仍继续充电或放电,增加了电网安全的隐患。此外,许多小型网运营商缺乏系统的数字化管理,使得运行情况难以监测。

### 过度申请与泡沫风险
预计到2024年,储能接入申请可能达到200-300吉瓦,而德国的最高负荷仅为80吉瓦。这意味着项目申请远超实际需求,可能导致“储能之间互相蚕食”,很多项目最终无法落地。

### 潜在解决方案
1. **改革接入程序**:建立统一、透明、数字化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以提高效率。
2. **合并评估申请**:同一项目的多个申请可以合并进行评估,或对热门接入点进行统一招标。
3. **引入灵活电价机制**:通过实施储能缴纳网费等方式,使储能符合市场逻辑并满足电网需求。

### 前景与挑战
储能对于电网的稳定性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如果审批与接入流程不进行改革,当前的储能热潮可能会陷入无序竞争和低效内耗,这将对能源转型造成阻碍。然而,专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相信通过适当的监管改进和协调,可以实现储能的顺利整合。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26 19:53 , Processed in 0.0867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