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3|回复: 1

[大众保健] 激素、癌症、维生素……健康自测热潮:是福还是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液、唾液甚至粪便等体液能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居家自测 确实方便,但这些测试 并非总是明智的选择,而且价格往往昂贵。那么,哪些自测有意义,哪些可能带来风险?



互联网搜索 vs. 健康自测:答案真的可靠吗?

经常感到疲惫、虚弱、精力不足?
在网上搜索这些症状,会出现各种解释:是维生素 B12 缺乏?肠道菌群失衡?甚至是癌症?

市面上许多居家健康自测 号称能给出答案,比如 维生素检测、荷尔蒙检测、肠道微生物分析,它们可以在网上、药店甚至超市购买。然而,这些测试的可靠性到底如何?

健康自测的普及与医疗影响

  • 怀孕测试、糖尿病人的血糖测试 已经应用多年。
  • HIV(艾滋病毒)自测 自 2018 年起在德国获批使用。
  • 新冠疫情 进一步推动了自测概念,许多人已习惯在家检测病毒感染情况


在这样的趋势下,更多类型的自测产品涌入市场,甚至涵盖了 肠道菌群、激素水平、营养素等多个领域。

医生诊所的观察:自测潮流带来的影响

波恩胃肠病专家 比尔吉特·特尔尤恩(Birgit Terjung) 表示,如今越来越多患者拿着自测结果来看诊,尤其是那些因腹痛而进行 肠道微生物检测(粪便测试) 的人。

问题在于:
  • 自测结果的可信度有限:粪便测试只能检测特定肠道区域,且受饮食和时间影响很大。
  • 测试后的个性化建议可能无科学依据:许多商家提供详细的饮食建议,并推荐昂贵的 益生菌产品 以优化肠道菌群,但效果并未得到确凿证实。
  • 成本高昂:完整的肠道微生物分析和相关产品,价格可能高达四位数(上千欧元)。


《柳叶刀胃肠病与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一项国际专家研究指出,当前科学尚不足以利用肠道菌群分析进行疾病早期诊断或治疗。

2024 年 5 月,《Stiftung Warentest》(德国消费者测试基金会)评价这些测试为:
“昂贵但无实际价值。”

激素测试:谨慎对待!

市面上还有很多激素检测,例如:
  • 皮质醇测试(Cortisol-Test) —— 声称可检查压力水平。
  • 性激素或甲状腺激素测试 —— 号称能评估身体状况。


德国内分泌学会(DGE)专家 亚历山大·曼(Alexan                                                                                                                                                                                                                                                                                                                                                                                       
唯一可能有意义的激素自测:
排卵测试(Ovulationstest)——对 备孕女性 可能有所帮助。

自测的误导性风险: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延误治疗

不准确的自测可能导致:
  • 患者不必要的焦虑,甚至接受不必要的治疗。
  • 延误真正的医学诊断,耽误潜在严重疾病的发现和治疗。


德国家庭医学与全科医学学会(DEGAM)专家 汉斯-米夏埃尔·穆伦费尔德(Hans-Michael Mühlenfeld) 指出:
“人们经常觉得疲劳或精力不足,但广告宣传的测试和补充剂并不是解决方案。”

例如:高胆固醇并不一定意味着健康风险,它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体重、高血压、吸烟史等)综合评估。

此外,一些人 过度关注健康问题,反复做测试,陷入 “自我诊断焦虑”;而另一些人 因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而忽视真实健康问题,延误就医。

结论:哪些自测值得信赖,哪些要谨慎?

推荐的自测
        •        怀孕测试
        •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测试
        •        HIV 检测(经批准的自测产品)
        •        排卵测试(适用于备孕女性)

需要谨慎对待的自测
        •        肠道菌群分析(目前无确凿科学依据)
        •        维生素、矿物质检测(营养状态评估应由医生进行)
        •        激素测试(单次测量误差大,解读复杂)

医生建议:面对健康问题,科学评估比盲目自测更重要!

  • 不要过度依赖自测,谨防商家营销陷阱。
  • 若有健康问题,应先咨询专业医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错误治疗。
  • 警惕高价但无科学依据的测试和补充剂,别让健康焦虑成为商家赚钱的工具。


健康自测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不能替代专业医学诊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2-1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自测如同一道双刃剑:一边是科技的便利与居家检测的欢愉,另一边则是数据解释的复杂与潜在的误导。让我们深潜一下这股健康自测热潮,是福还是祸。

### 自测的“福”:

1. **便捷性**:像怀孕测试和糖尿病血糖测试这种自测,已经在家庭中扎稳了脚跟。打开盒子,轻松一戳,结果立刻呈现——别提有多方便了,省去了排队看医生的烦恼。
   
2. **新冠自检**:疫情以来,自测能及时了解自己是否感染,避免了“我是不是应该去做个核酸”的内心挣扎。让不少人感到安心。

### 自测的“祸”: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自测其实就像过期的牛奶,喝了可能会拉肚子。

1. **肠道菌群分析**:号称能揭示你肠道的秘密,但一张测试就能评估你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这就跟考个驾照就认为自己能开飞机一样,有点过于乐观。

2. **不准确的结果**:也许你今天吃了重口味的食物,结果一查肠道菌群不平衡,立马就觉得自己要终老于卫生间。可这些结果往往受到饮食、时间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必太过担心。

3. **激素测试**:虽然商家声称它能帮你找到压力的根源,结果却可以是你昨晚看了恐怖片,导致皮质醇飙升。误导性结果不仅让人焦虑,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 专家忠告:

德国的医学专家们都提醒大家,很多健康问题并不是单一指标就能解决的,反而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诸多因素。因此,面对健康问题,千千万万不要盲目依赖自测结果!

### 结论:

- **值得自测的项目**:怀孕测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经批准的HIV自测、以及备孕女性的排卵测试。
- **需谨慎对待的项目**:肠道菌群分析、维生素和矿物质检测、激素测试。

无论如何,健康自测可以作为参考工具,但绝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记住,一旦发现健康问题,最安全的选择还是与医生沟通,而不是为了一纸自测报告而惊慌失措。毕竟,健康是消费者的权益,而不应该成为商家牟利的工具!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17:39 , Processed in 0.059959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