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00|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战与大萧条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作者:万连山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来源:格隆
关税战彻底打响,恐慌的情绪迅速蔓延。

美国智库税收基金会预测,新关税将使普通家庭年均消费增加2100美元,工薪阶层税后收入下降2.1%

所以这两天,不少媒体都在说美国物价上涨的事情,多地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厕纸、罐头食品等日用百货成了“硬通货”。

慌乱之中,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大萧条”,突然成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w2.jpg

金融的本质是货币,贸易的本质是互补。

只要本质被曲解、遭到破坏,一定会导致难以承受的恶果。

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但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号称地球上最具智慧种群的人类社会,大多数人总是被情绪裹挟着破坏规则。

黑格尔的话似乎从未过时:

我们从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因为未来总是重复过去。

01

万恶之源

接上一篇的话头。

回顾美国的关税史,有三个最高峰。

1828年,1930年,以及执行“对等关税”政策的2025年。彼此之间的间隔,大概都是100年。

这是个很奇怪的周期,但客观上就是存在。

上一次主要聊的是第一个大周期,即美国“走向伟大”的简略过程。

这一次,重点聚焦第二个高峰。

很多人认为上世纪30年代的关税战,引发了全球大萧条、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这种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并非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

w3.jpg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正式超越英国,占全球比重跃升至30%,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此时的贸易逻辑,与开国初期完全相反。

国内过剩的产能急需向外输出;同时,对海外的原材料进口需求越来越大。

持续百年之久的高关税“保护主义”,不再符合实际情况。

1900-1915年,美国实际关税从41.3%降至28.6%,作为回报其他国家的关税也对应降低。降低进口成本的同时,也加大力度向世界输出产能。

这一时期,被命名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但一战打断了这个进程。

以最重要的英法德为例。

首先是老牌霸主英国。虽然表面上得到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大片土地,“日不落帝国”的疆域达到巅峰,但为了赢得战争而借的债务却高到离谱。

20年代中期,仅偿还利息的金额就占到GDP9%,相当于政府支出的44%

然后是法国。对俄贷款损失50亿美元,向英美借了70亿美元,在国内发了150亿美元战争债券。

战后,法国政府为了安抚民心,承诺不会加税还债。

但债务如此之高,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主动让货币贬值。

钱不再那么值钱,同样数额的债务就相当于变相减轻了。

战争期间,英法一度废弃金本位,英镑增发一倍,法郎超发四倍……资产负债表确实好看了很多。

但这也意味着老牌强国的资产变滥了,资金需要更好的去处。

哪里是更好的投资地?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欧洲最大的债主美国。

一战期间,美国共向17个欧洲国家发放了120亿美元的战争贷款,从债务国转变为最大的债权国。

最惨的是德国,美国是英法的债主,英法又是德国的债主。

德国没钱还,只好也找美国借钱。

1924年,美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提供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

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帮助”欧洲重建,并且在英法滥发货币的同时选择加息,大量欧洲资本被吸引涌入美国。

这就是咆哮的20年代。

w4.jpg

咆哮的20年代”,大量热钱涌入美国,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种繁荣,与我们讨论过多次的、日本的黄金80年代,起因虽然不同,但金钱流通的大体逻辑是类似的。

首先,美元升值虽然会损害出口,但能促进美元国际化,成为继英镑之后第二个世界货币。

尤其在1925年后,丘吉尔恢复了金本位,并把英镑兑黄金汇率恢复至战前水平,导致英镑虚高,加速英镑资本转变为美元资本。

其次,美国民众和全球投资者都很爽。

人为拉动美元升值,就等于昭告全世界:速来,捡钱!




所有人只需要买入美元,坐等升值后抛掉,即可躺赚。

更关键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中很少有人会选择抛掉,但钱总不能干放着吧?

买房!买股票!所有人一起推高美国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在9年内翻了6倍。

尤其在1926-1927年后,美国房地产见顶,欧洲热钱蜂拥进入股市,导致股市过热,在高位继续疯涨。

柯立芝任总统期间,美股股票一度以账面价值的3-20倍出售,投机程度旷古烁今。

为了阻止欧洲资本继续外流,192771日,英法德央行行长前往纽约,要求美联储降息。

与半个多世纪后的广场协议,如出一辙。

w5.jpg

德美英法四国央行会议

问题是,降息虽然能缓解欧洲资本涌入,但会加速本国泡沫膨胀。

19278月,美联储一度将利率从4%降到3.5%,导致美股上涨的势头更加疯狂。

不得已,仅仅半年后,美联储恢复加息,持续到192910月,利率见顶于6%

可惜,仍然无法抑制投机狂潮。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经济过热是不对的,但深处其中的人无法控制自己。

现实的困境,从来没有消失。

02


雪崩之时

首先还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咆哮的20年代,美国世界工厂地位进一步巩固,到1929年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40%,尤其是汽车产量占全球75%份额。

但如此巨大的产能,却没有地方释放。

20年代后期,美国城市人口占比首次超过50%

本土的财富增长,虽然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但在海外……

w6.jpg

最具备消费能力的欧洲,被打成了废墟,普通人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各国政府还都欠了一屁股债。

好不容易熬到战后,欧洲各国都想赚钱还债,大力发展出口。

至少在恢复繁荣前,对进口别国商品的兴趣普遍不大。

可是,随着资本加速外流,别说恢复繁荣,就是还债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消费力一蹶不振。

w7.jpg

而当时金钱的主要流通路径是美国-德国-英法-美国:战败的德国要给英法还债,英法要给美国还债,而德国还债的钱又是找美国借的。

问题是,资本外流导致欧洲各国根本就没有能力还债。

英法没钱还给美国,只能催德国还战争赔款;同时,美国银行也在催德国还钱。

但德国面临的环境比英法更恶劣,又怎么有钱还?

而德国不还钱,英法就没钱还给美国。

主权国债违约,使得大量欧洲资本在本土损失惨重,不得不集体抛售美国资产,撤回本土救火。

192910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大跌,当天的换手达到1289.5万股;1028日,道琼斯指数又大跌13%

暴跌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29日股市血崩,银行挤兑。

w8.jpg

某种程度上,股市是个信心游戏。

连涨多年,突然暴跌引发了极为恶劣的连锁反应。

从股市到银行,再到美元,每个环节的杠杆都担心无法还本,所有人都想“要赶在别人前兑现”的想法,导致了挤兑。

而当时每发行1美元,美联储需要40美分面值的黄金。

美联储为资金紧张的银行系统提供资金时,美联储持有的黄金就不够用了。无法满足所有挤兑者用美元换黄金的要求,被迫停止美元和黄金的自由转换。




更关键的是,原本靠国内繁荣掩盖的过剩工业产能,再也无法无视。

人们不再敢消费,工厂生产的商品堆积如山,无奈减产裁员,失业率快速升高。

w9.jpg

在泡沫破裂之前,不论是10年代为了吸引欧洲资本,还是20年代为了抑制泡沫膨胀,美国长期处于高息环境。

美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生意更加难做。

尤其在农业方面,产量越来越高,收入却并没有增长——与突飞猛进的国家经济对比,等于是收入下滑了。

当时的舆论与现在极为相似。

大量美国民众认为,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工农产品暴跌……都是外国人惹的祸,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外国资本。

在这种背景中,1928年,矿业大亨、美国第一个商人总统胡佛以“家家锅里有鸡,人人库里有车”的承诺当选。

w10.jpg

19304月,胡佛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上签字:从婴儿尿布到死人棺材,从意大利皮鞋到德国螺丝钉……

最初只涉及农产品的法案,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迅速膨胀。2000多种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部分税率达50%

仍在灾后重建的欧洲本就对资本外流颇多怨言,立刻就炸了。

凭什么只能你赚钱,不许我赚钱?

报复来的比闪电还快。

短短两年之内,便有超过20个大国实施极其激进的报复性关税。

英国召开渥太华会议,要求各殖民地加强内部贸易,排斥外来商品市场;加拿大通过紧急关税法案,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增加50%关税;西班牙、意大利上调美国汽车进口关税150%……

w11.jpg

提高关税的本意,是加强本土商品的竞争力。

但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恰恰相反。

最大的问题是,当时的美国,是世界工厂,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以未来人的眼光、以及我们的亲身经历而言,似乎应该牺牲本土的部分利润,转而扩大海外市场;但当时的胡佛政府,选择了复古。

后者确实更加“以人为本”,但结果明显是个悲剧。

好的初衷,间接导致了坏的结果,世事往往如此矛盾。

1933年,美国出口额暴跌61%,汽车失去95%海外市场……福特工厂员工从12.8万人裁至3.7万……失业率最高飙升至25%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萧条。

甚至其影响,还不止如此。

w12.jpg

关税战没有赢家。

其他国家承担的恶果,比大萧条更严重。

美国陷入衰退后,没有钱再借给德国,德国经济进一步崩溃。

19317月,德国宣布停止支付战争赔款,欧洲各国还债的资金链彻底断裂。

英国则被迫退出金本位,停止提现黄金,世界货币英镑贬值25%,导致全世界所有持有英镑的银行、企业、个人都遭受巨大损失。

1933年,除了芬兰,所有债务国对美贷款违约。

不管哪个国家,民间的财富都急剧流失,哪有钱去买?

美国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导致全国性的银行破产,当年美元贬值40%

当然,最惨的还是德国。

作为事件的根源,在1931-1933年失去了一切财富和尊严的德国人,在绝境中选择了一个叫希特勒的陆军下士。

03


尾声

村里种菜多,菜卖不出去就得烂地里了,为什么?

因为村民自己又不买菜吃

你以为菜不好卖就没人种了?不会的,村里不种菜能干嘛?

但是,从来没听过城里缺菜,只是偶尔台风天贵了点,因为城里有菜市场

种地的哪怕知道不赚钱,也得一直种下去,因为不种地也不知道干嘛

……

这大概就是美国还是世界工厂时,所面临的情况。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种困境,更接近于谁呢?(全文完)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5 07:43 , Processed in 0.113738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