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解读热播剧《虎妈猫爸》中的教育迷思
http://www.enorth.com.cn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张静怡 2015-05-15 16:16:00 编辑:张静怡
![](http://pic.enorth.com.cn/003/004/103/00300410387_d6bed2a7.jpg)
热播剧《虎妈猫爸》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在天津卫视播出的亲子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网友们对剧中采用不同教育方式的角色讨论热烈。编辑在《虎妈猫爸》百度贴吧中看到支持“虎妈”的粉丝占到大多数,与“虎妈”教育理念相对的“白天鹅教育专家唐琳”和宠溺孩子的“猫爸”支持者寥寥无几。
通过网友的态度可以看出,严厉棍棒式教育的代表“虎妈”和“狮姥爷”深得民心,“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话在实践性上有一定成就。
然而剧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如“虎妈”式教育、隔辈亲、虎妈猫爸式互补教育等也是现实中的父母面临的教育迷思。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剧中的这些教育迷思,或许得不到具体结论,但希望父母可以因这篇文章而自省深思,不要让眼前的错误成为家庭教育的“灯下黑”。
教育迷思1:“虎妈”“狼爸”式严厉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
赵薇在剧中饰演的“虎妈”在事业上是女强人,在教育孩子上也是不容别人说个不字。为了让孩子上第一小学,强行让兔妞学习各种知识,上兴趣班,急了上手打两下也是时有发生的。
这种教育确实可以让孩子专注,改掉坏习惯。但它不能培养孩子的多元化,更没有做到根本的尊重。
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看来,“所有家长只能给孩子打基础,而不能决定他未来的发展”。他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打两个基础:一个是身体的基础;一个是习惯的基础。“当孩子们把学校受到的教育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剩下的东西其实就是身体和习惯”。
关于体罚为主导教育方式的“狼爸”也是备受争议。
“中国狼爸”之称的萧百佑育有1子3女,其中三人考进北大,他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面对外界对他教育方式的质疑,他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萧百佑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这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所以不值得提倡推广。
教育迷思2:“虎妈猫爸”刚好互补?
赵薇饰演的“虎妈”自信强势,对孩子期望过重。而相反,佟大为饰演的“猫爸”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听之任之。那么这一文一武,一强一弱的组合真的互补,有利孩子成长吗?
广州脑科医院和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通过对临床患儿的观察和心理咨询的汇总发现,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过于弱势,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障碍、强迫症等问题。
这是因为,在健康关系的家庭里,妻子与丈夫、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同,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状态。这种均衡的家庭力量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土壤。但父亲过于弱势,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的角色就是“模糊”的,母亲占据统御和支配的绝对主导,会导致母子间关系过近,父子间相对较远。
“猫爸”要多在育儿方面投入精力,不能对家庭事务及孩子的教育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孩子过生日、有重要活动或比赛等,父亲一定要出席。在活动中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树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
另外,剧中虎妈和猫爸因教育理念不合常常在孩子面前闹矛盾,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双方无论理念如何,在孩子面前要口径一致,以相同的目标和方向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是非观。
教育迷思3:因为“隔辈亲”,所以老人不能带孩子?
在一定层面上,长辈带孩子确实会多一些溺爱,让原则退步,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规矩和规范。
“爸爸回来了”节目里,Jason唐志中说:长辈看小朋友和父母看小朋友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把小朋友完全寄托给长辈。
其实,在我国有许多特殊儿童是老人抚养长大,他们中大多坚强乐观,并不会得剧中的“公主病”。原因一方面是物质不够充足,另一方面,长辈并不会把所有的精力投射在孩子身上。
在父母不能照看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可以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上寻求。但这要求长辈要必须有原则,不能过多溺爱,在父母的立场上教育孩子,这样孩子依旧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针对《虎妈猫爸》电视剧中的教育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在隔辈带孩子的问题上,他表示:“在家庭教育上,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四个老人还有孩子父母一起教育孩子,很容易产生不同的教育想法,我认为,整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寻求共识,在孩子开心快乐的基础上,孩子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统一思想,寻求共识。”
教育迷思4:给孩子尊重和自由就是放任?
编辑在《虎妈猫爸》的百度贴吧里看到,很多家长都支持虎妈的严格教育,认为唐琳所谓自由成长的美式教育不适用于中国。在就业和生活压力极大的中国,自由成长并不现实,有压力才会让孩子有动力。
但其实西方的自由教育真的是放任不管吗?
在电影《少年时代》里,男孩的妈妈和爸爸离婚多年,而男孩和爸爸每周末都要见面,父子之情深厚。当男孩第一次恋爱、失恋时,父亲都在他身旁,给予意见,甚至交换自己的秘密,让儿子度过人生重要的时刻。
这种平等的沟通和自由的交流,让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但又因父亲的丰富阅历使孩子对其产生安全感甚至崇拜,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听从父亲的教导,不存在隔膜和矛盾。
就像台湾著名编剧、作家、导演吴念真所说:儿子失恋的时候可以跑到他那里哭,这样在他心里,他这位父亲就算成功了。
自由教育不是放任,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对谈,并加以合理的原则。
美国亚裔虎妈蔡美儿: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
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都不尽相同,无论虎妈还是猫爸的教育都不能过于极端。在东西方不同教育观念中,取长补短是最理智的方式。
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都应从孩子出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而非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和个人的期望。
曾经在美国亚裔圈掀起风浪的《虎妈战歌》作者蔡美儿认为,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即所谓的“个人自由”。理论上,听起来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就表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决定吃什么、玩多久的电子游戏、看多久的电视。“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我相信,在孩子们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前,没办法自己做出明智、成熟的决定。”
另一方面,她也提到,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孩子的选择权太少,“对于中国家长,包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我倒希望向他们强调一下给孩子放权的重要性”。
蔡美儿说: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
心理专家东玉林称:家庭教育更应该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
心理专家东玉林认为剧中虎妈、猫爸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都是不利的,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与养成更加重要。
“现在很多家长将自己的期望或者压力转嫁给孩子,变得急躁、功利,家长没有上过名校想让孩子上名校,家长没有学过钢琴,想让孩子学钢琴,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然而家庭教育更应该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无压舒适的环境,对孩子进行一些规范性的教育,但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东玉林在教育方法上提倡无压教育,同时认为西方教育理念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现在很多教育理念在网上盛行,西方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或者说没有一套理念是可以完全拿来适用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要死搬硬套,尤其现在有妈妈群,很多妈妈们一起分享育儿经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 百分之百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编辑张静怡、周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