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为AI战略落地提供核心支撑
大疆的技术创新与战略升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AI人才队伍。汪滔曾说:“大疆最宝贵的资产不是专利,而是那些能让专利持续产生价值的人。” 为此,大疆构建的人才管理体系成为大疆战略落地的四梁八柱。
首先,打造“技术极客”的聚集地
大疆的招聘标准与众不同,它更看重候选人的创新能力与技术热情,而非学历与背景。在大疆,有不少来自非名校但在 AI 领域有突出成就的 “技术怪才”。由于汪滔自己写的代码及其规范细致,“能写漂亮代码的,学历不重要”会被破格录用,甚至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生,也能因独到的想法而被授权领导百人团队的项目。
为了吸引顶尖 AI 人才,大疆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与发展空间。其“无疆者”大咖计划为优秀 AI 人才提供年薪百万的待遇,同时给予充分的研发自主权。此外,大疆还在全球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便吸纳当地的优秀 AI 人才。
其次,构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大疆的企业文化充满了“技术极客”的特质,鼓励员工勇于尝试、容忍失败。在大疆内部,有一个名为 “创新实验室” 的部门,该部门不受常规项目进度的约束,员工可以自由探索前沿技术。许多大疆的核心算法,如 VIO 算法,都源于该实验室的探索性研究。
同时,大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有突出贡献的 AI 研发人员,不仅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还会授予 “技术勋章” 等荣誉称号。这种激励机制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更形成了一种崇尚技术、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最后,培养复合型 AI 人才
大疆深知,AI 算法的落地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大疆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轮岗制”“项目制”等方式,让 AI 研发人员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
例如,大疆的 AI 算法工程师需要在农业、测绘等行业部门轮岗几个月,亲身参与行业项目的实施。这种轮岗经历不仅让工程师了解了行业的痛点,更有助于他们开发出更贴合实际需求的 AI 算法。
此外,大疆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 “产学研” 合作项目,共同培养复合型 AI 人才。通过设立奖学金、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大疆为高校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也为自身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管理启示】
大疆的AI人才管理带来的启示是创新导向的“不拘一格选人才”。创始人汪滔自己就是技术控,与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一样,挑选研发技术人才都要自己“上眼+上手”。这对硬科技企业来说,CTO与CEO成为复合体,践行钱德勒命题“组织跟随战略”成为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