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62|回复: 0

[一带一路] 顾佰和/崔宜筠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实证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4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01
导读

“一带一路”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未来碳排放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促进“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两阶段分解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87年至2022年间,经济规模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则对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的低碳转型进程滞后,甚至尚未启动,尤其是低收入国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日益加深。而高收入“一带一路”国家已逐步将能源结构从石油和煤炭转向天然气。经济危机期间,多数国家依赖高碳能源复苏,并放松能效标准。研究提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碳减排的政策建议,并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02 背景介绍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碳排放上升的挑战。这些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相对薄弱,全球气候资金的支持不足使得低收入国家更难获得足够的援助。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通过多项政策文件推动低碳发展,但大多数沿线国家仍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绿色转型进程相对缓慢。考虑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推进,这些国家在未来仍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碳排放增长潜力。

现有研究主要通过因子分解法(如LMDI方法)或计量经济模型(如STIRPAT、IPAT模型)分析碳排放驱动因素,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全球以及个别国家或地区的案例分析。过往针对“一带一路”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较少侧重比较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不同发展时期的驱动力。因此,本研究从收入水平这一维度,探讨“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规律和异质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能源品种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作用。

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构建两阶段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考虑不同收入水平,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并从能源转型角度探讨了不同能源品种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

03 图文介绍

首先,本文回顾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碳排放的历史趋势。1987-2022 年,本文研究的102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速达到4.2%,远超同期世界平均碳排放增速,其中1998-2008年期间增长最快。但近期BRI国家碳排放增速有所放缓,且明显慢于GDP增速。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仅为4.70吨/人,而发达国家为9.83吨/人,经合组织(OECD)国家为8.58吨/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很高,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w2.jpg

图 1987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人口和能源消耗的全球比例

第二,本文量化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四个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7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主要由经济发展(PG)推动,人口增长(P)同样促使碳排放上升。能源强度(EI)的下降是“一带一路”国家碳减排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的碳强度(ECI)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w3.jpg

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四个发展阶段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分解结果

第三,分析了两次重大全球经济危机(1997年和2008年)和新冠肺炎大流行(2020年)期间的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危机对非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显著。在经济衰退期间,经济规模反而成为碳减排的驱动因素。同时,由于能源强度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其在经济危机期间反而推动了碳排放上升。表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碳密集型经济的重建,从而加剧中长期碳锁定效应。

w4.jpg

图 1997年经济危机期间“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分解结果

同时,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对于低收入“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自2009年以来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战争等因素导致的经济衰退。这些国家目前拥有最清洁的能源结构。然而,过去十年来,这些国家对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逐渐加深,使得能源消费碳强度(ECI)从碳减排因素转变为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此外,能源效率(EI)持续推动碳排放增长,表明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仍存在巨大潜力。对于中低收入“一带一路”国家,四个因素(P、PG、EI、ECI)均推动了碳排放上升。由于这些国家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未来应更加关注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利用。对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一带一路”国家,研究结果与 “一带一路” 整体趋势一致。

w5.jpg

图 不同收入水平的“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因子分解结果,由上至下分别为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国家

最后,本文对不同收入国家的能源碳强度(ECI)按能源消费种类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在超过一半的“一带一路”国家,ECI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增加的,这一趋势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一带一路”国家则逐步减少煤炭和石油消费占比,转向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一带一路”国家的石油消费占比有所下降,但煤炭消费占比呈上升趋势。中国通过降低ECI实现了最大幅度的碳减排,而东南亚,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老挝和菲律宾,由于ECI上升导致碳排放增长最快。一些中东国家正逐步将能源消费从石油转向天然气,但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仍然滞后。

w6.jpg

图 不同收入水平的“一带一路”国家消费碳强度的分解结果

04 总结与展望

本文采用所提出的两阶段碳排放因子分解模型,分析了1987年至2022年“一带一路”国家及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并探讨了不同类型能源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一带一路”国家低碳转型的理解。

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低碳转型,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仍在上升,而人均碳排放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气候合作是加速“一带一路”国家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应履行气候融资承诺,优先提供援助资金,推动相关转型基金的设立,并加强技术转移与合作。二是,应加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节能低碳合作,建立能源交流机制,促进非化石能源应用,并推动高收入国家向低收入国家转移适用技术。三是可再生能源应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与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些国家需制定更具雄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出台上网电价补贴、财政补助等支持政策,并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农业等产业融合,如“光伏+农业”模式,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四是低收入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明确化石能源的角色,并制定合理的淘汰时间表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策略,确保能源转型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又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增长。

05 通讯作者

顾佰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成员,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碳中和战略与路径、“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企业低碳转型战略等。

06 原文链接

w7.jpg

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26599/ECM.2025.9400001

引用文件(内含EndNote和BibTeX文件):

顾佰和崔宜筠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实证分析.rar

w8.jpg

期刊介绍

Energy and Climate Management (ECM)由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担任主编。ECM面向能源和气候管理相关领域的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通过打造一份开放获取、同行评议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致力于提供前沿成果发布与交流的国际化平台,促进政策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对话,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欢迎相关领域特别是政策、经济、管理和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此发表成果。

快速审稿发表

免费开放获取

全球主动推广

期刊主页:

w9.jpg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6-9203

投稿地址:

w10.jpg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ecm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8 18:44 , Processed in 0.098457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