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1|回复: 0

[一带一路] 报告阅读: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发展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报告摘要

发布单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前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传统医药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展现出丰富的多元价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有序发展,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印发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务实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30多万名中医药从业者在中国以外地区开设了8万多家中医诊所。中国已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了传统医药合作文件,8个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投入建设。中医药对于赋能共建国家民众健康保障、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在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努力下,中医药已成为引领全球传统医药振兴发展、推动卫生健康国际交流、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加强了中国与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共建国家对传统医药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新的健康选择,对世界传统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展望未来,世界传统医药发展潜力巨大,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中国将携手共建国家,加强对话交流、加快务实合作、加大科技赋能、加深人文交流,不断增强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的活力与动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w1.jpg

w2.jpg

w3.jpg

一、发展成效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2013年以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扎实推进,共建国家对中医药的认可不断增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落地见效,中医药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满足海外民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已在共建国家初步建成以中医药海外中心为核心、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为支撑、范围不断拓展的国际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为增进世界民众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凝聚传统医药国际合作共识

1.提升共建国家对传统医药的重视程度

国家领导人见证相关文件的签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尼泊尔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领导人一同见证签署了传统医药国际合作协议,中医药合作先后纳入中白(俄罗斯)、中捷(克)、中匈(牙利)、中柬(埔寨)联合声明,有力地促进了与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

2.加强顶层设计,务实推动双多边合作签署一系列传统医药国家间合作文件。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坦桑尼亚、伊朗、马拉维、尼泊尔、津巴布韦、柬埔寨等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传统医药领域合作文件。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新加坡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药合作计划书》等双边合作文件自首签后陆续更新续签,已发展为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多个共建国家地方政府、卫生管理机构、高等院校与中国有关省市相关单位签订了百余份传统医药合作文件,为国家层面深度合作夯实了基础。2

3.搭建多边平台,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人类健康中的作用

近年来,金砖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2017年7月,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金砖五国一致通过《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2021年7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度传统医学部举办金砖国家传统医药研讨会,发布《2021金砖国家应用传统医药抗击新冠疫情在线宣言》,提出进一步发挥传统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二)增进共建国家人民健康福祉

1.国际合作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为共建国家抗击新冠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先后发布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版本的新冠病毒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推介了中医药抗疫经验,向29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中医专家协助抗疫,“三药三方”等中药抗疫方剂被多个共建国家借鉴使用。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中医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专家评估会”,来自世界卫生组织6个地区的21名国际专家围绕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和循证评价等方面展开研讨,对中方专家分享的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报告进行了交流和评估,并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专家评估会报告》,充分肯定中医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中医药为共建国家防治重大传染病提供有力支持中国先后派出中医技术人员400余人次,分赴坦桑尼亚、科摩罗、加纳等40多个国家,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开展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防治工作。青蒿素类药品已成为全球抗疟主打药,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科摩罗主导开展的“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帮助科摩罗实现了发病人数下降90%以上的奇迹。2022年4月,中国举办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多个共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向论坛视频致贺。

3.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中医“治未病”理念广为传播。中医药海外中心通过举办各类学习班和文化活动,积极宣介中医食疗、腧穴按摩、保健功法等,为共建国家民众带去了中国独特的健康理念和保健方法。2015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海外惠侨计划的战略合作协议》,专门制定“中医关怀计划”,通过举办慰侨义诊、健康讲座、文化宣传等活动,在世界各地普及中医药医疗保健常识,造福当地侨胞。自2014年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推出“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覆盖全球六大洲,惠及马来西亚、希腊、摩洛哥等20余个共建国家和地区。

中医治疗效果获得认可。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患病信息,同时辅之其他仪器设备进行诊断。中医干预既有药物疗法,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针对共建国家常见病,中医药海外中心运用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确切、价格低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共建国家疑难重症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受到了共建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



w5.jpg



4.构建覆盖共建国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共建中医药海外中心。目前,已与俄罗斯、泰国、匈牙利、摩洛哥等国共建了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海外中心每年举办各类会议和活动近千场,服务当地民众数十万人,开展健康科普惠及数百万人。

建立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依托有基础、有条件的国内中医药机构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与共建国家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文化互鉴、产业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十年来,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发表科研成果数千项,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和活动逾万场,培养各层次传统医药人才数万人,服务外籍患者百余万人次。

中医药跨境服务线上平台快速发展。一批中医医疗机构以互联网医院为平台,与匈牙利、新加坡等国家开展合作,面向海外医疗机构和国外患者提供特色、优势专业国际远程会诊。



w8.jpg



(三)深化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1.国际创新合作体系初步建立建设创新研究平台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了30多个中医药(传统医药)科研平台,设立了109个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医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

2.重要领域科技合作成效显著药物合作研究成果初现

中国与共建国家在传统药物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为中药类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强大支撑。

3.中药产品海外注册取得突破

近年来,中药类产品的海外认可度不断提高。经过各类临床研究及审批程序,百余种中成药先后在共建国家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通心络胶囊在新加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注册上市;治疗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复方银花解毒颗粒在新加坡等国注册上市;化湿败毒颗粒作为中国新冠病毒感染中药新药在阿联酋等国注册上市,清肺排毒颗粒在加拿大注册上市。

4.中医药国际标准制订加快推进

随着中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陆续颁布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国际标准,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w11.jpg



(四)推进中医药国际产业合作

1.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持续增长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42.2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85.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2%。其中,出口额从2013年的31.4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56.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6.8%;进口额从2013年的10.8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28.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1.5%。其中,中国与共建国家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进出口总额持续上升,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中成药进出口增长18%。中医药成为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合作的特色领域,呈现中国药品“走出去”和外国药品“走进来”的良好态势。

2.药材种植业生机勃发

药材种植兼具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部分共建国家遭受着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危害,药材种植不仅能够调整种植地区经济结构,还能够起到防沙、固沙等环境保护和生态涵养作用。

3.中医药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2012年,中国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为依托,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多元化发展的目标。2019年,中国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2021年,中国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交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截至目前,中国建设了31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为中医药造福各国人民的国际综合服务平台。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药产品准入等内容已被纳入16个中外双边自贸协定,大幅提高了中医药国际市场准入水平,有效降低了相关贸易壁垒,助力中医药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五)助力全球传统医药传承创新

1.促进全球传统医药交流合作

积极推动全球传统医药发展。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为全球传统医药发展作出贡献。在中国等国家的倡议下,第62、67届世界卫生大会两次通过《传统医学决议》,敦促成员国将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体系,携手推动传统医药共同发展。中国还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世界卫生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鼓励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政府重视传统医学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高传统医学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迄今为止,在88%的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传统医药和补充替代医学都得到了重视与应用。

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以东盟国家为试点,中国与共建国家在中医药专利审查、中医药数据库建设与使用,以及中医药领域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保护利用方面深化务实合作。2021年、2022年连续举办两届中国—东盟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推进与东盟国家中医药专利审查能力建设合作。

支持全球传统医药交流互鉴。中国通过联合举办研讨会、培训班并借助各种国际合作机制,推动世界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2.为共建国家培养传统医药人才队伍

中医药“留学潮”热度不减。中医药学历教育历来是来华留学的热门领域。近十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中医药大学共培养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人才近2万人。中国的中医药大学学历得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非等多个共建国家承认。据不完全统计,超过30万名中医药从业者在中国以外地区开设了8万多家中医诊所,为全世界患者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

涉外人才培训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国内相关单位共培养境外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产业从业人员128万余人。



w14.jpg



二、发展启示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得益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致力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赋能共建国家民众健康保障;得益于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高效务实,为共建国家提供多元化健康选择;得益于始终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各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作出贡献。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生命至上,健康无价,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之义。中医药治疗方式灵活、成本低廉,具有多层次、多模式、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特色,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作用独特,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2013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始终将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作为增进全球民众健康福祉的重要途径,为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新路径,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供新内涵,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

(二)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中,中国始终以共建国家民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尊重各国发展利益与文化传统,共谋传统医药发展大计,共商中医药国际合作模式,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让更多国家民众接受中医药诊疗服务,高质量服务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通过与相关国家政党、议会、政府、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种渠道,建立对话机制和合作平台,围绕深化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开展对话交流,形成了以政府对话为桥梁、科技合作为引领、人才交流为媒介、贸易磋商为带动的多层次合作格局。

传统医药振兴发展在各国掀起热潮,中医药企业争相走出国门,中医药院校在海外落地开花,中药材贸易屡创新高,科技交流不断深化,国际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

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创立中医理论和临床辨证施治原则,到金元四大家各流派理论体系形成,再到明清时期“卫气营血”理论体系建立,中医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发展,吸收时代科学技术成果,吸纳国外传统医学精华,也将中国防病治病的经验传播到世界各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对世界医药和植物科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也是中药材国际运输大通道。10世纪初的名著《海药本草》记载了100多种海外药物,没药、豆蔻等中药材至今仍是重要贸易商品。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发表致辞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理念,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促进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更好发挥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w17.jpg



三、发展展望

溯历史,中医药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广大共建国家,有力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看今朝,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展未来,中国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理念,与共建国家一道推动各国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一)共建传统医药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共建国家在传统医药立法管理、政策制定、疾病防治、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领域合作,携手推动传统医药更好地融入主流医药卫生体系。中国将继续落实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决议》《传统医学战略》,深化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推动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国将继续拓展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传统医药务实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平台机制作用,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谋划传统医学发展,更好造福当地民众健康福祉。

(二)共促传统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将携手共建国家继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支持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升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促进传统医药现代化发展。加强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传统医药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促进传统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助力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持续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传统医药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传统医药”跨境服务能力,携手共建国家引导跨境电商推广传统医药产品,以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医药共享发展。

(三)共创传统医药美好未来

中国将继续携手共建国家深化在传统医药市场监管、医疗服务、产品注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激发共建国家开展传统医药合作的意愿。不断促进传统医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密切合作,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联合开展药用植物保护、开发与利用,加强技术人员交流与合作,筛选适当中药材品种,开展高质量、规范化种植,助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享中医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模式,推动传统医药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服务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w20.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6 02:37 , Processed in 0.135719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