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8|回复: 0

[航天] 航天时评:2024年度中国媒体流行语折射出了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前不久,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为: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巴黎奥运会、全球南方、中国游、以旧换新、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新职业。“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获得,语料规模达10余亿字次。

本期推送中国航天报记者对其中部分流行语的思考,看看这些流行语都折射出了啥。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量体裁衣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航天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关乎自身的创新突破,更对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防能力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须结合各企业专业能力、核心技术、未来规划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质生产力种类多、范围广,显著特征是创新。而航天各企业在科研实力、技术储备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此看来,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时,衡量“为与不为”的关键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要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科研实力是决定技术创新方向的核心要素。若其已在一些领域深耕多年甚至数十年,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那么在该领域进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无疑能事半功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犹如关键引擎,驱动着企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齐头并进。相关前沿技术为产品品质提升筑牢根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大幅优化了运营流程。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必须在质量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重要推动力。航天传统产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增材制造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的航天制造、测试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做优做强传统产业。与此同时,航天传统产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生产经验,通过探索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等实现再优化,同样也能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如此,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发挥好各企业的比较优势,定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稳步迈进。

“师带徒”应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立德树人”虽然是教育行业的“热词”,但对于航天企业来说,“师带徒”这种传统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忘“立德是为了树人,树人必须先育德”的初心。

以往企业中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模式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但在社会快速发展、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手把手式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局限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成为传递企业文化、增强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

航天领域的“师带徒”模式尤为如此。“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如果“师带徒”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忽视品德与素养的培育,这样的培养只能是“复制粘贴”一项技能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应成为“师带徒”的核心要义并贯穿始终。首先,师父们要以身作则、守正创新,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用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及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教育身边人,徒弟们也要尊师重道、爱岗敬业,不断追求卓越,实现个人价值;其次,企业应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机制,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同时将师德表现作为评选和奖励的重要依据,以更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后,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航天精神,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如此,以立德树人为灵魂的“师带徒”才能培养出既有卓越技能又有良好品德的佼佼者,让他们未来成为更好的“师父”。

低空经济大有可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24年,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引起了广泛讨论。笔者认为,低空经济大有可为。

自2021年被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后,低空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可以说,从顶层规划上来看,发展低空经济势在必行、所求甚远。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低空经济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资本、技术、人才持续涌向这一领域,不断摸索低空经济从工程化到商业化再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伴随传统直升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低空航空器技术的进步,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已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作业安全、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等,引导社会向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低空经济是符合大多数人期望的未来支柱型产业之一。

诚然,不乏有人因为技术产品稳定性、市场接受度、经济生态等仍持观望态度。但这只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逡巡不前,好机会就浪费了。面对这样一片难得的“蓝海”,用前瞻思维抢时间、占高地、拓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企业来说,发展低空经济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前期市场调研与论证,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深入分析行业痛点和真正需求,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还要重点关注政府端开放、建设、推动的场景,保持对各类应用场景需求变化的关注,结合自身独有的技术优势,提供颠覆性、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当然,最重要的还应重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具备深厚航空专业知识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团队,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低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注入动力。

发展未来产业需目光超前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当前,颠覆性创新呈现群涌式爆发趋势,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确定性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特征,这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企业,想要在浪潮中稳住脚跟,在不确定性中锚定发展大势,需要目光超前。

发展未来产业,要顺应时代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之地,深入研究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系统谋划、超前布局,才能下好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先手棋”,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

发展未来产业,要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的勇气。作为企业,要敢于把目光投向“聚光灯”以外的产业,结合本领域创新技术,找到最合适的价值切入点,以时间的沉淀搭建技术“护城河”,抢占发展制高点。
发展未来产业,要以实际需求为牵引。要能扑下身子,深入千家万户,充分挖掘需求的“长尾”。同时,也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自身条件“步步为营”,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化发展。

“人工智能+”需找准融合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正加速驶向未来。当下,谁能精准把控人工智能这一“关键变量”,谁就能凭借其颠覆性与前沿性技术,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引擎,牢牢握紧通往未来的“金钥匙”。但“金钥匙”并非“万能钥匙”,要想让人工智能真正发挥作用,还需找准其与业务、产业的融合点。

要聚焦产业结构和战略核心,精准定位应用场景。在航天领域,猎鹰9号系列火箭因使用了人工智能强化学习技术和蒙特卡罗方法,结合反馈控制器,可以选择最优弹道方案着陆,完成自动转向等操作,从而减少地面操控专家的工作量。在商业领域,阿里巴巴集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其电商平台上的商品推荐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用户的购物行为和偏好,大幅提升用户满意度和购买转化率。发展“人工智能+”,企业应前瞻布局、探索研究,明确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的问题、提供的价值及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技术和应用场景,确保技术投入与整体战略契合,为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落地。人工智能即使是一把“锤子”,也并不是所有的钉子都能砸,找准业务需求是关键。人脸识别、视觉检测、自动驾驶等应用的广泛普及,正是因其找准了需求,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能简单地叠加在业务流程上,而必须与之深度融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种融合要求技术在不同场景中锤炼升级,切实解决行业痛点,方能得到普及应用。

要协同创新,夯实技术底座与政策保障。技术和政策的协同发力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夯实技术底座,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另一方面,要用好政策为新技术应用保驾护航,前瞻研判潜在风险,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确保人工智能稳健发展。
“人工智能+”承载着无限期待,未来世界因它而充满更多可能。我们应以理性为舵,以融合为桨,推动产业革故鼎新。让人工智能成为助力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共同驶向科技跨越发展的彼岸。

开放的中国,逐梦的航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最近,韩国人上海游成为一大网络热梗。得益于中国的免签政策不断优化和放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吸引着来华游玩,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性和吸引力。

从另一维度来看,去年“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背采样并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申请,也同样展现了中国的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开放合作的精神。这两者看似领域不同,实则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书写着中国的辉煌篇章。

中国航天的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着陆和采样返回过程中,中国积极与欧洲航天局、法国、意大利及巴基斯坦等合作,搭载国际载荷一同进行科学探测,体现了中国航天的开放与包容。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诚意,也为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中国一系列免签政策的实施,为外国人来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去年,中国同新加坡、泰国等6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目前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免签;中国还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54个过境免签国家人员在中国境内停留时间延长,口岸和活动区域也进一步扩大。这一政策的实施,让世界各国的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魅力和发展变化。

中国航天的开放合作与免签政策的实施,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让更多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免签政策则为他们提供了来到中国的便利机会,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在航天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同时,也将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拥抱数字职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一批19个新职业,其中9个为数字职业。数字从业者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关键力量。

数字职业蓬勃兴起,技术迭代是主因。我们身处数字时代,自动驾驶、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随处可见,5G、大数据、云计算被广泛应用。这些改变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与之相对应的,支撑这一庞大数字技术领域的数字职业必将更加活跃。
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人忧心忡忡,担心会因为数字技术的到来而被替代。就像曾经的一些传统手工艺人,在机器化大生产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困境;也有人担心在数字职业的潮流下会被时代淘汰,只能在岸边望洋兴叹。但对于这种无法改变的现实,普通人能做的唯有伸出双臂,积极地去拥抱它,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航天领域,5G技术实现设备低延迟通信,大数据支撑火箭、航天器可靠性提升,云计算、深度学习助力模拟更复杂的宇航任务,智能工厂与网络智能运维深度绑定。随着商业航天的迅猛发展,航天企业通过数字化来提质增效、管理优化的需求将愈发迫切,相应岗位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面对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企业首先要不畏惧改变,积极寻找行业与数字化的结合点,结合业务增设相应的板块和岗位,大胆启用专业人才;其次,要胸怀宽广,与各行各业广泛交流,在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新机遇。最重要的是,面对不断演进的新事物,我们要一直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相信数字经济与航天事业强强联手,将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创造更多奇迹。

来源/《中国航天报》,原标题《2024年度中国媒体流行语》

文/姜琼琼 李淑姮 任长胜 王乐天 邓雨楠 刘岩 胡蓝月

编辑/张铭涵 孙喆

审核/贺喜梅

监制/索阿娣

w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8 06:52 , Processed in 0.082390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