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74|回复: 2

[德国新闻] 德国在二战中为何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后世回忆二战历史的一大疑惑就是德国为什么会在没能拿下英国的前提下就对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开战。二战刚爆发之时德军的闪电战可谓势如破竹:波兰只抵抗了28天,法国只抵抗了39天,希腊抵抗了24天,挪威抵抗了2个月,荷兰只抵抗了5天,卢森堡只抵抗了1天,丹麦甚至只在象征性抵抗6小时后就宣告投降......就连在战前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也被德国在短时间内拿下了。



至此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希腊等国均已被德国占领,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等国成为了受德国控制的仆从国。尽管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名义上保持中立,可这几个实力有限的国家根本不足以左右战局。放眼整个欧洲还能与德国抗衡的就只剩下英、苏两国。当然在欧洲以外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正时刻关注着欧洲战局的变化。



这时全世界就只剩下美、苏、英三国还能遏制德国。这三国中英国早已于1939年9月波兰战役后就对德国宣战,而美、苏两国这时尚处于中立状态。按说德国应当集中精力对付早已宣战的英国,而尽可能避免刺激美、苏这两个中立国。在法国战役中英国远征军有68111人阵亡、受伤或被俘。尽管英国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为日后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但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了欧洲大陆。



这就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了严重问题。此时的德国正处于二战中的高光时刻:除了英、苏两国之外几乎整个欧洲都已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而英国似乎只能依仗英吉利海峡勉强自保而已。尽管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闪电战中所向无敌,可德国海军的实力远远不及英国这个老牌海上霸主。要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这个岛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可偏偏海军恰好正是纳粹德国武装力量的短板。



德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有着世界顶级的陆军,同时戈林麾下的空军也具备相当的优势,然而德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水面舰艇力量)却相当薄弱。德国作为大陆国家的性质导致德国在军事战略上始终存在重陆轻海的特点。尽管一战时期德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军工实力打造了号称世界第二的海军,但作为世界第二的德国海军在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面前其实还差得远。



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的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海军尽管痛打了英国海军一顿,但始终没能打破英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德国就像是一个痛打了看守后仍被困牢笼的囚徒。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始终没能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由此可见德国所谓的世界第二海军在英国这个老牌海军强国面前仍是有差距的。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在国防军备领域对作为战败方的德国施加了诸多限制。



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的规模以下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德国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上台后对德国进行了重新武装。经过重新武装的德国再次拥有了强大的陆军实力,然而德国海军的实力恐怕连他们自己都瞧不上。有些人也许会热衷于讨论二战期间德军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



可实际上德国之所以大力发展潜艇战术正是为弥补大型水面舰艇的缺失才不得已而为。二战期间美、英、日三个海军强国最吸引眼球的武器就是航母,但德国海军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型水面舰艇。德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不得不搞大规模的潜艇战。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海军除了无限制潜艇战和水面游猎之外几乎毫无建树。在马耳他战役中德国与意大利的海空军绑在一起都没打赢英军。



德军在北非战场的失利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由于海军实力的薄弱导致海上补给乏力。事实上德国自从经历过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后就已放弃与英国在海上争雄的念头,所以二战时的德国几乎把所有资源都用于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德国在海军方面与英、美等国的差距不仅反映在武器装备上,同样也反映在德国的海军战略战术方面。德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对如何进行三军联合的登陆作战是缺乏成熟经验的。



希特勒本人就曾私下对龙德施泰特承认:“我在陆地上是英雄,但在水里是懦夫”。在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动”中参战的德国海军30艘舰船损失惨重,而且就连旗舰“布吕歇尔号”巡洋舰也被击沉。这次经历使德国更加意识到以自己的海军实力要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伦三岛几无可能。希特勒在制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时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德国在海军实力上与英国的差距。



因此希特勒打算把入侵英国的主要作战任务交给戈林的空军。希特勒的打算是用空袭这种方式打击英国人的自信心,同时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从而迫使英国主动屈服于自己。戈林为此集结了德国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的2669架飞机。这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方面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方面在飞机数量上占有2:1的优势。



英国方面在如此强烈的战争威胁面前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英国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之后英国飞机的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1600架;其次英国全境范围内开始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同时建立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一来英国每月可以培养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此外英国动员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



英国还建立了全国性的雷达预警系统。尽管当时的雷达技术还不十分完善,但已能为英国空军提供德国空军的行踪。英国为弥补当时雷达技术的不完善还在全国各地征召大量人力用望远镜观察德军飞机的动向。1940年至1941年德国发动了旨在迫使英国投降的大规模空战,然而德国在损失大量战机和飞行员后仍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陆军、海军以及抵抗意志。



这时纳粹德国在战前储备的原油已开始出现不足。1942年2月以后希特勒只好暂时先搁置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没能成功拿下英国为德国日后的战败埋下了最初的伏笔。战争期间英国收留了法国、波兰、荷兰、挪威、希腊、南斯拉夫等国的流亡政府,为各国的地下抵抗组织提供着各种支持。英国实际上已成为各路反德势力的聚集地,而且英国还极力设法把加拿大、印度等英联邦属地以及美国、苏联拉入到对德战争中。



此时已征服整个西欧的德国乍一看似乎要比英国强得多,可不要忘了大英帝国毕竟得等到二战后才正式解体。当时的英国依然拥有遍及全球的殖民地。这意味着英国可以调动的战争资源远比德国雄厚。战争期间英国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征召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满足本土的战略需求。德国在一时之间难以拿下英国的前提下转而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当德军在西欧横冲直撞时苏联也在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等地开辟东方战线。在这种态势下德国和苏联都高度警惕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德国方面制定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方面则制定了旨在对德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大雷雨计划。德国在拿下法国以后所面临的局面是:英国始终把德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苏联对德国的态度尚不明确。



事实上英国和苏联都不希望看到德国一家独大到足以威胁自己的地步。丘吉尔早就在尽力争取苏联介入到英德之间的战争中,而苏联方面出于自身国防安全的考虑始终没明确表态。在英、德两国激战正酣的背景下苏联的最佳选择莫过于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事实上斯大林也是这样做的:苏联与英、德双方都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但又始终拒绝加入任何一方的阵营。



尽管斯大林尽量避免让苏联站在任何一方的对立面上,但在希特勒看来苏联还是有倒向英国的潜在可能。既然这时整个欧洲能制衡德国的只剩下英国和苏联,那么只要拿下了苏联就意味着切断了英国可能从外部获得的支持。地缘政治学说的鼻祖麦金德把东起兴安岭、西抵多瑙河的内陆欧亚地区称为国际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而心脏地带以外的世界则分为内新月地带、外新月地带。



麦金德所说的心脏地带在如今的世界地图上包括中国新疆、内外蒙古、西伯利亚、东欧平原、中亚、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等地;环绕在这一地带周围的西欧国家、土耳其以及中国、印度绝大部分国土属于内新月地带;亚欧大陆边缘的英国、日本等岛国以及与亚欧大陆远隔重洋的美洲、澳洲国家属于外新月地带。麦金德认为亚欧大陆作为世界最大的地方就是国际地缘政治的中心。



那么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自然就是中心内部的中心(可谓重中之重)。麦金德据此提出了如下观点:“谁统治了心脏地区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统治了欧亚大陆就能控制世界”。事实上自古以来围绕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争夺博弈就从未停止过: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碰撞、蒙古人的西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大英帝国与沙皇俄国的地缘博弈......



从我们刚刚对麦金德所说的心脏地带范围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西伯利亚、东欧平原、中亚等地在当时都属于苏联的领土。深受麦金德地缘学说影响的希特勒很早就提出了所谓的生存空间理论。希特勒认为德国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有必要用德国之剑为德国之犁开拓空间。希特勒发动战争在本质上并不仅仅是战胜英国或者苏联,而是为了获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希特勒之所以要发动对英国和苏联的战争是因为英、苏阻碍了他对外扩张获得生存空间的行动。如果从获得生存空间的角度来看占领苏联就比占领英国更加有利可图。希特勒认为占领了英国那么巴掌大的地方并不能获得广阔的土地,同时远离国际地缘政治中心地带的英国也没什么全球战略意义。尽管拿下苏联在希特勒眼中有比拿下英国更大的战略价值,但他也必须衡量拿下苏联与拿下英国比起来哪个难度更大。



我们现在作为过来人会觉得对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开战是不明智的,但这是建立在我们知道二战历史的前提下。当年的希特勒又没未卜先知的能力,那么他哪能料到攻打苏联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呢?事实上希特勒在发起巴巴罗萨计划以前只是把苏联当成一个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而已。希特勒曾公开表示:“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那么俄国这栋破房子就会整个塌掉”。



如今俄国被世人视为战斗民族很大程度上就是自二战以来留下的印象,然而当年的希特勒却并不认为俄国算是一个强敌。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才不过成立19年。苏联在国土、资源、经济方面所继承的是沙俄的基础。当年的沙皇俄国尽管是欧洲疆域和人口第一大国,但在封建农奴制残余的束缚下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905年身为老牌列强的沙俄被亚洲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打败了。



沙俄由此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被亚洲黄种人国家所打败的欧洲列强。当时的沙俄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苏联成立后用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与此同时也成为了经济总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尽管苏联在军力规模和经济总量上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大国,但在技术手段上比起早期的先进工业国仍存在相当的差距。



1940年约有7000万人口的德国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同年有着1.7亿人口的苏联全年钢产量为1830万吨、发电量为480亿千瓦时。这样的数据很容易让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决策层认为苏联不过是外强中干。当然等到战争真打响以后苏联靠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使自己的生产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后就让德国感受到了压力,可在战争没打响之前希特勒是预料不到未来这些情况的。



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的苏芬战争中芬兰人利用自己主场作战熟悉地形、气候的有利条件给予苏军迎头重击。苏联在苏芬战争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然而却付出了375491人伤亡的沉重代价,因此导致国家声誉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苏联未能实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芬兰在此战中不仅保有了主权,而且还赢得了国际声望。当然芬兰到底还是敌不住实力强大的苏军,不过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也只能说是惨胜。



德国方面认为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苏联的外强中干。这更坚定了纳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决心。此外德国人当时还有一种想当然的判断就是来自外部的入侵会造成俄国内部的混乱。沙皇时代的俄国是一个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国家。十月革命后苏俄红军曾与白军势力进行过长达四年的内战。直到二战时期反苏的白军残部仍在海外继续活动。



当时中国的东北、上海等地就有很多白俄流亡人员。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中就有一支白俄部队。当德国发起侵苏战争时一些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出于种种原因站在了德军一边。这令德国方面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的入侵不仅不会受到抵抗,反而会造成苏联国内的混乱。德军装甲军团司令克莱斯特就曾说过:“我们胜利的希望还在于入侵必然使俄国发生政治混乱。我们把过高的希望放在这样的信念上”。



希特勒的政治顾问们严重低估了苏联军事和政治能力。他们盲目地以为战争一旦打响之后斯大林政府就会在内忧外患中被苏联人民自行推翻,从而导致俄国这个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不战自溃。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况根本就没发生。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使德国卷入到了巨大的战争泥潭中无法自拔。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最终彻底吞噬掉了德意志第三帝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2-6-2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需要这么多字来描述,永远适用的:德国人一向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傲慢,从而脱离现实,不自量力。

再说,德国整个二战都是希特勒一个人指挥的,一个没有上过军校,神经上有问题的人,还能有什么战略眼光。希特勒是后来才入了德国籍的,来自奥地利的难民。纳粹党卫军司令希姆勒暗中调查过希特勒的家庭,发现他的家族有遗传型的精神病和近亲乱伦。希特勒搞自己的未成年的亲侄女,最好逼得她在慕尼黑他的公寓里自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2-6-2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皇室都是德国人,英国已经被德国人控制了,没必要去打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4-11-2 14:34 , Processed in 0.061380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