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71|回复: 0

[科技新闻] 曾经“没有一棵树的城市”如今有了一片“科技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北青网
西藏那曲市,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怒江、拉萨河、易贡河等江河的发源地,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

那曲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含量低,气候干燥。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每年有近半年的大风季。

恶劣的环境使当地形成了以高寒荒漠草原为主的植被类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长树木只长草”曾是那曲环境的生动写照。

但有一群人,用智慧和勇气挑战高原植树的难题,打破了那曲树木不成活的“魔咒”。

那曲市比如县茶曲乡嘎塘村坐落在怒江江畔的小山坳里。“过去没人觉得海拔4000米左右的藏北山沟能种树,所以一些适宜种树的土地长期荒芜。”2018年,嘎塘村村委会主任扎西顿珠动员村民一起开荒平沟、种草种树。几年时间过去,曾经荒凉的村沟已有了一片规模超500株的小树林。

不光是当地人在种树上下功夫,还有一个来自内蒙古的科技植树团队也在为藏北高原“添绿”而努力。

2016年,在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生态修复企业亿利资源集团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开启了那曲高寒高海拔科技植树攻关项目。

这个被称为“生态先锋队”的团队,成功治理了库布其沙漠。五年前,亿利集团的郝伟带领“生态先锋队”,带着库布其的经验和技术来到藏北高原。

为尽快完成乡土树种调研工作、科学制定种植方案,2017年冬,郝伟和他的团队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辗转比如、嘉黎、索县等周边地区考察,路程近2000公里。回忆在卓玛大峡谷的场景时,郝伟说,狂风夹着冰雪扑面而来,前方的山路隐没在大雪中,脚下就是咆哮的怒江。几名队员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坚持采集作业,顺利将采集到的植物种子带回。

野外采集需要勇气,后续树种的引种培育和试验则更需智慧与耐心。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那曲林业技术人员就开始在地区农牧局院内建立了面积约2亩的植树试验基地,树苗从西藏阿里引进,试种树种为水柏枝、沙棘、班公柳等。但受限于客观环境和当时的技术水平,成效甚微。

“在那曲种树要以科技为强大后盾。”郝伟说。在科技感十足的“那曲高寒地区植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试验基地里,引进了生态大数据系统、天眼平台、物候监测系统等科技设备。

经过大范围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比对,科研团队从青藏高原和库布其沙漠优选了50多种乔灌木,培育了青海云杉、高山柳、金露梅等8种在那曲越冬保活率较高的树木品种。

同时,工程师们在常规种植方法中融合智能化技术,在开顶式增温温室技术、蓝钛膜土壤增温技术、防紫外线雾化喷淋技术等先进科技助力下,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寒抗风能力,降低紫外线侵扰,克服高海拔、强风力、贫土壤、低地温、大温差等一系列难题。

树种终于在绿色工程师们的悉心呵护下成长。到目前,8种树木成功越过5个冬天的严寒考验,平均保活率达75%,基地苗木保有量约30万株。

一片科技小树林奇迹般出现在藏北高原上。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艺认为,那曲高寒高海拔科技植树为高海拔地区城镇绿化作出有益探索,有助于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

文/新华社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4-11-7 13:39 , Processed in 0.094501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