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07|回复: 0

AI的第一要义是有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很火。

DeepSeek、ChatGPT、Sora、Copilot……一个个新名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一边惊叹技术的进步,一边又困惑:我们到底该不该、怎么在企业中用好AI?

对企业来说,AI的第一要义是“有用”。

不为潮流所动,要为价值所用

不少企业在引入AI时,陷入了一个误区:别人用,我们也得用。不用好像就落伍了。但实际操作中却发现,买了系统、做了培训、开了大会,AI真正落地的场景却寥寥无几。员工不会用、不愿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为什么?因为AI没有“有用”。

任何技术,只有当它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时,它才是有用的,也才值得被引入和推广。反之,如果只是为了追潮流,那AI就成了华而不实的摆设,甚至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成本。

明确“使用场景”是第一步

所谓“使用场景”,就是AI要用在哪?解决什么问题?谁来用?怎么用?

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做内容营销的公司,AI可以帮你初步生成文案、起标题、找灵感。


    如果你是制造业企业,AI可以用于文档解读、图纸优化、生产预测、质量监测、设备维护预警。


    如果你是做客服服务的公司,AI客服可以24小时在线,帮你处理80%的常见问题。

每个行业、每个部门的需求都不一样,找准适合的“点”比什么都重要。

设定“使用边界”是必要的第二步

AI不是万能的,它没有常识,也不具备人类的价值判断能力。比如:

    把所有客户信息交给AI处理,是否符合数据隐私要求?


    让AI全权起草对外合同,是否有法律风险?


    依赖AI做员工考核,是否缺乏人性与公平?

所以,在用AI之前,企业必须划清边界——哪些可以交给AI做,哪些必须保留人来判断。比如可以规定:AI生成的内容必须由人复审、敏感数据不能上传AI平台、关键决策仍由人类负责人把关等等。

AI不是替代人,而是增强人。边界划得好,才能放得开、用得稳。

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确保持续改进

AI系统上线后,不能就此“打包放一边”,需要持续跟踪它的实际效果。

    设定关键指标(KPI):根据业务目标,给AI应用的表现定量考核标准,比如客服机器人平均响应时长、文案生成命中率、生产预警准确率等。

    定期数据回顾:安排专人或团队,定期收集AI产出的数据和用户反馈,分析偏差和不足,判断哪些功能表现良好,哪些需要优化。

    快速迭代优化: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模型参数、更新训练数据、优化流程;对效果不佳的场景,要敢于下线或重做。

    闭环反馈机制:让最终使用者(如业务部门或一线员工)随时提出使用体验和改进建议,形成从“使用”到“改进”的完整闭环。

有了这样的监测与反馈,AI才能真正贴合业务、不断进化,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最后,回到原点

AI再智能,也要为“有用”服务。无用的AI是负担,有用的AI才是资产。

所以,企业用AI,最核心的不是“用上了没”,而是“有没有用”。

站在业务需求出发,找准场景、设定边界、建立监测反馈,AI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加速器,而不是绊脚石。AI从“会做”变成“会帮”,才能为我们创造源源不断的生产力红利。

有用的AI,才是最值得投入的AI。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10 06:35 , Processed in 0.0872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