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52|回复: 0

[关税] 关税重压下,啤酒罐价格都要涨成奢侈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6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最近,朋友圈里有人调侃:

“喝啤酒都得掂量着来了,罐装的涨价,瓶装的也跟着凑热闹。”

这话听着像是段子,但仔细一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从墨西哥的科罗娜到比利时的修道院啤酒,从美国的精酿小厂到中国的超市货架,一场由关税引发的“啤酒危机”正在全球悄悄蔓延。  

这场风波的主角,不是啤酒本身,而是装啤酒的罐子——铝罐。  

一罐啤酒,三重压力  

先说个冷知识:你手里的易拉罐,可能有一半成本都跟铝有关。

铝材价格涨跌,直接决定啤酒厂的利润表。

而最近几年,全球铝价像坐了过山车,背后推手之一,就是美国的关税政策。  

2025年,美国对进口铝材加征25%关税,理由是“保护本土铝厂”。

听起来挺正当,但问题来了——啤酒罐用的铝材也得交这笔税。

结果呢?

Molson Coors这样的大厂直接喊话:

“一个啤酒罐的成本涨了15%,下半年得多花3500万美元。”

这钱谁来掏?消费者呗。  

更尴尬的是,美国本土铝厂也没占到便宜。

为啥?因为他们的产能根本跟不上需求。

一边是啤酒厂咬牙扛成本,一边是铝厂加班加点还供不上货,最后大家只能对着涨价的啤酒干瞪眼。  

小酒馆的账单,比油价还涨得快  

如果你常去酒吧,可能会发现最近的啤酒价格悄悄往上蹦了。

比如墨西哥的莫德罗和科罗娜,占美国进口啤酒市场的55%,但它们的罐装产品偏偏撞上了关税。

每罐包装成本涨了5美分,算下来零售价得涨5%-6%。  

5美分啥概念?

听起来不多,但架不住量大。

美国每年罐装啤酒销量超100亿罐,5美分就是5亿美元。

这笔钱要么啤酒厂自己扛,要么转嫁给消费者。

现实是,厂子扛不住,消费者只能认栽。  

更惨的是美国本土的小型精酿啤酒厂。

加州一家酒厂老板乔丹·霍法特吐槽:

“我们买铝罐的价格涨了,但卖啤酒的价格不敢涨太多。

罐装利润本来就薄,现在连这点利润都要被关税吞掉。”  

啤酒厂的“生存指南”:改瓶子、绕路、扛着  

面对关税这道坎,啤酒厂们各显神通。  

第一招:改瓶子。

  
铝罐贵了,那就改瓶装呗。

墨西哥啤酒出口的60%以上是罐装,现在不少厂商开始琢磨生产线改造。

但改设备不是换个灯泡,动辄几百万美元投入,小厂直接劝退。  

第二招:绕路。

  
既然美国对中国、墨西哥、欧盟的产品加税,那就找“第三国”转口。

比如把中国生产的铝罐先运到越南,再贴个“东南亚制造”的标签,绕开高关税。

不过这招风险大,一不小心就被查出来,轻则罚款重则断供。  

第三招:硬扛。

  
实在没辙就只能硬扛成本。

比利时啤酒厂听说美国要对欧盟酒类加征200%关税,直接连夜加班赶货,20个集装箱的啤酒连夜发往美国。

老板说:“能卖一天是一天,至少比关税生效后亏得少。”  

消费者:钱包瘪了,选择也少了  

关税这把刀,最终还是砍在消费者头上。  

场景一:超市购物篮。

  
以前买12罐装的啤酒,现在价格从20美元涨到21美元。

别小看这1美元,一年喝100罐,就得多花100美元。  

场景二:酒吧账单。

  
美国某连锁酒吧宣布,罐装啤酒单价上调10%,瓶装啤酒也跟着涨5%。

老板解释:“成本摆在这儿,不涨就得亏钱。”  

场景三:囤货大军。

  
关税政策一出,部分经销商开始囤积墨西哥龙舌兰酒和罐装啤酒。

理由是:“现在不囤,等关税落地更贵。”  

啤酒涨价,只是个开始  

别以为这事只影响啤酒行业。

铝材关税的连锁反应,正在波及更多领域。  

1. 易拉罐装的饮料都悬了。

  
可乐、气泡水、能量饮料,这些都用铝罐包装。

铝价涨了,饮料厂也得跟着头疼。  

2. 啤酒产业链上的小生意更难熬。

  
比如生产啤酒瓶盖的厂家、运输啤酒的物流公司、甚至酒吧里的服务员:

酒水涨价,客人少了,收入也受影响。  

3. 全球贸易格局悄悄生变。

  
以前墨西哥的啤酒罐用美国铝材,现在可能得找加拿大、东南亚的供应商。

供应链一调整,成本更高,效率更低,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啤酒厂的“自救手册”:哪里成本低,往哪搬  

面对关税这堵墙,聪明的啤酒厂开始“搬家”。  

第一站:东南亚。

  
中国啤酒厂在越南、泰国建分厂,既避开对华关税,又能辐射东南亚市场。  

第二站:墨西哥“近岸外包”。

  
美国企业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既享受北美自贸协定的优惠,又能快速供货美国市场。  

第三站:本土化生产。

  
比如墨西哥的科罗娜母公司Modelo,正考虑在美国建罐装厂。

虽然初期投入大,但长远来看能绕开关税,还能抢占本地市场。  

未来会怎样?  

这场关税风波的结局,目前没人敢打包票。但几个趋势已经显现:  

1. 罐装啤酒的黄金时代可能结束。

  
未来瓶装、桶装啤酒的占比会回升,毕竟成本可控。  

2. 小酒厂的日子更难了。

  
大厂有资金转移产能、调整供应链,小厂只能在成本和售价之间艰难平衡。  

3. 消费者的选择变少了。

  
进口啤酒涨价后,性价比不如本土品牌,市场可能被大厂垄断。  

4. 全球贸易更“分裂”。

  
以前是一条供应链全球流转,现在变成“美国链”“亚洲链”“欧洲链”,效率低、成本高。

一罐啤酒的涨价,背后是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塑。关税这把钥匙,试图打开保护主义的大门,却把成本的重担压在了普通人肩上。  

下次你举起啤酒杯时,或许可以多想一想:这杯子里装的不只是麦芽和啤酒花,还有这个时代特有的经济密码。  

(本文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6 01:05 , Processed in 0.0861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