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9|回复: 0

[广西] 改革潮涌 八桂奋楫——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调研观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广西农业农村厅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当前,波澜壮阔的农业农村改革,正深刻改变中国农业农村的面貌。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着力破解乡村振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区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叮嘱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八桂儿女牢记嘱托,以改革攻坚的决心和矢志不渝的意志闯新路开新局,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正在加速形成。
  发力新赛道
  重塑农业核心竞争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区位、海拔、土壤等优势明显,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尤为丰富。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资源禀赋,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调优产业结构,富民特色产业已然成型。制定出台《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示范区为主要平台载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粮油、糖蔗、蔬菜、水果、蚕桑、茶叶、中药材、畜牧业、渔业、生态林业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等三大农业支撑产业,做精N个亮点特色产业,形成了具有广西优势特色的“10+3+N”现代特色农业集群,打造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6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3个榨季居全国第一,园林水果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蚕茧产量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有效巩固了广西在全国“米袋子”“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地位,同时也鼓起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完善经营体系,适度规模经营迸发活力。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倍增计划等改革措施,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区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6.26万家,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2.77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4万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305个,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64家(含国家级58家),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达650个。位于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云柳村的吉丰肉鸽养殖合作社,联合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共同打造富硒鸽产业示范区,将鸽蛋孵化、种鸽培育、肉鸽出售、屠宰加工、冷链建设、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推动把“一只鸽子”发展成“一条产业链”。
  ——聚焦延链强链,三产融合发展积厚成势。“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民增收,是构建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广西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文件,聚焦特色产业延链强链,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完善初加工设施建设,逐步补上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短板,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全区水果、桑蚕、林业、糖料蔗等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来宾市成功打造蔗渣、糖蜜、滤泥、蔗叶综合利用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立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机制,推动横州茉莉花茶等12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2024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累计认定“桂字号”品牌7个批次641个品牌,品牌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
  着眼全要素
  激活乡村振兴新业态
  农村改革过程,是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的过程。广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活力。
  ——稳慎做实“地”的文章,“两项试点”稳定民心。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稳,则人心定、乡村旺。广西各地牢牢把握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主线,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确权承包地面积4550多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90万本,颁证率超过了98%。2024年,广西肩负起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任务,在19个县开展整县延包试点,在15个县开展整乡镇延包试点。截至目前,34个试点县已有31个县区出台县级试点方案,已有1159个村通过村级方案,累计完成59.28万户的摸底调查工作、4万户的土地延包合同签订。同时,广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使用权等权利内容及其配置的实现形式,鹿寨县、贵港市覃塘区、北流市被列为全国试点。
  ——充分释放“统”的潜力,富民产业加快集聚。自2021年底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以来,广西加快“三变”改革步伐,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盘活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撬动社会资源投入,扶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集体分红等机制,农民资产性收入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广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万元,60.7%的行政村年收入突破10万元。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羊头、中红、大井、龙山等村建成7000亩集中规模连片大棚蔬菜基地,集聚优势要素资源,打造“椒闻天下”“藕莲天下”“鱼跃天下”“猪富天下”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年产值近60亿元。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成立了15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集体成立了泗洲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了“股权+文旅产业”的改革模式,实现了从“不通公路的小孤岛”到“旅游网红打卡点”的华丽转身。
  ——不断强化“管”的力度,产权流转日益规范。庞大的农村“家底”要盘活,更要管好流转交易过程。广西成立由自治区副主席为组长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协调小组,先后出台《广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广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初步构建了“1+N”市场体系,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和完善市场与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广西建立了自治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有5个设区市、107个县(市、区)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昭平县经管站站长邱永平说:“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不仅改变了过去由村寻找第三方代理费用高、效率低的被动局面,更有利于防范基层‘微腐败’,让农村集体资产收支更加规范透明。”梧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近三年累计交易农村产权818宗,成交金额超15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砥砺新征程
  提升壮乡人民幸福感
  农业强国动力和乡村振兴活力,根本上来自深化农村改革。广西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上谋突破,兴业、强村、富民一体推进,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
  ——培育发展新动能,集体家底厚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广西积极谋划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将特色产业培育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23年,全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村均收入19.5万元。柳州螺蛳粉做成大产业,带动柳州周边县区以村镇为单位建设养螺基地,并种植水稻、竹笋、豆角、木耳等螺蛳粉产业链农作物,配套建设酸笋、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蛳粉原材料加工基地,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改革不仅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还确保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浩源介绍,梧州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逐步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梧州六堡茶年综合产值超200亿元,入股六堡茶产业的行政村达310个,覆盖脱贫村176个。
  ——建立联农新机制,农民口袋鼓起来。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广西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持续强化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6万元,增长7%,明显快于城镇居民。玉林市容县黎村镇六旺村养鸡专业户黄家生申请了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他算了笔账,“借款15万元,一个养鸡周期只需支付利息2240元。如果赊账购买饲料,能省下8460元。”广西把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作为享受政策优惠的前提条件,集中支持了一批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家庭经营项目,推动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下沉县乡,原料基地建在村组,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横州茉莉花闻名全球,校椅镇茉莉极萃园推动茉莉花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近2600户花农受益。花农雷水平说,花价行情很好,护理好的话,每亩花田一年下来约有2万元的收入。
  ——铺展农村新画卷,幸福底色亮起来。广西以学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启动全区“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集中资源力量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工作,乡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将“浦江经验”“枫桥经验”内化己用,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全区行政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覆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因地制宜试点推行“统一红白喜事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礼金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新征程上,广西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脚步不停歇,一系列聚焦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任务正在系统谋划、逐项落地,激励着壮乡人民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hr>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徐刚、何晓霞、周嵘、宋晓娜)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1 20:34 , Processed in 0.058932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