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2|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战进入'熬鹰'局!美国傻眼:中国企业居然都在干同一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最近这阵子,你要问我感觉最深的是啥?不是特朗普又发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推文,也不是美联储那帮大佬们说了什么模棱两可的废话,而是中美这场贸易摩擦,越来越像咱们老祖宗说的——熬鹰。

啥叫熬鹰?玩过鹰的都知道,刚逮回来的野生鹰,性子烈得很,不服管。咋办?不让它睡觉,不给它吃饱,跟它耗着。你瞪着它,它瞪着你,看谁先熬不住。鹰熬不住了,锐气磨掉了,就认主了。

现在这关税战,就是这个味儿。美国那边,特朗普(或者现在拜登这帮人,其实换汤不换药)想当那个熬鹰的猎人,把中国这只“鹰”给熬服帖了。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搞科技封锁,一会儿又拉帮结派,反正就是各种折腾,想让咱们先眨眼,先撑不住。

那边厢折腾得挺热闹,又是豁免这个,又是威胁那个,一会儿“赢麻了”,一会儿又“股市崩了”,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刺激。可咱们这边呢?动静好像没那么大,但你要是仔细看,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以前特依赖美国市场的外贸企业,好像不约而同地,都在憋着劲干同一件事!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可能直接决定了这场“熬鹰”大戏的最终结局。

你可能会问,啥事儿啊?这么神秘?

别急,这事儿说出来其实也简单,但背后透着的门道,那可深了去了。这件事就是——调转船头,火力全开搞“内循环”!

没错,就是把以前主要卖给美国佬、欧洲佬的东西,想方设法卖给咱们中国人自己!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没办法的办法”?好像是美国市场不好混了,才被迫回国找饭吃?

你要是这么想,那格局就小了。

一开始,确实有不少企业是被逼的。你想啊,关税大棒哐哐往下砸,本来卖100块的东西,加了关税,成本蹭就上去了,要么你亏本赚吆喝,要么你就得涨价。涨价?美国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你贵了我就买别家的,或者干脆不买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很多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睡不着觉。特别是那些做服装、玩具、小家电的,利润本来就跟刀片一样薄,关税一来,等于直接判了死刑。

咋办?凉拌?当然不行!中国老板啥时候怕过困难?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

美国市场不让混了?行!老子不跟你玩了!

但是厂子不能停,工人要吃饭,机器不能生锈啊!目光一转,诶?咱们自己家这市场,好像也挺大啊!14亿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潜力股,以前光顾着往外卖,自家这块“肥肉”好像还没好好啃过呢?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出口转内销”大潮,就这么来了。

你别以为这只是喊喊口号,那可是真金白银地在干!

你看京东、阿里、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专门给这些外贸企业开了“绿色通道”。以前专门生产出口欧美的高品质毛巾、拖鞋、厨具,现在你在这些平台首页就能看到,价格还特实惠。为啥?因为省了中间N道贩子,省了漂洋过海的运费,更省了那该死的关税!质量是国际标准,价格是国内地摊价,你说香不香?

还有像盒马、永辉这些线下超市,也搞起了“外贸精品专区”。以前你可能得去海淘、找代购才能买到的好东西,现在家门口超市就有,而且保证正品。

更绝的是,很多企业开始琢磨怎么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以前给老外做设计,可能讲究简约、实用。现在给国人做,得考虑颜值、国潮、智能化。你看那些小家电,什么空气炸锅、破壁机、洗地机,不光功能越来越卷,外观设计也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懂咱们中国人的心。

w2.jpg

这还只是第一层。

你以为“出口转内销”就只是把东西卖给国内老百姓这么简单?那就又错了。

更深一层是啥?是倒逼产业升级!

以前做外贸,很多时候是“代工”模式,人家给图纸,你照着做就行,赚点辛苦钱。核心技术、品牌设计,都在人家手里攥着。

现在转内销,你得自己搞研发,自己做品牌,自己跑渠道。这难度,可比单纯做代工大多了。但反过来想,这不正是咱们国家一直想要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品牌”转型升级吗?

关税战这把火,虽然烧得疼,但也把很多习惯了“舒适区”的企业给烧醒了。不创新,不搞自己的东西,光靠给别人打工,永远受制于人,永远只能在价值链低端徘徊。

现在好了,外部压力巨大,内部市场广阔,逼着你不得不去创新,不得不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看现在多少企业开始投入巨资搞研发?多少企业开始死磕技术难题?多少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

这股劲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足!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不是闹着玩的,不升级,就得死!

这还没完,还有第三层!

除了“出口转内销”和“倒逼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还在干啥?

供应链大挪移!

你以为中国企业只会埋头在国内卷?那也太小看咱们的智慧了。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谁都懂。美国市场风险这么大,那我就不能只盯着你这一亩三分地。

于是,很多企业开始把一部分产能,悄悄转移到了东南亚,比如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甚至墨西哥。

这么做有啥好处?

第一,规避关税。你美国不是对从中国直接出口的商品加税吗?行,我的东西在越南生产,再卖给你,这关税不就绕开了?虽然特朗普也嚷嚷着要查“转口贸易”,但操作起来难度极大,效果有限。

第二,降低成本。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工、土地成本,确实比国内一些发达地区要低。把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环节转移过去,可以降低整体成本,提高竞争力。

第三,贴近市场,多元布局。东南亚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潜力十足的市场。在那里设厂,不仅可以辐射欧美,还可以深耕当地和周边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你看,这棋是不是下得有点意思?

表面上看,好像是在美国的压力下“逃离”中国,但实际上呢?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是以退为进,是在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这就像打仗,主力部队正面顶住,侧翼部队迂回穿插,后方基地加紧生产补给,立体化作战,懂不懂?

w3.jpg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吧?

当中美这场“熬鹰”大戏进入深水区,美国那边还在为“豁免了多少关税”、“股市涨了还是跌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吵翻天的时候,中国的企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大厂还是小作坊,都在不约而同地干着这几件看似不同、实则指向同一个目标的事:
    深耕国内大市场(出口转内销):把屁股坐稳,把基本盘巩固好,14亿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苦练内功搞升级(自主创新):把技术搞上去,把品牌立起来,掌握核心竞争力,不再受制于人。全球布局调结构(供应链转移):把网络铺开去,把风险分散掉,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三件事,合在一起,就是中国应对这场“熬鹰”之战的核心战略!

这是一种韧性,一种战略定力,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智慧。

美国那边可能还在沾沾自喜,觉得关税大棒挺有效,把中国企业搞得“很难受”。他们可能没看懂,或者不愿意看懂,这种“难受”,正在转化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

就像一个人,平时懒散惯了,突然被扔到荒野求生,一开始肯定狼狈不堪,但只要挺过来,他会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壮、都聪明、都更能适应环境。

中国企业现在就是这个状态。

关税战是“危”,但更是“机”。它打掉了我们的一些幻想,打醒了我们的一些惰性,逼着我们走上了一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这场“熬鹰”大戏,谁会先熬不住?

以前,可能还有些悬念。但现在,当你看到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都在憋着一股劲,干着这“同一件事”的时候,答案其实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我们不是在被动地“挨打”,我们是在主动地“转型”。我们不是在“屈服”,我们是在“进化”。

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会有阵痛,甚至会有一些企业倒下。但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把“内循环”搞起来,把核心技术搞上去,把全球布局搞稳妥,那么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我们。

美国想熬鹰?那就让它熬吧。咱们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咱们一边跟它耗着,一边悄悄地强身健体,修炼内功。

等到有一天,美国这猎人发现,他熬的这只“鹰”,不仅没被熬垮,反而变得更强壮、更聪明、更能飞了,甚至翅膀一扇就能掀起风暴的时候,不知道他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那场面,想想都觉得……挺带劲的!

时间,是站在有准备、有韧性、有长远眼光的一方的。

这场“熬鹰”大戏,咱们接着看。好戏,才刚刚开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5 01:24 , Processed in 0.089471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