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08|回复: 0

[一带一路] 直面关税战 · 企业篇 | 双循环破局与产业链韧性重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一天一个样。2月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措施不断升级,从最初的10%逐步提升至34%、84%,甚至一度达到125%……4月16日,美国把关税提升至245%。

面对美国高关税壁垒,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面临多重结构性压力。出口成本激增、产品价格优势弱化、对美订单量同比锐减,叠加跨境电商小包免税政策(T86)取消,行业面临订单碎片化带来的成本传导困境。
借势淬炼,危中寻机。全球供应链重构压力加剧,倒逼纺织服装行业加速技术升级与价值链整合,推动企业深化东南亚产能布局并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通过产品高端化、生产智能化及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产业韧性。

出口转内销驱动双循环升级

“我们手上的美国订单处于‘停摆’状态,已经取消原料采购、停止产品生产,已经生产好的产品也在仓库里存着等客户的进一步消息。”宁波高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列告诉《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作为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工贸研一体的服装公司,宁波高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欧洲市场为主,美国市场占比不到5%。翁列表示,我们时刻关注着关税问题,但是与专门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公司相比,感受还是不一样。位于吴江区盛泽镇的六福纺织主营醋酸、提花、人丝人棉、天丝等产品,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占比不多。总经理陆建国表示,公司长期采购美国伊斯曼醋酸原料作为核心生产原料。2024年醋酸类原料采购规模约达人民币6000万元。关税提升导致原料价格上涨,公司已找到国产替代原料,这对于公司而言反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直接的贸易冲击较为有限,真正的挑战源于间接传导效应。”陆建国表示,当特定区域市场出现需求萎缩时,同行企业可能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向其他市场转移产能。这种跨市场传导的竞争压力,实质上构成了行业内部的动态博弈,从而引发连锁性竞争升级。作为中国最大的丝绸产品出口商之一,浙江凯喜雅集团90%的营收依赖外贸,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高端市场,其中美国市场占其全球出口额近三成。面对美国“对等关税”压力,凯喜雅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浙江凯喜雅集团品牌负责人王鹏铖表示,经历过多次全球经济风波,集团在2015年就做了战略调整,目前没有那么慌张。“探索出口转内销,保持外贸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内销市场。”王鹏铖表示,凯喜雅很清楚自己“转内”的弱项——C端偏弱;也清楚自己的强项——全产业链创新。“外转内”就是要扬长避短。因此,凯喜雅加大研发投入,夯实产品竞争力。新乡化纤也将持续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新乡化纤相关负责人向《纺织服装周刊》表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新乡化纤将积极主动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多维抗风险体系。作为国有行业龙头企业更要提高抗压能力,新乡化纤将持续深挖内需挖潜,在生产端狠抓过程管控,实现效率与品质的螺旋式提升,在经营端提升精准服务巩固现有客户,持续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拓新客户,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也是重要的大后方,全球贸易壁垒加剧背景下,出口转内销成为纺织服装企业短期纾困的应急方案,企业以“出口转内销”为支点,开启“内外双循环”模式的韧性重构。翁列指出,“出口转内销”对于没有内销经验的企业来说很困难,外贸企业和内销企业的销售方式,经营理念都不相同,企业要格外注意。王鹏铖表示,公司出口大多是B端生意,对接代理商、经销商,对于自主品牌建设没有太多经验,对国内市场的运行逻辑还没有摸透,认知和理念转变还需要时间。这是大多数外贸企业面临“出口转内销”的现实问题。近日,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各大平台企业、零售商纷纷行动,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为企业赢得战略调整窗口期,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或将日益显现。4月11日,京东宣布将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启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4月12日,美团方面表示,美团优选将充分发挥在下沉市场的渠道优势,携手优质外贸企业打造“外贸优品”特卖专区;4月13日,作为商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外贸产品拓内销的重要举措,“外贸优品中华行”顺利启动,将围绕重点行业开展一系列专题对接,畅通外贸企业内销渠道,应对外部冲击,助力稳外贸、扩消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将联动相关专业协会,积极助力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开展;4月15日,淘宝天猫启动“外贸精选”专项,计划面向至少1万家外贸商家、10万款外贸货源,通过快捷入驻、流量和佣金激励扶持、外贸周营销专场等举措,助力外贸商家快速“外转内”……
作为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贸易壁垒加剧下的应急之策,出口转内销成为推动双循环升级的关键契机。各类政策和支持措施的实施,也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铺就坚实道路,不仅促进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也不断增强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开拓多元市场,构建互利共赢产业生态

在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转内销的同时,世界的另一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越南作为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2025年纺织服装出口额预计突破400亿美元,其高度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与自贸协定网络,为国际企业提供了多项红利,纺织服装企业抓住机遇,全力开拓与维护越南市场,在越南巩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迈出全球化战略的坚实一步。2025年越南西贡纺织及制衣工业展览会(SaigonTex)及同期举办的西贡布料及制衣配件展览会(SaigonFabric)在胡志明市掀起产业热潮。中国纺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展示,积极拓展越南及东南亚市场,展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硬实力,彰显出产业链重构的全球布局智慧。展会现场,永荣股份推出再生纤维和差异化纱线产品,直击越南低碳转型与高附加值原料需求;恒天集团经纬纺机展示的JWF1620气流纺设备凭借高效节能特性引发东南亚采购商关注;杰克智能缝制设备通过快反王AMH、M9模板机破解小单快反难题,助力越南服装业自动化升级;佶龙机械以GE296F高速经编机、彩蝶圆网印花机等绿色智造设备推动能耗降低与效率提升;卓郎智能则通过签约越南首个智能梳棉机项目Autocard SC7,加速中国高端纺机技术落地东南亚……中国纺织装备企业以创新技术和精准市场策略深度赋能东南亚产业链升级。近年来,以越南为样本的深度协同模式尤为典型。中国与越南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日益成为中国稳外贸的重要基础。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纺织服装238亿美元,“一带一路”市场在中国出口的比重升至55.5%。此外,RCEP实施三年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结构性深化,重塑区域分工体系,增强产供链韧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成员国产业互补与协同发展提供机制支撑。目前RCEP协定还在升级,产业合作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在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2025年广交会(第137届)也以开放之姿广迎五洲客商,搭建起双向贸易的桥梁。根据2025年广交会(第137届)最新数据,截至4月17日,实际到会境外采购商已突破11万人,覆盖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届同期增长10%;4月19日最新数据显示,到会境外采购商达14.86万人,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呈现“量稳质升”态势。从区域分布看,本届广交会的采购商来源更加多元化。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65.6%,金砖国家占20.8%,欧美地区占20.8%,中东地区占13.7%。随着新兴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国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国纺织业的全球化步伐将更加坚实。

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价值生态

“转进来”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底气;“走出去”是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的信心,归根结底是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牵引,是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结构重塑。放眼全国,这场产业升级浪潮正通过一个个落地生根的标杆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价值链重构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在山东德州,年产14万吨石墨烯轻纺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规划占地1200亩,规划建设13条石墨烯纺织材料生产线,着力打造石墨烯轻纺产业生产、双创、孵化等3个基地。在浙江海宁,浙江湾河纺织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精纺羊毛羊绒纱线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将新建超10万平方米的全智能化车间,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00吨精纺羊毛羊绒纱线产能,预计创造年产值约12亿元。在广东汕头,汕头国际纺织城首期占地2090亩,总投资122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70万平方米,作为汕头国际纺织城的首开项目,中国针织面料市场(北区)于日前顺利开业,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四川巴中,四川平昌纺织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6亿元、规划面积140亩,首批共有8个先进纺织产业项目入驻,预计2025年实现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在湖北天门,湖北莱依窕服饰跨境电商基地顺利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中心、设计研发基地、品牌孵化平台及配套物流体系,将成为天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工程。在区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也将创新触角延伸至智能制造、绿色工艺和跨境生态构建等新赛道,以微观主体的活力释放牵引全行业向新质生产力纵深跃迁。日前,新乡化纤在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举办年产5000吨菌草生物质纤维研发中试项目投产,作为我国首个菌草生物质纤维产业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将减少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减少对进口木浆原料的依赖。“目前公司的主要海外市场集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区,公司产品不断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乡化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企业将紧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开辟陆路出口新航线,拓宽“一带一路”国家新的国际市场,持续提高高端化纤产品出口占比,加速“白鹭”品牌国际化进程,以科技创新、绿色健康创造需求蓝海,引领时尚新潮流,同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以高质量发展应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康赛妮集团则提前预判美国加征关税,提前布局,以“四个重构”“两个加快”措施积极应对。市场重构,降低85%的出口集中度至60%,依托RCEP开拓东盟市场,利用中欧班列布局“一带一路”市场和南非等新兴市场;技术重构,集团投资一亿美金建设年产两百万米智能化高端面料生产流水线即将投产,将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打造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模式重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在宁波总部建立时尚产业创新中心,培育自主品牌,以有效对冲外贸风险;产品重构,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探索推出天然丝与羊绒等高档纤维混纺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将加快产业链延伸,投资一亿美金在海南建设“双化”基地,实现“纱线—面料—饰品”全面延伸;加快品牌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内销线上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作为智能纺织空调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金信集团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江北最大的纺织空调生产基地。面对关税壁垒,金信集团负责人表示,企业将以智能纺织空调技术为核心,以科技助力中国纺织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同时将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目前已经与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面对贸易壁垒,中国纺织以硬核项目夯实根基,以创新实践定义未来,以破局智慧,将一个个突破汇聚成产业转型升级的磅礴力量。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倡导,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只有坚持公平竞争、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全球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w2.jpg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w10.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5 06:20 , Processed in 0.126488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