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2|回复: 0

[国际新闻] 安倍“垂帘听政”惹众怒,日网民警告:“日本州”将成为中美战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高峰军事观察



选择在访美之前拜会前首相安倍,日本首相菅义伟的决定和行为在国内引发争议。日本媒体称,3月29日上午,菅义伟专程密会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此次行程交换意见。相关人士透露,菅义伟向安倍说明了此次访美的准备情况,安倍则根据自己的外交经验提出了建议,中间还谈到了有关中国的问题。会谈进行了约50分钟。菅义伟事后对外宣称“此行非常有意义”。中美阿拉斯加会谈让外界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句话现在和未来任何时候都会萦绕在美国人耳边,当然也包括那些跟在美国屁股后面闻风起舞的附庸国。对于日本来说,必须尽快在中美关系的新格局中找到“相对安全的位置”,最大限度地避免被双方对抗的刀锋伤及。



安倍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而菅义伟是安倍政府重要的阁僚。所以这次菅义伟在美国之行前拜会安倍,被认为是来向“垂帘听政”的安倍“讨锦囊的”。实际上,安倍在两天前(27日)就针对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番吸睛的讲话。安倍当天在自民党新潟县支部联合会会议上演讲时宣称,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已成为“中美两国对立的前线”。日媒报道称,安倍在谈及菅义伟即将访美时这样说“美国外交和安保战略上的重要地区移到了印太地区。这意味着《美日安保条约》变得真正重要了起来。”有评论指出,安倍在敏感时刻的表态似乎已经为菅义伟的美国之行定调了,所以,他随后与菅义伟的会面时谈些什么也就可行而知了。安倍疑似“垂帘听政”对菅义伟耳提面命行为却在国内惹众怒了。



日本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两人能探讨什么?还不是要继续美国那一套信口开河的外交路子,不知道又要买什么没用的东西”。“很惊讶听到他们在交换意见,感觉像交换了不少邪恶的阴谋似的”!什么都听美国的,那日本干脆就改名叫‘美国日本州”好啦。针对安倍提到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已成为中美两国对立的前线”说法,日本网友警告,如果日本不能在两个大国之间做出安全的平衡,而是毫无原则地选边站队,一旦中美爆发军事冲突,那么美国的“日本州”必将成为中美对抗的战场。该网友还表示,北京方面近期对日本“措辞强硬”的外交批评言犹在耳,希望菅义伟访美之时不要忘记(指的是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前夜,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日方的公开严厉批评)。



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7日点名批评日本称“日本为满足遏制(中国崛起的)一己之私,甘愿仰人鼻息,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不惜背信弃义,破坏中日关系,不惜引狼入室,出卖本地区整体利益。”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与日印澳三国举行了“四国峰会”,并与日本举行了外长和防长2+2会谈,并以此作为阿拉斯加会谈的“恐吓资本”。然而,美国及其服附庸虽“有备而来”,却难逃吃瘪的下场。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用中国人的话说,“现在的中国,不是伊拉克,更不是100年前的中国”。除了外交层面,日本看到的另外一个中方强硬信号是,在阿拉斯加会谈前一天,中国海军首艘1.2万吨(055级)导弹驱逐舰与另外两艘驱护舰组成编队,通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巡航”,意义不言自明。



实际上,日本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扮演的炮灰角色的确很可悲。除了对华战略,还有对俄战略,美国从来都没有把日本的安危放在心上。比如美国要在日本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计划,就可能把日本置于“灭国”的危险境地。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如果美国开始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这些行为无疑将得到我们的适当回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警告称,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弹道导弹,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日本方面如果同意在本土部署美国中程弹道导弹,无异于引火烧身。夹在三个世界核大国之间,如果打破平衡,任何一方都可以让日本粉身碎骨。基辛格近日警告称“美国需要与中国达成谅解,否则世界将进入如一战前的危险时刻”。奉劝日本一句,在世界新格局不明朗的时候,日本可以没有方向,但不可以失去理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4-9-28 05:11 , Processed in 0.05426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