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由 Super.com 创始人 Henry Shi 打造的「顶尖精益 AI Native 公司排行榜」,罗列了 40 多家团队规模不大(<50 人),却营收可观(ARR>500 万美元)的初创公司。这些公司来自多个不同领域,热门赛道包括 AI 图像、AI 教育、AI 视频、AI 编程等,近一半尚处于 A 轮之前的早期融资轮次。
在创作者工具上也出现类似转向:Hanabi AI 选择聚焦语音情绪表现力这一价值感明确的方向;AI 视频这一边,Creati 明确赋能营销的定位,不卷花里胡哨的功能,主打上传商品图、套上模版即刻生成可用社媒内容;Higgsfield 则敏锐洞察到激增的短剧创作需求,从轻量化、娱乐向的 AI 视频应用转为专攻电影镜头语言的 AI 视频创作平台。
同时,越来越多团队凭借既有积累/主动转型加速破局。比如 Fyxer AI 的创始人 Richard Hollingsworth 在此前创业项目积累了超过 50 万小时的执行助理服务经验,这帮助其迅速切入企业日常邮件工作流,成功打造出贴合真实场景的 AI 执行助理;而 Genspark 则利用早期 AI 浏览器阶段积累的大量用户场景和需求洞察,转型为 AI Agent 后迅速实现收入规模化。
这些案例也给想要入局 AI 应用的创业者提供了新的启发——当市场不再热衷纯粹的技术概念时,更贴近客户的真实需求、能迅速产生结果的产品或许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02
新上榜公司具体介绍
Hanabi AI:Z 世代团队打造「声音魔法工坊」
员工人数:4
年度收入:500 万美元
信息来源:Business Wire
Hanabi AI 是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语音 AI 初创公司,由 Shijia Liao 创立,目前团队仅有 4 人,全部为 Z 世代。公司专注打造高表现力、可控情绪的 AI 语音工具,主要服务内容创作者、主播和电影制作人等对语音风格有高要求的用户。
在产品层面,Hanabi AI 推出了 Fish Audio 语音合成平台帮助公司快速获取收入。2025 年 1 月至 4 月期间,团队在无外部融资的情况下将年化收入从 40 万美元提升至超 500 万美元,月活用户也从 5 万跃升至 42 万。
Higgsfield:转向短剧创作的 AI 视频平台
员工人数:21
年度收入:1100 万美元
信息来源:创始人私下确认
Higgsfield 是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AI 视频创企,由前 Snap AI 负责人 Alex Mashrabov 于 2023 年创立,早期产品 Diffuse 曾是一款爆火的移动端 AI 视频 App,支持用户用自拍生成个性化短视频,并快速在社交平台传播。然而,这类「轻噱头」玩法在获得初步关注后暴露叙事深度有限、用户创意空间小等瓶颈,促使团队迅速调整方向,从移动端优先转向具备镜头语言和叙事能力的 AI 影视生成平台。
Higgsfield 的敏锐洞察在于,他们看到了短剧行业迅速扩张带来的庞大影视制作需求,尤其在镜头语言、运镜结构、人物一致性等方面,仍缺乏适配创作者需求的 AI 工具。为此,他们打造了一套支持推轨、贴身、俯拍等复杂运镜的 AI 视频引擎,用户仅需一张图和一句话,即可生成具备导演意图的短剧画面,大大降低成片门槛。
编辑部最近也在写 Higgsfield 的选题,除了强调镜头语言之外,能够看到团队在社媒内容创作上的发力也很频繁,包括「网红图模型」Soul、能够生成一致性角色的功能 Soul ID,甚至是一键偷图的 Steal,颇有一种帮人做 AI 网红、或者帮人更好做社媒内容的「使命感」。
团队已于去年完成 8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据创始人今年 6 月向 Henry Shi 透露,Higgsfield 的 ARR 已经达到 1100 万美元。
Creati:数据反哺创意的营销短视频工厂
员工人数:22
年度收入:1300 万美元
信息来源:创始人私下确认
Creati AI 成立于 2021 年,由前 Apple/Google 工程师 Ella Zhang 打造,目前团队规模 22 人。这是一个面向营销需求的 AI 视频生成平台,用户只需上传产品图片,即可一键生成适用于 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的短视频营销内容。
Creati 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小企业与内容创作者的「爆款创意市场」——创作者上传可编辑的病毒视频模板,商家只需用 AI 替换产品图,即可一键生成百条适配自身品牌的广告视频。创作者按使用次数获得分成,所以也会激励其主动在社交平台传播,形成平台的增长飞轮。
早在 Fyxer AI 之前,Richard 曾参与创办英国最大的虚拟执行助理(Virtual Executive Assistant)服务机构 Fyxer People。Fyxer People 通过高度专业化的远程团队,为数百位高管提供包括日程管理、项目协调、信息筛选等在内的执行助理支持,区别于传统助理,执行助理更强调高自主性、支持高管决策与战略落地的能力。据悉,团队累计交付了超过 50 万小时的执行助理服务,不仅构建起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流程与数据体系,也为创立 Richard 创立 Fyxer AI 提供了宝贵的需求洞察。
Fyxer AI 成立于 2023 年 10 月,从最初的 4 人迅速扩张至 20 余人。其产品深度集成 Gmail 与 Outlook 等邮箱应用,具备邮件自动分类、智能草拟回复与自动会议纪要等功能,相当于一个 7x24 待机的邮件助理。面对市面上大量「AI 邮箱应用纷纷夭折」的局面,Fyxer AI 选择的路径是,不为开发者需求而设计,而是直接服务真实高管的工作场景。不强制迁移到新 App,而是无缝集成进原有工作流,基于用户历史邮件与会议内容建立长期记忆,并始终确保用户对发送行为的控制权(不擅自代发邮件)。
最有代表性的是 Cursor、Lovable 和 Bolt.new 在内的 AI 编程工具,它们一方面引领了开发流程简化的趋势,自身也实现了亮眼的商业成绩。知名创业加速器 Y Combinator CEO Garry Tan 曾在对外交流中透露,在其最新批次的入选企业中,约四分之一的公司的 9 成以上代码由 LLM 编写,证明了 AI 编程工具正在成为开发主力,而头部的明星项目的收入增长也十分迅速,根据支付平台 Stripe 2024 年度信显示,Crursor 在 3 年之内的累计收入超过了 1 亿美元,而后起之秀 Lovable 仅用时 3 个月达成了 1700 万美元 ARR 的里程碑,Bolt 达到 2000 万美元 ARR 仅用时 2 个月。
一张流传广泛的 AI 精益团队统计图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营销、客服支持等领域。Arcads AI 是最新登上榜单的「精益公司」。 其面向的是 AI 广告视频生成领域,用户只需要输入脚本,即可在数秒内生成 AI 演员出演的逼真视频。就在上周,Arcads AI 联创 Romain Torres 宣布公司已达成 500 万美元的 ARR,而其目前团队规模不过 5 人,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在达成 1 亿美元 ARR 时将团队规模控制在 10 人以内。
Arcads AI 联创 Romain Torres 官宣公司达到 500 万美元 ARR|图源:X
这种不轻易「加人」的底气,源于团队已将 AI 深度融入工作流中实现的提效。
仅以增长为例,Arcads AI 有一个专门的 AI Spy Agent 负责监控竞品的热门广告,这个 AI Agent 会自动将热门广告批量导入 ChatGPT o1 中,让其生成类似脚本,再由自家产品 Arcads AI 生成类似的视频广告用于获客,效率极高;而投流同样由 AI 负责,团队内部打造了专门的 Google Ads AI Agent,它可以一站式完成高潜关键词挖掘、落地页内容生成、自动出价优化,而人更多负责 Agent 的搭建和管理。类似的自动化的 AI Agent 还被广泛用于客服、销售、会计等流程中,大大压缩了团队的人力成本。Linkedin 信息显示,团队扩张到了 6 人,除了两名联创,技术、增长、运营、客服支持均仅由一人负责。
「除了明显的成本效益外,精益团队(Lean Teams)还有几个被低估的好处:1、在团队中,你没有时间也不需要政治斗争;2、更少的管理工作:在扁平结构下,你在绩效管理上花费的时间更少,而将更多时间花在实际进展上;3、更容易转向。」OpenArt 的 CEO &联创 CoCo Mao 在讨论上述名单的 Linkedin 动态中谈及。与之对应的是,精益团队的管理者通常会更慎重地考虑人员扩招。
AI 营销工具 Conversion 的创始人 Neil Tewari 认为,融资、增长或者「专家」都不是招人的理由,团队只有在无法快速发布新功能、分发渠道无法扩展、或者每天从早到晚排满销售会议时,才真正需要考虑加人。他习惯用 Vercel v0 工具快速搭建原型,并在写第一行代码之前就让设计合作伙伴开始测试,快速获得反馈以节约工程时间;在非技术岗的设置上,团队也更偏好多面手而非专家,他们有一个 4 人团队承担起了冷启动、广告渠道、销售、客户支持、反馈收集、CEO 领英运营在内的全部职责。总而言之,招聘应该出于「必要」而非「好看」,员工多并不等于进展快。Conversion 将目前团队规模控制在 15 人,年收入达 650 万美元,已经实现了盈利。
Conversion 的创始人 Neil Tewari 领英动态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创始人心态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如上文所述,31 家上榜企业中近一半尚处于 A 轮之前的早期融资轮次,还有几家甚至尚未进行过任何外部融资,可能指向的是部分创业者倾向于少拿钱或者不拿钱,榜单的统计者 Henry Shi 也关注到了这一变化,正如他在对外交流时提及的,不是每位创始人都梦想着运营一家超过 10 万员工的公司然后上市。有些人会认为,「如果他们能掌控公司、过上好日子、做一些很酷的东西,每年赚个 500 万到 1000 万美元」,那比那些为了融资把公司大部分股份卖给风险投资人、最终在自己公司里只剩下很少股份的创始人要好得多。
AI 视频创企「SubMagic」创始人 David Zitoun 就是这种新型创业者的代表。他并不在意团队是否沿着传统路径前进:他们没有接受融资,没有办公室,团队规模精简,也没有被 TechCrunch 报道过。他们选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上,专注盈利、稳健成长,团队成员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自由工作。SubMagic 达到 100 万用户的里程碑时,David 说,最棒的部分是——这仅仅是他们所希望达成目标的开始。
更多阅读
很多创业者都没意识到,Deep Research 也是做 Go-to-Market 的利器
Cursor 的困境:它真的找到 PMF 了吗?
7 亿用户白嫖 ChatGPT,OpenAI 怎么从他们身上赚到钱?
从 0 到 1 做一款 AI 产品:技术怎么搭、成本如何控制、销售策略怎么定?
转载原创文章请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