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40|回复: 0

AI融合公开课设计指南:从“技术堆砌”到“课堂革新”的5个黄金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6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AI以下为正文,请阅读

AI融合公开课设计指南:从“技术堆砌”到“课堂革新”的5个黄金技巧

AI浪潮下,“AI融合公开课”成了教育圈的新热点。但不少老师设计时容易陷入误区:要么把AI当噱头,整节课都在演示工具操作;要么技术太复杂,学生跟不上节奏,反而打乱教学节奏。其实,AI融合公开课的核心不是“秀技术”,而是让AI成为“教学催化剂”——用技术解决传统课堂的痛点,让互动更深入、学习更高效。

今天分享5个实操技巧,帮你设计出一节既亮眼又落地的AI融合公开课,文末附定制咨询通道,按需取用~

一、先定“教学靶心”:AI是工具,不是主角

很多老师设计时先想“用什么AI工具”,其实第一步该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传统教学中,哪个环节最费力、效果最差?” AI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举个例子:

- 语文课《背影》的核心目标是“体会父子深情与细节描写”,传统课堂痛点是“学生难以共情不同时代的父子关系”。
- 这时AI可以做:用“AI场景生成工具”(如豆包的图像生成),根据文中细节生成1920年代车站场景动态画面,配上老北京街头音效,让学生“穿越”到场景中;再用“AI角色对话”功能,让学生输入想对父亲说的话,AI模拟文中父亲的语气回复,强化情感共鸣。

技巧:拿一张纸写下3个问题:

1. 这节课的3个核心教学目标是什么?
2. 哪个目标用传统方法很难达成?
3. AI能帮我解决哪个具体问题(如耗时、互动弱、个性化不足)?
把答案作为设计起点,避免“为AI而AI”。

二、选对“轻量工具”:3类必用AI工具清单(附学科适配)

不是越复杂的AI工具效果越好,公开课时间有限,工具必须“上手快、效果显”。推荐3类普适性强的工具,附学科适配场景:

1. 内容生成类:5分钟搞定“个性化素材”

- 工具:豆包(文本/图像生成)、AI课件生成器(如“文心一格”教育版)
- 用法:
- 数学:让AI生成“不同难度的应用题”,针对学生水平实时调整(比如给基础弱的学生加线段图提示,给优生加拓展条件);
- 英语:输入“生成5组关于‘环保’的对话,包含现在完成时”,AI自动产出带发音的对话素材,避免重复刷题;
- 美术:让学生描述“未来城市”,AI根据描述生成多风格画作,再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与“AI的呈现”,讨论创作差异。

2. 互动反馈类:让每个学生“被看见”

- 工具:AI实时答题器(如“雨课堂AI版”)、语音互动助手(如“小i机器人”教育版)
- 用法:
- 课堂抢答时,AI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生成实时排行榜,避免“少数学生垄断互动”;
- 语文作文互评环节,AI先扫描学生作文,标出“比喻句使用次数”“情感词密度”,再引导学生结合AI数据互评,让评价更具体(比如“你的情感词比班级平均多30%,但比喻可以更贴近生活,像XX同学那样用‘月光像未干的白胶’”)。

3. 场景模拟类:突破时空限制

- 工具:VR+AI场景(如“希沃VR”)、AI历史人物对话(如“历史对话机器人”)
- 用法:
- 历史课讲“商鞅变法”:用AI模拟商鞅与旧贵族的辩论现场,学生可选择“支持变法”或“反对”,AI根据选择生成不同辩论内容,让学生理解改革阻力;
- 生物课讲“细胞分裂”:AI生成3D动态细胞模型,学生用手势缩放、旋转模型,观察不同阶段变化,比课本插图更直观。

三、设计“冲突点”:用AI制造“认知颠覆”,让课堂有记忆点

好的公开课需要“高光时刻”——一个让学生“哇”出来的瞬间,而AI很适合制造这种认知冲突。

案例1:语文课堂的“AI续写PK”
讲《孔乙己》时,先让学生预测“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的结局”,写200字;再让AI生成3个不同风格的续写(悲剧/讽刺/温情),投影展示。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AI的续写少了点‘味道’?”引导学生发现:AI能模仿文字风格,却写不出鲁迅对底层人物的悲悯——这正是“人文素养”不可替代的地方。

案例2:科学课的“AI预测失灵”
做“植物生长实验”时,先用AI根据“光照、水量”数据预测植物7天后的高度;7天后对比实际生长情况,发现AI预测与现实有差距。借机讲解:“AI基于数据预测,但植物生长还受土壤微生物、温度波动等‘隐藏变量’影响,这就是科学研究中‘观察’比‘预测’更重要的原因。”

技巧:找一个“AI擅长但人类更优”的点,用对比让学生理解:AI是助手,而人的思考、情感、创造力才是核心。

四、留足“留白时间”:技术之外,别丢了“师生温度”

AI再智能,也替代不了教师的眼神交流、即时鼓励。设计时要给“无技术环节”留时间:

- 当AI生成个性化练习后,走下讲台,看学生做题状态,对皱眉的学生轻声说:“这道题的关键在XX,你试试从另一个角度想”;
- 小组讨论时,关掉AI投屏,加入某一组的对话:“你们刚才说AI生成的素材有问题,具体是哪里让你们觉得不对?”
- 结课前3分钟,不用任何工具,单纯说:“今天这节课,我发现XX同学第一次主动举手,XX组的想法比AI更有创意——这些,比任何数据都让我开心。”

技术是骨架,师生情感才是课堂的血肉。

五、课后“闭环设计”:用AI让效果延续到课下

公开课不是“一次性表演”,要让AI的作用持续发酵:

- 布置作业时,用AI生成“分层任务”:基础层完成AI推送的错题重做,提高层用AI生成的拓展题进行小组探究;
- 让学生用AI工具复盘课堂:“用豆包总结今天课上你最有收获的3个点,再生成1个你还没弄懂的问题,明天课前交给我”;
- 家长群里发AI生成的“课堂亮点视频”(自动剪辑学生互动、发言的精彩片段),附一句:“今天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比AI更精彩,点击看TA的高光时刻~”

最后:定制你的专属AI融合公开课

如果觉得自己设计太耗时,或想根据学科特点(如理科实验、文科思辨)打造更精准的方案,可添加微信 baihaowk 咨询——我们会结合你的教学目标、学生学情,匹配最合适的AI工具,设计从“导入-互动-总结-延伸”的完整流程,让你的公开课既显技术力,又有教育味。

AI融合的核心,是让技术像水一样融入课堂——无形却不可或缺,最终服务于“人的成长”。期待在课堂上,看到技术与教育碰撞出的更多火花~

#AI教学 #公开课设计 #教育技术 #教师成长

END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w2.jpg

w3.jpg

w4.jpg

用DeepSeek实现躺赚?揭秘AI工具如何帮你月入5万+!

教师必看:用DeepSeek备课,效率提升92%以上(附实操指令)

边抱娃边数钱!二胎妈妈靠卖教辅资料月入过万,真相竟是……

快看!2025年全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九届教师活动)通知

您的点“赞”和“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3 11:33 , Processed in 0.1368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