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ntie9 发表于 2013-2-25 10:04 
2 w# c- B. ]2 K% H现在娃都半岁了,不再是小婴儿,需要那么多的呵护和陪伴。现在哭哭,没有问题。之前担心的心理阴影,主要 ...
& W0 K( S3 I1 p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老人都有老人的想法,我这和妈妈视频她还总说这个那个的,好在天高黄帝远,我也不听。你们经过这几个月应该对宝宝的哭声更了解,将来想训练也比较容易,能够排除他身体不适的哭声,就比较好处理。
) r t* P' {9 d: o- [6 f我也是上个周末开车带她出去,她哭了半个小时,中途停车,发现是给穿的太多了,我也才了解她不舒服的哭声是怎样的。回家之后就想,这半个小时我都熬过来了,不如趁此就教会小孩睡觉吧,这也是她要学习的本领吖。
' F% Q- v1 j' W) r7 K. R
! ~& e- z; l8 p下面的文章我觉得写得挺好的,把它贴过来,希望可以帮到有同样疑惑的妈妈:: }+ k5 F7 Y L; h. \& p4 R- n$ `6 I
9 g1 m0 T# A7 O$ }8 D* p5 l- r( @7 @6 s
# r8 M- b- H' S- r x
訣竅就是"讓孩子學習累就會睡著",讓孩子反覆熟悉這樣的感覺
; q% C% M) u5 ?! B) d! v, u# v$ K& x+ l4 f, Z) ~& D# x5 q
0~6個月
% Z: O4 S( [. w l8 E4 F% r; |9 g1 I: F. K+ N
雖然說自行入睡是人的一種能力,不過孩子也不是一出生就學習到,而是要大人不斷的教導孩子學習;很多人最反對的"百歲(費柏)派自行入睡法",雖然撻伐聲最大,但也是教六個月前孩子最佳的方式,能夠用最快的方式教孩子自行入睡和淺眠醒來再度安撫自己睡覺。
+ I1 ?* y' a" B& b/ V3 k* K) l) G; v
V, _5 r/ }- u# k$ \) P3 ^很多母親一定有個經驗就是:
+ s4 h: ~( f5 S5 \4 X' X/ w" y好不容易把孩子抱到熟睡,放入嬰兒床卻馬上醒來大哭,只好抱起來繼續哄,每次小睡時間都極短。有些母親會想很多方法讓孩子睡覺,比方說改成放搖籃、抱搖哄睡、奶睡、全家坐車有搖晃感讓嬰兒入睡、開除濕機或吹風機讓機器的規律聲讓孩子入睡。可是這樣的手法卻是治標不治本;您能讓10個月的孩子睡在小小的搖籃內嗎?您有足夠的體力跟孩子每晚都這樣耗嗎?孩子淺眠時都需要您這樣再度安撫入睡,您有能力承受嗎?
( A& n' L Y8 w7 u3 K! E
. r" Z2 _7 v( D ~0 e4 V0 _3 s* B, I- x2 E# f
有人說,孩子不願意睡在床內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正確來說應該是"剛離開母體,還不適應新的環境",所以才會有驚嚇反射等動作,母親可以和緩的讓孩子習慣或晚點習慣嬰兒床,而不是習慣另一種哄睡模式。自行入睡的哭泣其實跟有無安全感是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在母親的心態是否有想要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及入睡方式或習慣新的哄(入)睡方式。
5 @# G3 G- T& z0 S( j, l5 v" _) }& m/ z6 @
- e! h( @% B8 z- \% G/ t% h, [, [& V
睡眠時會產生內分泌及荷爾蒙,尤其以生長激素最重要,孩子從小養成自己入睡的好習慣,使整個睡眠完整,對孩子的成長占絕大部分的重要性。$ p' Z: j4 u0 v4 L! X' T0 u
理想的狀況是新生兒甫出生開始就不哄睡,後面自然也不需要訓練自行入睡;母親喝完奶後(這其中必須很努力的叫醒孩子努力喝奶)、與她玩到開始有點歡或是開始瞇眼睛、打第三個哈欠時,就可以放入小床讓孩子睡,假設孩子大哭也不要硬拍她的背刺激她,和緩的讓孩子睡著即可。' v! K f* W- u2 l X2 K( j( w! `
* C1 a% i4 @! K) {) p/ L自行入睡的能力是六個月後才會發育成熟,四個月前的孩子很難讓自己有足夠的運動或是疲累讓自己自然入睡,哭泣幾乎是孩子唯一的運動,如果孩子身體健康、尿布乾淨也吃飽玩累,就讓有哄睡習慣的孩子小哭一下入睡。
/ M6 t: W0 k4 L# r& c* O! u! Z0 R" z1 e0 m
5 ^ G3 x$ r+ N. E
在同樣是哭泣入睡的教導法中,比較折衷的有以下幾種教法9 W3 w. C9 Z! q- q; v. H
3 x! P# w8 U) T j x4 q* s9 n孩子喝完奶玩到累後,將寶寶放到床上睡,假如孩子不願意在床內睡時,讓寶寶小哭一點時間入睡;四個月前,母親並不是放著孩子哭而走出房門外不理,而是坐在稍遠的地方看孩子有無異狀。) M/ h$ A- u% P/ F% ~8 P
( ~! P8 _ b2 l+ P3 r3 b# J
1.有限度的哭泣入睡-讓孩子玩累後,將他放上床睡覺,假設孩子哭泣不願意入睡,20分鐘後再去安撫、摸摸頭、說說話、按摩或抱起來使其冷靜後再放下床睡。這是我的方法,也是我在養育鈞的時間中所領會;一般孩子只要沒有哄睡習慣,20分鐘就是新生兒入睡所需時間,自然也會隨著時間學習到"我累了、閉上眼睛就會睡著",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入睡,就代表有異狀,母親應該去處理。
0 k3 j, ?/ l/ B6 n" y: w0 L
9 U: o2 I, K5 M, f5 r( m4 C但是孩子如果已經養成哄睡的習慣,還是會建議不安撫比較好喔!!
+ {$ }) F( I8 A
, Y- j$ {. U& c4 h2.超級嬰兒通-在這裡我並不詳述方法,畢竟這是有版權,有興趣的媽媽可以去買書來看,我這裡要說的是這種入睡法的優缺點:
5 s6 o! Q6 z" k/ r- M
$ {- G. [- n" r) \優點:這是最適合仰睡孩子或保母來帶的自行入睡法,可以避免哭泣的眼淚入到耳朵引發中耳炎。1 V- ~' p: Z' |+ ^9 a$ C2 h. C6 |- Z
, W9 T5 v9 M6 b$ O5 f
缺點:不適合有胃食道逆流的孩子,抱上又放下對孩子的負擔很大,也不適用很多已經被哄睡習慣的孩子,在已經習慣被抱著睡,當孩子快睡著時被放入床中,就會立刻驚醒又哭,就算母親重複這個動作直到孩子快睡著,但是因為新手媽媽不懂得孩子想睡的反應,正在小哭快入睡時,卻偏偏又被抱起來(畢竟我們都不是保母有這麼多經驗);更慘的是很多媽媽就真的不小心把小孩抱到睡著,放下嬰兒床睡,等孩子淺眠時發現不是睡在媽媽懷抱裡時,又開始淺眠哭泣。/ d/ m) r5 l( R; t! X3 V) F) C
: j' K( ?9 \' v V7 H: u' f+ d t0 Z所以其實我會建議這個方式最好放在孩子"沒有哄睡習慣",且母親有一定養育新生兒的經驗才來施行是最好;這種自行入睡法的訣竅就是在"當孩子眼睛快瞇起來,卻還是有意識(有看到自己是睡在床上)時,將孩子放入床上睡覺"& [2 c" c8 u9 x
& ~. s2 \# G1 D9 d) j! C' k3.延遲滿足法-這就是費柏醫生所提倡,第一次哭五分鐘才安撫,第二次哭10分鐘、第三次哭15分鐘再去安撫(抱起來安撫但不超過一分鐘再放下去睡);
$ s7 j8 h9 T. e
- Y- _2 T# U# C! F2 T7 E很多人都覺得這樣太慘忍或是說這樣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當然我跟崔西保母有同樣的想法,費柏和sears醫生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博士,丹瑪醫生活到一百歲,他的知識也不是我這個鄉村愚婦可以比擬;只是我這個鄉村愚婦會說:我了解我的孩子,我可以找出適合鈞的養育法。
' Y9 K4 s, m4 Q K; g8 d8 C
) E+ _6 R. p8 x& S3 P費柏法缺失改善:如果母親已經判斷孩子強烈要求要母親抱著哄睡,尿布、身體等狀況都沒問題,不如就等到20分鐘後再去安撫,下一次就是等40分鐘依序拉長安撫的時間。因為哭到第五分鐘時,事實上孩子正在憤怒哭泣,您的動作反而成為反作用,輕拍寶寶的背也一樣,可能您輕拍孩子也一樣會使其哭泣更嚴重,不要對新生兒拍背(這對三個月後的孩子比較有效),也不要在孩子哭五分鐘時就去安撫。 h3 b" b6 A) q( {. E
: n w5 @+ `6 ]( `6 U% ~ C4.延遲滿足法的應用-當大人已經將孩子養成哄睡的習慣後,將其抱起來就變成更無法讓孩子自行入睡,不妨就哭20分鐘後進去跟孩子說說話摸摸頭,感覺到母親的存在與安撫就好,下一次哭40分鐘後再進去摸摸孩子的頭,跟孩子說話,讓孩子聽聽母親的聲音,慢慢拉長安撫的時間。: j( N5 v: {: r* ~9 c8 L
' I7 ^! N" q4 Z. t" p
4 `" E6 }3 r% K- l
請謹記一句話:沒有一個育兒專家會告訴您可以放任孩子不停哭泣長達3~5小時;新手媽媽常犯錯誤就是" ~; I4 C+ _! O( m
+ Q0 Q* }2 Y" `9 t+ _' F, j
1.放著孩子哭不管5 e3 u1 p7 J& @: O, U- Q( Y' n
2.捨不得孩子哭就不停的抱著哄著& X2 D9 H" E! K
! A8 R( u. } d7 _% `( g/ N& ?
適度的讓孩子哭反而有益處,也可以讓母親去觀察孩子的需求;很多新手媽媽一生下小孩,光是看完育兒書就很吃力,更不用說還要消化崔西說的嬰兒反應;必須靠母子之間彼此適應磨合,"不讓孩子哭不代表母親必須妥協、也不代表孩子從此會以哭為武器,讓孩子哭也不代表您是個壞媽媽",母親必須時時去尋找哭的原因,面對孩子哭的狀況,不要抱有罪惡感或擔心孩子沒有安全感;雖然新手媽媽犯的兩個錯誤都不好,只是嚴格上來說2比1更不好,母性會從孩子的哭聲學習判斷原因,正確應該要養成當孩子哭起來時,先冷靜的判斷原因後再行動。' U/ U. @* o" U
9 U; \2 ^7 W- Z7 g. t
3 A! b5 W/ G/ A" C0 G哭泣後孩子的反應
% P/ ?' J5 ~/ r# Z* R- g, h
. v- h6 I3 f, R- T4 t/ x! f& |很多媽媽在孩子哭得正激烈的時候抱起來,孩子因為運動導致肌肉發抖,結果大人就盡自判斷孩子是沒有安全感,從此不讓寶寶哭;網路上極多抨擊對孩子哭泣入睡的理論。不要把母親當"操"(超)人,本來育兒就是母子之間彼此磨合和成長及適應,更是母親必須教導孩子融入這個家庭;我也很害怕鈞哭,記得鈞前三個月我一整天都像念經一樣告訴鈞:媽媽很愛你,可是媽媽討厭你哭,請你不要哭了好嗎?只是經由鈞的哭聲,我很早就能判斷鈞的狀況來行動,也很早就將鈞導入穩定的作息,三個月後鈞就不會在入睡時哭泣,四個月時,早上起來鈞都是在笑,鈞帶給我的笑容比哭泣多,鈞鮮少因為想睡而哭鬧。我看過最荒謬的理論是說:孤兒院的嬰兒都是哭一哭沒人理而自行入睡,眼神呆滯。請記住,我們並沒有拋棄孩子,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也都是陪他玩樂,付出極大的愛在愛孩子,母子之間的依附關係是不會變。- B7 |9 B) S; A" R. d, G
2 h; y1 c- [4 G哭泣後必定比較難以安慰,那時後情緒正在激動。母親的安慰必須在孩子哭聲低或停止哭泣時才安慰,慢慢隨著月齡漸大,孩子也會學習在激動時哭泣如何控制情緒及和緩平靜下來,讓孩子適當的情緒抒發(哭泣)也是一種情緒抒發的管道,沒必要把"哭"看成那麼負面的事情。: n, W$ _8 t2 C1 K ]& o" r
8 G% E% A+ L4 L- P, E; | [, o面對寶寶擾人的哭泣與不安,要有正面的思考且暫停一下思考後才行動,崔西則提供了一個S.L.O.W.策略給父母參酌,也就是Stop(暫停)、Listen(傾聽)、Observe(觀察)以及What’s up(怎麼回事)-超級嬰兒通
, C+ i* C3 x1 [# a- S, \& F( \: w9 q5 ^9 P, F
我面對鈞哭泣時的反應是 Z* H( C' r" b8 I6 d
1.等待三分鐘想想發生甚麼事
e* C! J* Z8 j, _- i2 r- F+ ]/ B2.從哭聲判斷該放著哭20分鐘還是馬上處理
5 b. O: t. b0 A9 G3.20分鐘後那次判斷不是因為外在因素而哭,一歲前的白天會轉移注意力,睡覺時就放著她哭到停止。
- J: d: M' j3 z# t! D) Y
( K( Z: ]) E& z" I5 d2 X你們的小孩都好受教,我的小孩只會狂哭和情緒越來越激動暴躁不安6 S# o4 ^* g- F% [7 @' ?
# d! L$ k9 J9 H1 `8 b* k自己孩子反應不會是唯一,別人的成功並非偶然,自己的失敗也並非必然。
" N- r* p1 j5 u. l: W9 [假設老是把別人的孩子都當成教科書型,自己的孩子都是高需求,母親就會陷於一種泥沼中無法拔開痛苦的深淵;育兒的方法有各式各樣,甚至也會發展出屬於您自己育兒方式,一定要找辦法,不要找理由。" c! {7 n5 J9 x
3 i& p. v) h7 G. D& ^嬰兒遇到突然的改變一定會狂哭和激動不安,冷靜面對且幫助孩子習慣自行入睡,爾後保持一致的生活型態即可。
" O) t+ t) d d: x) Q) g9 K4 o1 g9 B* d% H! i- w* _
白天小睡到一半哭起來怎麼辦?9 p$ O. l% }6 e! G6 T9 N+ c; ?* U
$ d# {2 j6 F" Z+ B* ^5 w8 B/ V育兒要學習找原因
# m6 t. S, p$ |9 q4 y/ l新生兒小睡一半起來哭就一定有問題
$ [; F% Q0 b5 U9 z, f& b1 z- u k
. h" E6 W$ X) o(撇除生病、腸絞痛的原因); Y# C; Q% X' `1 v/ N
5 s. o5 U- F7 K$ ~, @1.沒吃飽或喝不夠奶
/ b$ g; o% ^6 T# @7 b( k/ {$ U2.太早小睡(就要延後小孩小睡時間)3 f' J9 E2 I8 m* `
3.有外來的聲音干擾、太熱、太冷、大便等..
' R- Z) \ m$ c4.習慣
) c# |9 U3 u: f% S4 E/ q5.淺眠不小心醒來-通常小哭個5~10分就會睡回去,讓孩子學會睡回去4 `2 p1 a' o4 Z/ H; q* _' n- U
6.仰睡驚醒(需度過驚嚇期後才會改善),請改成吃玩睡吃並請包緊一點以改善驚嚇反射。& j* V. k" M% ?7 J$ w, a! o2 H4 E
) \' n9 _% p/ r
2 I+ R( x+ U. K+ R" }3 V2 m4 F+ _
新生兒時期(前三個月),只要不是以上原因,卻突然小睡哭醒超過20分鐘,偏偏又離喝奶時間超過30分鐘,請媽媽可以抱起來按摩一下肚子,安撫一下,然後試著硬塞奶嘴、輕輕拍拍等方式製造睡意後再放回去睡,真的睡不回去會建議就跟孩子玩,下一段早點讓孩子上床就好,保持彈性。假如哭泣到無法安撫甚至長達2.3小時,橫抱哭鬧非常兇,就請朝腸絞痛方向想;如果是距離喝奶時間還有30分鐘,就應該是肚子餓,可以陪他玩一玩耗到時間到再餵奶,下一段小睡早點睡;不要常常發生這樣的狀況,學習平均每段小睡時間。
" _2 s( s; ]$ x: t8 M. B# _3 t( m j9 j' k- B0 T
% n5 [# a& Y( a% n4 L/ ^到底該定時餵奶還是餓就餵?
' X' ^: \. K. _1 g7 d) k' r6 n0 m
* l, P) N1 ]8 q# s/ m {在新生兒時期本該"頻密餵乳",瓶餵可以傾向定時餵奶,親餵可以傾向"2~3小時"餵一次;雖然網路上的兩派人馬都吵很沸沸揚揚,卻忽略掉sear 醫生和"寶寶不哭睡眠法寶"也有說到:晚上固定時間上床、規律的日夜作息、固定的時間小睡(保持彈性);"從零歲開始"也有說到"新生兒是2~2.5小時餵一次";在育兒的一開始都可以白天盡量給孩子喝奶,晚上夜奶都該在睡夢中(喝完就繼續睡),並盡量拉長晚上討奶的時間;讓孩子習慣白天喝奶和玩耍,晚上就是習慣睡眠;只是當媽媽發現孩子) V' B* _& k' S. Q8 n! j
1 W7 {; Y# \- g1.可以睡到下次餵奶
4 G; O/ | I7 T2.孩子每次餵奶都不認真喝
0 I# v" V& n" {( ^! C6 C2 \3.白天不要讓嬰兒小睡超過三小時(兩個月後就是2.5小時、三個月後是2小時)
* y5 \+ q) e5 r, R1 {# K4 Q4.母親覺得白天頻密餵乳非常痛苦
9 X+ y6 c& M9 h3 s8 f, N$ }) }, Z
; x* a( U! b% S* q3 N以上狀況發生時就可以開始延長餵奶時間,可以採取強硬方式、也可以用彈性的方式。
- l' y( {" Z; ]; V( p3 h/ e2 m/ {' w, E3 D3 d# M7 @* ]
有些媽媽一看完書馬上強制新生兒四小時餵一次,卻發生晚上反而一直起來討奶的狀況,這就是"白天沒喝飽、晚上就會狂討奶"的道理。6 }6 y* M( Y7 ~4 C/ ~
#不過很多孩子在月子中心或醫院就已經習慣四小時餵一次,就可以繼續維持,不需要考量到要縮短餵奶時間。
6 U, ?- E9 X6 g- h( T+ ? X8 ^# ]: ]- V
不要把自己陷入育兒的筐臼-傳統育兒不等於親密育兒、百歲育兒不等於任由他哭
9 J2 T& J& B3 L9 n, i$ ~# l. s6 ~7 J
直自今日,我也不覺得"陪睡、哄睡、奶睡"能讓媽媽身心愉快,主張在新生兒時期主動引導嬰兒作息再視孩子狀況調整;
7 U0 w- G$ d( F9 ?但是看到網路上很多媽媽都將親餵、親子共眠、回應小孩的需求當成親密育兒的"專利"
7 A% `+ O" Z2 y2 K也把規律作息、自行入睡、獨睡、戒夜奶、趴睡當成百歲育兒的"專利"1 @" n0 x$ h* G3 m3 g8 A- b8 Z
甚至看到很多大家庭的傳統育兒(哭就餵、哭就抱、夜奶+哄睡陪睡奶睡)就直接冠在親密育兒的頭上,sear醫生並沒有說到傳統育兒的這些事情唷!!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狀況,我不認為一定要把帶小孩的範圍縮到這麼小;謙受益滿招損,務必把自己的胸襟放大才能接受更大更多對自己有利的資訊。2 N, [) H; q) M" P: G0 m
# |# m- w6 q% t; Q. }1 w9 J
可是我也相信甚麼時候做甚麼事,讓孩子早早就睡過夜、延長睡眠、自行入睡,可以讓孩子吃好睡好,身為母親也能更專注於日後會發生的每個環節,更能專心教養自己的孩子,也能更即時的回應小孩的需求;並非讓母親成為"超人",甚至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下一篇會說到這件事)。$ c7 z9 l, g$ t; a! b: M$ E; n/ D
1 h v, Y8 s! v: _7 @ L甚麼時候孩子不會在入睡時哭泣?) P6 B6 W' G1 ^' E( Y
& u9 t. E/ C8 s) g1 I' K嚴格說是要依孩子的學習能力,通常孩子在學習自行入睡的一個禮拜後,就會小哭5~10分鐘入睡,三個月後就不哭即會入睡;假設孩子越晚教,自然不哭的時間就會往後延遲。 ~; d# o' H6 R
* u. ^6 N6 b; ~讓新生兒習慣睡嬰兒床的訣竅3 J0 c0 u% _ T1 d5 M/ e8 J. G
( m( p$ S C$ L, t5 ?
快睡著時讓孩子的"眼睛"有看到是睡在床上";舉個例:假設您睡在床上,醒來卻發現是在公園裡,會不會很驚慌?會的!!只要讓新生兒眼睛有看到是睡在床上(那怕已經快睡著或有很濃睡意)就是習慣睡嬰兒床的訣竅。5 K6 C' J3 a2 D) w5 \- [/ v
. s: x6 X3 ?# g% ?
我的孩子懂自行入睡了嗎?
6 f2 z- _; K' u3 W$ _( g1 \" J# k
, M$ h9 g( o0 a# x! w. K只要疲累時放在床上會睡著就是懂了,就算出門在雙親的懷抱裡睡著,回到家依然會在床上睡覺。
& \, j" Z+ a. n6 _% U% G5 v
- q5 N8 n" ^* h$ z V為什麼要教孩子自行入睡?9 h) `! O7 v w
3 }/ h- o( L) }- {* ^孩子極早就能夠擁有一個穩定且健全的睡眠,淺眠也會安撫自己再度入睡。
+ m5 G/ {6 g# e. M+ P8 q; I反對派的媽媽通常都會駁斥說:幹嘛訓練孩子獨立,你要他獨立就乾脆送他去馬戲團或叫他自己出去養活自己;會講這句話的媽媽就代表她並不懂得睡眠理論,且教孩子自行入睡和獨不獨立無關。) z5 T0 v( h* m: ^9 s A4 L% u
理論一點的說法就是"沒有一個孩子可以真正一覺到天亮"(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9 z2 P; C& }! a/ V. ^4 A孩子整體睡眠有分成淺眠(作夢期)和深眠,新生兒淺眠時會發出一些一一ㄚㄚ的小聲音,一些孩子會在淺眠時醒過來或是驚醒
2 R# h/ q( c5 k9 N假設母親教孩子"被再度安撫入睡",他就會要求被安撫才能再度入睡,久了就成為母親的負擔與嬰兒的睡眠障礙;會自行入睡的孩子懂得自行安撫自己再度入睡,這與大人是一致,太太有時也會在淺眠時被枕邊人的打呼聲吵醒,但是太太就是能夠踹枕邊人一腳後又繼續安睡,並非是要求他人來安撫自己再度入睡。
/ R. Z/ F2 r3 v. m* I/ C6 g+ ]9 q而教會孩子淺眠時再度安撫自行入睡,才有可能延長他的睡眠長度與安穩度。
2 w ~4 k8 X6 q" R- n E, ^; z/ x: j) r8 Z0 ~
懂得自行入睡的孩子不太會累到亂歡亂哭,因為他知道累時媽媽就會放他上床睡覺;有哄睡習慣的孩子常常已經很累,卻因為媽媽尚未開始哄睡或母親哄時卻已經累到無法入睡導致無法被哄睡,猶如毒癮發作無法自我安撫。
: e( q, [7 ~( K5 f. R, S) j3 R/ j1 J4 F/ F
安穩的睡眠是可以被教導,也是一種本能
: P5 [$ o0 T' O0 T3 |3 e6 f像鈞的睡眠底子打得很深,所以就算我半夜幫他換衣服、爸爸不小心吵醒他,鈞也是看大人一眼又繼續睡。, s/ B/ Z8 f/ m/ ]% g* C! {. O3 i
4 b& _. b/ g+ u8 r) O# D
定時餵奶所以小孩不需哭即可被滿足?
3 y0 A3 g# K- d
( M. t% u$ C, C$ y這是個錯誤的說法,孩子其實無時無刻都在學習與成長,甚至挑戰父母;正確來說應該是母親引導孩子身體餓的循環,學習了解孩子的需求,隨著月齡母親教孩子" 如何不哭就可以把想法表達給母親"(手語或語言),教導孩子控制情緒。
, {9 l% |" K v3 s! D7 J p( Q% m$ J: k
" Y L2 g' j6 X( b5 a; V2 x我孩子有哄睡的習慣該怎麼辦?' h5 M |. R' a" `0 [! L6 c2 j* d
/ Q3 ~, U, U0 R7 D如果您願意下定決心幫孩子改掉這習慣7 }& _1 e& q0 d5 G5 c: P
請看- _5 ?: T" b4 I* c+ Z7 @' c
"淺談自行入睡"及看上面的講解方式3 N! |0 L0 D6 n: ^, m
對於個性倔強的孩子就必須用很堅毅的信念來堅持讓孩子哭
, J/ a" k, Q" a( X如果不願意的話,請接下去看六個月後的自行入睡訓練! ^& G* _) U% r: g
3 B- s/ `; C0 O6 Y如果我希望6個月後才訓練孩子自行入睡,0~6個月有甚麼事情是我要先做到的?$ e$ p/ ]) u4 ]% Q4 R7 ^+ ~
7 j% z9 F+ ~& ]) Y1 d1 a3 Q$ K1.規律作息: c8 U" [, @$ L# F+ k# L
2.讓孩子習慣睡在自己的床上5 a5 E* X# N9 E! d4 L
3.有穩定的睡前儀式、並習慣早上起床的時間: f. X* {( `. i+ E, o
4.洗澡放在睡前,且睡前一定有吃飽飽(少數孩子洗完澡會更興奮,這時就不要把洗澡放在睡前)
% S' j8 t0 u: F5.已經睡過夜(八小時),且晚上的睡眠時間有穩定8~10小時
8 ?! [( p: `: k: ]9 e$ q- N! c! e7 ~* n4 _9 ~
其他家人不小心哄睡孩子了該怎麼辦?我不小心把小孩抱到睡著了怎麼辦?
" i {4 a9 v+ A& k
3 D) H0 ?; v$ N3 R. r放輕鬆,未來您有無數的日子及機會重複教導孩子這項能力,孩子也會漸漸習慣不被哄睡的睡眠方式,慢慢來就好,不需要在意那一兩次的失誤,您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教孩子自行入睡。& c# v+ ~$ N0 e
4 T+ Q0 C2 S" M" t0 w
# O2 n7 X, V1 h# V2 _ b該不該(為什麼)要讓孩子哭?
6 t4 l- H" Q7 d- f# i
8 \9 d6 X* U% g( U- T9 H; |9 u先假設一個問題,您在坐月子,正為了孩子哭鬧不休、自己和孩子都一天睡不到幾個小時在憂鬱時,您婆婆卻告訴你:哎呀~現在的媳婦真好命,以前我們都是生完就要背著孩子下田工作,哪有月子可做!!: j9 T; K) S6 b/ S
如果您對這句話產生反感,那我們再接下來談3 v$ s: N8 G" A" t3 s) L6 f
您一定會心裡想:這時代又跟以前不一樣!! 是的!育兒的手法是日新月異,不可能永遠都像古代,母親生無數個,小的給大的帶,死了就當成孩子命不好。6 O- j( J0 m/ Y: w( A6 a
對我們這種新時代的媽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唯一,我們希望他睡好吃好又健康,平平安安的長大。+ R: }& b5 Q0 W% [4 }0 a$ l6 D' ^
$ K4 D7 ]) `4 ]3 T+ u" W, ?
育兒往往要問母親本身的想法和意志,哭並不代表會讓孩子受傷和沒有安全感,而是要看如何去解決問題;母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和互相相處所建立的安全感永遠不會改變;當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去入睡時,您該教他怎麼自己入睡,但是孩子跌倒受傷遇到挫折,卻又勇敢的站起來時,您給予一個大大的擁抱和稱讚,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做法,為人父母不是製造一個溫室的環境來養孩子,也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不知道該怎麼突破逆境的草莓,養育孩子猶如跳探戈,視著對方的狀況來進進退退;每個母親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來養育,也能全面的審視孩子的狀況來做修正,哭根本就不是育兒的重點。* r& s' Q. V+ C8 a% s8 [2 _
6 o, I% n Y" g$ d
* ]& f, Y! D: a: y- B
寶寶真的沒有辦法在育兒的前幾個月就會自行入睡和一覺到天亮嗎?4 g' L, t# M l
2 y; Y; W4 j6 W0 a+ F5 } T, G* b# _
一覺到天亮其實是一種本能,大多數的母親就算甚麼都沒有做,僅僅只有白天讓孩子睡很少,約有1/3的孩子六周就可以睡六小時,八週就可以睡八小時;而大多數母親只有做到規律作息,孩子在前三個月就自動睡過夜和延長睡眠;那剩下的呢?某些媽媽說:"別急著戒夜奶,傾聽baby的聲音",這句話在理論上是完全正確,只是當母親結束和孩子的磨合期後,也別忘記孩子是可以被PUSH,當孩子體重滿五公斤或是已經滿兩個月,卻依舊無法睡過夜時,您該推孩子一把,讓他步上規律,晚上有安穩的睡眠,這時候我極力推薦延遲回應(第一天哭15分鐘再餵夜奶、第二天等20分鐘......),孩子就會了解母親所散發的訊息,自動開始認真的喝睡前奶,母奶親餵的孩子通常只要能睡過夜,第一個反應就是睡前奶會喝很久很久。& t8 b1 I( A0 T }6 P/ Y8 X8 P
9 p5 J' `' f; }0 B+ M3 O& P
別放任孩子繼續將不當的習性延續變成習慣,因為孩子很快就會把奶睡和夜奶當成習慣,有些母親也許會覺得這樣也很好,是一種親密,甚至會找諸多的理論來應證自己的處境,或是乾脆兩手一攤說:沒辦法!!
$ U; {% v% A/ t2 c" U$ b
9 l; X0 \1 a3 O- X! I. J: x6 v# f I, U育兒是一種全面觀,母親是一位謀略家,育兒問題不會永遠都在"自行入睡和規律作息上",每個時期都有每個問題要解決,母親不能永遠都在堆積問題;夜奶還沒戒掉時,孩子就接著厭奶,接著厭奶無法解決後,孩子又會開始翻身不睡,翻身後又開始厭食導致體重過低,厭食後開始分離焦慮症讓媽媽喘不過去,分離焦慮後,又開始亂扔東西要媽媽撿;於是對母親而言,這個孩子永遠都是麻煩貨,母親永遠都覺得喘不過去,甚至一歲後才開始研究如何戒夜奶,只是這個時期該開始要面對的是"教養",卻無法去因應。! p$ D; K7 z+ l; r8 _
" H8 e& K$ Z. C% l新生兒睡過夜的重點有哪些?
2 }0 x; `3 f+ \+ _ D2 M: ]: [, B" c# m' e7 I% p, D) {; B2 i
1.白天有規律的吃-玩-睡(就算不是吃玩睡,也該有白天清醒的時間): R5 e8 S0 l9 `* R3 @5 C5 o
2.晚上睡覺前有醒一段長時間(但還是需要小睡,只是時間較短)
7 l% X; X" l" K2 |3.有讓孩子舒服入眠(洗澡、按摩等等...)! V' h) D, X/ ?8 d
4.睡前有喝飽奶(睡前喝多一些或是睡著後兩~四小時再補餵)# u( u3 v" `! P5 F
5.清楚分別日夜,沒有晝夜顛倒
G Y# C3 B3 L, |( F% U) J/ x% b1 M: r* G. d8 h% t- T* P: A
母奶親餵的寶寶沒法一覺到天亮嗎?
+ Y+ @$ G2 v$ [# K
7 ~8 [# o' R9 C+ e% R不是的,親餵的孩子很快進入口欲期後,就會將母親的乳頭當成奶嘴,如果發現孩子一定要含著乳頭才能入睡時,就代表孩子不是半夜肚子餓,只是奶睡(被安撫入睡)6 A: n" U0 F! y! R/ ^ x
# {+ K6 i* u/ {7 {- U+ J& K
為什麼要吃-玩-睡?不是吃-睡-玩& F$ p% A% P' j
將睡眠和飲食不要連結在一起,孩子其實很容易將某些事情和某些事情連結在一起,比方說回到家洗澡,孩子就知道要睡覺,這也是睡前儀式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假設把喝奶和睡覺混在一起,我們就無法讓孩子在睡眠中斷時讓他自行再度入睡,如同被哄睡的孩子在睡眠中斷時無法再度安撫自己入睡是一樣的道理,配方奶奶睡的孩子更糟,蛀牙幾乎是未來的定局。- U7 G6 B" ]2 ]5 S9 ~0 l7 C* y% ]
3 m6 N2 K9 W: A; n0 F8 B! T
0 A2 `% f) P n, J* I意外的狀況5 ?. K1 ^0 Y" F# I+ h6 w. u& F
0 X; B% C2 ^) t; ^& {過小的嬰兒對於環境的適應力是非常差,每到一個環境都需要重新適應,所以建議母親在四個月前除了打預防針,並不建議長時間出門(幾天幾夜之類),建議還是讓孩子有個規律的作息及單純的環境,假設真的逼不得已需要外出,回到家建議可以幫孩子洗個澡喝個奶再讓孩子舒服上床;生病期間則完全不需要講求規律等等,能夠做到是最好,不能就請等到病癒後再來重新訓練,請放心~孩子不會忘記舊有的習性,只需要一兩天就會調回來。$ N. [7 [: N- j3 f5 D
8 s1 T z8 ^5 {! q: A意外教養
4 C2 E' i7 D+ m" w; `3 G+ {9 v2 |7 G7 i0 P
有時候母親會因為半夜小小狀況而抱起孩子哄睡,一個好習慣需要長久的長時間的維持,一個不好的習慣卻三次就可以養成,所以建議除非孩子是大哭或很難過(生病),才抱起來安慰或處理;重新訓練不需要擔心孩子無法接受,對孩子而言那是長久以來的習慣,很快就可以適應回來。" D% |3 x5 j. x5 x9 I* m) c2 ^; ?
H+ O# w6 X! k
嬰兒的腦細胞是活躍的,半夜起來玩一下是很正常,不需理會也不需陪伴,養成"晚上就是睡覺時間"的習慣,孩子也會學習玩一玩要繼續睡。
0 w, Z; M) ~3 q# b3 F9 X/ e( f5 u/ s' H/ W& \
教孩子在床上睡覺
: g! X) Q5 E; z% H
9 [. L6 r6 ^# p7 }/ B5 N6 D2 b& G6 O孩子通常都會不願意在"陌生"的環境入睡,對於新生兒而言,母親的環抱是熟悉、嬰兒床是陌生的,自然您要嬰兒在嬰兒床上睡一定非常抗拒,我們可以和緩的幫助孩子離開母胎中的生活,也讓他學習在自己的嬰兒床睡。
- t3 Z9 k; \! C不管您是從來都不哄睡或是兩三個月後才開始讓孩子自行入睡,我會給予的建議就是不要過度保護孩子,一個孩子要怎麼去快速度過驚嚇期﹝這是我發明的名詞,其實是驚嚇反射 (moro reflex)﹞,關鍵點在於孩子有無適應家裡的環境,鈞大約三個多月就不再有驚嚇反應,只是我也同樣看過過度保護的孩子直到六個月依舊無法度過驚嚇期;適當的保護孩子是應該,過度的保護孩子則稱做溺愛。6 v2 a0 c0 e. W+ P q( F* q
3 g! d5 _4 V# L. {) D& f
一般而言,只要有適當的玩累才讓孩子睡,孩子都會很快入睡且不會哭很久。- B1 z4 l2 _* A6 i) x
5 ]; n' H$ D. j5 Y, E4 G& {, F六個月前教孩子自行入睡的優點?缺點?
+ q |5 N( r+ _5 i9 V0 G
+ p! ]8 D2 R6 e: m7 \: a! f. F優點:
0 B9 ?( o: V) E- `; _
+ R& n- T6 f& g) n4 f* `/ M0 w1.孩子沒有任何舊有之習慣及足夠體力,訓練起來的速度通常只需要3~7天) l0 A; G/ Y; @- h
2.尚未形成不適合家裡的規律作息,母親可以引導孩子的作息
3 B% Y! U2 F5 |; x$ b# _/ p3.可以讓孩子睡眠時間和緩的減少,而不是急速的減少/ q1 m5 u5 l5 y! S7 Q
舉個例,[每個孩子都可以好好睡覺寫]:10~18個月之間的孩子會自動減為一次小睡,身為母親,您希望孩子是10個月變成一次小睡,還是18個月或甚至更晚?沒有及早有規律生活的孩子往往會在10個月前就變成一次小睡或睡兩次但是都極短,新生兒時期就有規律作息的孩子往往到了一歲三個月才變成一次小睡甚至更晚,像鈞到了快兩歲還是一天睡14小時;不過這裡要聲明的是,睡眠往往會被食量、活動、環境所影響,不能撇除某些孩子天生睡眠數稀少,只是在人為因素下還是希望能和緩減少孩子的睡眠速度。
@- C0 k6 \9 j: G4.母親有足夠的決心來訓練孩子:育兒是父母和孩子互相磨合,一開始磨合會非常辛苦且母親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帶孩子,往往會尋求速度最快的方法(也是錯誤的方法)來不斷嘗試,在精神體力都達到極限的狀況下,反而會很快的掌握住育兒的正確訣竅;只是一種米養百樣人,同樣也有媽媽完全的順從孩子,就算一開始很辛苦,過了兩三個月反而就習慣這種辛苦,甚至過了n年後,這個母親還會對苦過來的自己感到自豪,這沒有辦法說誰對誰錯。8 y6 R0 i8 s2 X+ _, @) M
. F s: G2 J6 P: i1 j7 {/ K所以母親的養育態度會一開始就直接分成兩派,中途改變育兒方式的人還是佔少數。
0 [5 @6 y8 P% y. r) P9 R. M% a" [& F8 h( A
缺點:
: h% M2 n8 t P U4 w r0 z
, c; }. l! ~: o) g訓練起來格外辛苦:如同前面所說,母親一開始無法掌握孩子心性,一直在錯誤中找正確的方式,常常不小心就讓孩子哭好幾個小時,母親也聽小孩的哭聲幾乎快崩潰;建議母親等到孩子兩三個月後在來訓練睡過夜->延長睡眠等都還來得及,只是大部分的新手媽媽在無人幫忙的狀況下,無法等那麼久才開始。
9 Q" F5 r1 v( }9 O# @: v! x, }
: m F( N( Z! F. g# Q8 i我自己是鈞一個半月開始,雖然做錯過很多事,但是很快兩個月就上軌道* _$ u- q/ n+ R( t9 `" r4 ?
不管早或晚訓練,往往還是取決於母親的意志和對孩子的觀察。7 q* W: a; M+ P4 X+ d# j! O
給母親的一句良心話:請習慣孩子的哭聲吧!不論是現在或未來,習慣孩子的哭聲才能採取正確的方式。8 O) w2 ^% j# Z/ S
1 Q+ \( T4 r6 ^! M睡眠訓練該維持多久?: K' j$ T3 \$ N( t. p, j
! r& j" ^( M! v' k+ u7 X+ p一星期,對於新生兒而言,不建議頻繁的更改作息或訓練,建議只要決定就不要輕易改變。自行入睡如果一星期後入睡時仍哭超過20分鐘,就表示媽咪您一定有地方做錯,建議您要定下心來好好想想那裏做錯,多爬爬文或找有經驗的媽媽發問;第2~3個月入睡時哭5~10分鐘是正常,這時候仍處於睡眠障礙期,這樣的反應是正常。
! G3 `. R* e; b, S# D3 a
9 }6 \+ A+ ]4 g9 U奶嘴、奶頭、吸手的問題" @# f/ _0 R/ i3 S6 `* d% C: g6 G
如同前面所說:"沒有一個孩子可以真正一覺到天亮",六個月前也很少有孩子是真正的學會"自行入睡";坦白說,鈞算是個特例,因為我一直把鈞的作息拿捏得很嚴也很準,所以一定會剛好在"很累的時候睡著",自然自行入睡的能力很早就成熟且熟悉,鈞約四個月開始就慢慢減少吸手入睡,六個月後不再吸手入睡。+ S/ u( S. r& n/ d" z: J" n
# q& C3 W, m) T5 w少數的孩子可以跟鈞一樣,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六個月前都會需要一樣入睡的方式,可能是奶嘴、奶頭或手;而往往讓孩子怎麼選擇的關鍵在母親身上。+ P& A* q* g* S. Q. E% C" U; \
2 C# p/ k6 M/ W+ ~9 X& d6 k* h* a奶嘴:傳統的育兒都是讓孩子吸奶嘴,新手媽媽多數會覺得很難塞奶嘴讓孩子吸,其實前三個月都是要硬塞到小孩習慣為止。
! d& u( w: ^, A4 G- b9 O/ V {3 ?! ?
優點:衛生、容易消毒
/ q& ]7 |! m; X: ^+ J( D缺點:& c1 T S: z+ t: I/ X3 y) F
- K3 z# w* G& p- E# O3 `! u- J( U* R容易讓孩子過度依賴奶嘴而喪失學習自行入睡的契機:多數的孩子入睡時常常吸著奶嘴入睡,吸到奶嘴掉後淺眠就大哭,於是母親就重複的撿奶嘴,造成過度疲累,孩子的睡眠也一直中斷;我其實不太建議"新手"媽媽讓孩子吸奶嘴的原因就在於此,前三個月的嬰兒入睡時是先淺眠再深眠,但是奶嘴掉了卻依舊還在淺眠期於是大哭要奶嘴,常常要折騰很久嬰兒卻還是無法入睡;母親必須撐過三個月後,嬰兒的睡眠型態轉由先深眠再淺眠,孩子才有可能吸奶嘴吸到熟睡吐掉後繼續睡,只是有可能孩子轉為淺眠後依舊會討奶嘴,這時我會建議母親不要給奶嘴,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撫自己睡回去或給到第三次就該停,不要讓孩子過度依賴奶嘴。盡量是吸到想睡就該拔掉奶嘴,假如孩子醒來大哭可以再重覆塞奶嘴的動作,注意別讓孩子含著奶嘴完全睡著即可,和緩的讓孩子習慣不依賴奶嘴入睡;母親如果決定給孩子奶嘴吸,通常都是要撐到七八個月後,把奶嘴丟在床邊讓孩子半夜淺眠時自己拿自己吸,讓奶嘴變成睡前儀式的最後一個步驟(只有晚上要入睡時才吸)時才會比較輕鬆。少數的媽媽可以正確的使用奶嘴,孩子三個月後就可以入睡時給奶嘴,半夜還是讓孩子淺眠時安撫自己入睡(不給太多次奶嘴),孩子也順利的在四五個月、最晚六個月就半夜不需要奶嘴且能再度安撫自己入睡,只是這畢竟還是屬於少數。
1 G7 \; N3 i9 b) W+ U' k& N
, y/ u, Q. ~+ a3 |) b2.奶頭:俗稱"活動奶嘴",也是親餵媽媽最容易選擇的方式8 P: ?1 _0 y1 S: d* _
. r( U9 k/ v5 H' \ w優點:很容易安撫小孩
7 y5 D a2 K$ x+ s2 ^缺點:首先聲明,我是單純把奶頭當餵食工具的媽媽,所以會說出以下缺點,不需對我射筆
+ x, `( l! d g* S7 m& D$ t1.不是每個媽媽都能把自己和孩子睡眠調整成同步,很多母親對於自己的睡眠就已經很淺眠,還被孩子吸奶+奶嘴吸,致使母親疲憊不堪。- |% }+ g* ]4 o4 e1 `
2.對新生兒而言很容易養成"頻繁"哺乳,這幾乎要等到開始餵食副食品後才能改善7 C% P+ B' q: f+ V M( `, x, U
3.不易戒夜奶:常常親餵媽媽都把小孩放在身邊睡,我曾經聽過一個親餵媽媽說的例子就是:有哪個人看到床邊擺著一碗泡好的泡麵不去吃?雖然這個例子很詼諧,卻也是正確的說法,約有99.9的孩子其實在進入吃副食品後一定會睡過夜,而後的都不是孩子肚子餓,只是純粹要安撫,就算母親想幫孩子戒掉夜奶,孩子也會"自動"掀開衣服找乳頭含,想找人跟孩子陪睡也很難,故想戒夜奶很難也很需要媽媽的堅持和作息調整及天時地利人和。 x6 T! ~$ l8 y, O" @
4.不易讓孩子學習到自行入睡:同樣的理由,奶嘴都在旁邊,很難輕易的改變入睡習慣,往往必須要母親堅持才有辦法在拉鋸戰中結束這樣的狀況
9 m% r+ {8 ]9 x, K- T! w' D. y
8 f/ U+ y6 |/ f0 f7 T9 E本身睡眠品質很好的媽媽才有辦法接受無時無刻讓孩子把自己的奶頭當活動奶嘴,像我是非常非常淺眠的媽媽,根本不敢這樣做。
A* ]% m- u! Y' r; T9 Z
# y4 b! d, x6 ^5 G: L7 E6 w' A3.吸手:選擇讓孩子吸手的媽媽是少數,一來是仰睡孩子在新生兒時期因肢體發展很難吸到自己的手,二來吸手要比吸奶嘴更注重衛生問題
& I2 ^. H; n# Y( l& n4 [7 v4 S/ R
8 k& ^" O. n6 B# |' p8 X' f優點:孩子可以很輕易的安撫自己入睡,新生兒也因為肢體發展有限,並不一定每次都會吸到手才入睡,自然練習自行入睡的機會就會比吸奶嘴和奶頭還要高,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家庭平和,母親也不需要過度干預孩子的睡眠。
, R7 @# R8 L3 } e" P. x. s- ]) n p( T ^7 Q
會奉勸新手媽媽,讓寶寶自己摸索、練習,您就會發現寶寶肢體發展能力往往會出乎您的意料之外,我看過六七個月一整天被老人家抱在懷裡的孩子完全不會翻身,鈞卻三個月就翻身自如,一歲五個月就會自行上下樓梯! U- J" }# n: ]# d% p Z& B
, {5 k* u5 A' ^2 i" }% x* k1 f缺點:
: R: H W) j/ t7 [1.不適合仰睡孩子,在新生兒時期會有吸不到的問題,還是需要奶嘴輔助
- [) |$ f l2 _' z2.衛生問題:容易把細菌吃進嘴裡。不過一般家庭只要注重衛生,通常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 X5 `- P! O# k" d I1 W
) }/ z8 f7 H* w" {2 U! s+ [
口腔期和入睡
' ]% q8 }3 ]# W K) D! d- X6 D1 q
1 ?1 ?& D! y6 M; {: @) K+ T: r1 ]母親都以為吸手、奶頭、奶嘴入睡和口腔期是息息相關;我的經驗是有某種程度相關,卻不是一定,入睡習慣往往在新生兒時期養成後,會一直延續到戒掉為止;鈞口腔期一直到一歲三個月才白天不吸手,可是六個月後入睡就不再吸;正常來說都是先白天不吸後才會戒掉晚上入睡的吸允,通常只要滿足了口腔期的需求 (一歲半~兩歲)後,想戒掉晚上的就會很簡單。
. _6 t) }; L/ E: L( K k J' V& J* K
吸手很難戒?6 e, ~' M" Q' a0 p8 U6 g
, G& `. i! A: x! q0 m3 [5 ?大多數的媽媽都覺得吸手以後一定很難戒,卻沒有看到背後的原因在哪裡,我認為不管吸那種都一樣好戒也一樣難戒2 G# u- I9 G3 B3 I6 Q
關鍵在於! f+ j- ^7 t( V
1.有無放手讓孩子到處去探索練習
/ S- N2 b/ a- i1 }1 P& H# {2.有無和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 E% X& t; S( Q% j) X3.不拿奶嘴當成安撫孩子情緒的工具
" {/ a3 s. s' a; d l* j: w( A+ h6 i% ]; h
只要有做到以上三點,孩子滿足安全感後,時間到不管是媽媽給予輔助或是自己戒掉,都是輕而易舉。3 \1 Z+ g% i% K% A
3 O: \5 }# ~1 j' U$ W1 P
3 W$ F9 R; L1 g如何擬定作息與睡眠計畫?! {; e0 B0 D- A& E H
4 N C2 i/ s7 c) R0 K m- {0 L
新生兒常會發生晝夜顛倒,會建議新手媽媽在孩子滿月後幫孩子調整作息,白天還是時間到就叫起來喝奶,晚上則是能睡多久就睡多久;母親的基本功就是拿著一隻筆紀錄著孩子的睡眠時間和喝奶量,這樣可以幫助母親了解孩子的狀況。3 k3 `4 U o3 J. L" G$ [
首先應該就家裡的狀況來訂定睡眠時間,假如晝夜顛倒,就必須把白天多睡的部分移到晚上,一開始強行要把白天熟睡的孩子叫起床一定很痛苦,但是喝完奶後一定要把孩子強行叫起來,不管是把聲音放大或換尿布,如果不小心睡著,可以讓孩子打個瞌睡10分鐘後再繼續叫醒繼續玩直到小睡時間或打第三個瞌睡為止,約一個禮拜後就會發現孩子漸漸步上軌道。
; f* G2 U2 [7 T7 F0 _- p9 h4 J+ |: _9 ^% o4 ^2 E/ s. A* s
白天孩子喝奶時間到,卻依然還在睡,可以和緩的叫醒她喝奶,等完全清醒或睡意朦朧時就餵;重要不是"定時喝奶"、重要的是"吃玩睡",所以喝完奶(不管是還在睡或是睡著喝),都可以試著叫醒玩。; _1 B- B# @1 c( ~. h, q6 I4 {
0 j5 {5 p1 e% D- I. m) l0 K! L請看:簡單講解"如何制定作息表"-新手媽媽的入門
- c* s5 N x1 ^# s6 c" s
5 @/ V) ] A6 k" K規律作息和睡眠訓練的關係
1 `$ K+ q: X# y4 P L1 ^, ~& p" N* j+ d
- g3 ? K$ z# Q4 v* k* I調整作息一直是育兒最基本最基本的工夫,不論哪種育兒法都一定會提到這件事,作息、睡眠、自行入睡、食量等都是環環相扣,所以一旦母親可以把作息調整得很好,整個育兒就會非常順遂,新生兒喝完奶玩一玩就會不太哭而入睡,作息調整得很好的寶寶也可以非常輕鬆的學習到自行入睡,而發生問題時,也同樣要把所有原因一一去檢視,正因為孩子不會說話,更需要媽媽細心去觀察,一旦規律作息做得好,自行入睡、睡眠訓練自然就可以事事順利,孩子的哭泣聲就會減到最低。+ O4 `% u6 v% Z& ~
# M! [7 ~0 Y* x) A$ Z/ z" T1 o
規律作息會導致孩子未來缺乏抗壓性及彈性嗎?
- i# ^, ?8 `8 R1 d* d, Q9 y" i* o/ Z& I5 }
不會- e# j+ h# f7 Q4 I& P
理由就是孩子不是過著永遠規律的生活,我主張的也是"漏斗式"的教育,漸漸放寬孩子的限制與讓他學習彈性,孩子是人不是機器,育兒之初之所以要規律為了調整孩子的生理時鐘和從混亂中找到可以安心的規律生活,不需要將孩子24小時抱在懷裡也可以給她安全感,進而全家和樂享受快樂的育兒生活。) w5 W6 r, C% i. D6 r$ N
孩子永遠都在對生活挑戰,所以永遠都會出問題給大人解決,能進而一一去解決的大人才是了解孩子,不要害怕育兒是困難,育兒帶給媽媽有眾多的甜蜜與快樂,輕鬆帶孩子才是當媽媽要做的路。
# O' Z& M# {; Q! s' E/ W W
! q8 [: b) Q! a5 d- q, D規律作息讓我都沒辦法到很遠的地方玩,孩子小睡就必須趕快回家!!
* |7 K! U/ j* u9 ]( L
8 d, n S3 I* Z) R, Y六個月前的寶寶需要比較多的睡眠,母親多多少少可以牽就一下小孩的作息,只是也不需要去羨慕可以被抱著睡的孩子,外出就是要盡興遊玩,孩子累時就讓他睡在汽座或推車,甚至培養一個外出哄睡的方式也很棒,請放心孩子是懂得自行入睡,不會養成習慣。
3 E9 ^% H* [' z6 S* U6 n3 S3 j: M) a/ u, R3 e) P4 }7 P
等改成一次小睡後(一歲三個月),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外出就是盡情遊玩即可,孩子一樣也會隨著出外的次數慢慢調整自己外出的步調。& C8 s; c8 D4 S* l; P" ?6 a
% V9 A g- k3 k& w2 e' Z
育兒忌諱道聽塗說
/ ^3 G; d( J% R) Q9 Y2 p
1 R5 o. x& x3 u. |) L, [給很多新手媽媽的建言就是:育兒忌諱道聽塗說;自己就曾經吃過很多苦頭,比方當初每天睡不超過三小時時,在網路上看到睡過夜要瓶餵加泡濃奶,結果導致鈞腸絞痛。之前也曾看到有人說睡過夜就是要白天餵少少奶,睡前才一次餵飽孩子(X). C8 Y. l( C* j5 b
常見的有以下:
5 j: u3 ~8 R; I8 n& t& E$ {% `1.親餵不可能睡過夜(X)-可以的,這跟母親本身奶量無關,跟習慣和方法有關。# x q7 G* c: O _1 `
2.瓶餵才有可能定時餵奶(X)-可以的,親餵也是可以定時餵,注意間隔時間就好。3 a8 T: Y) D3 n' T3 l
3.想睡過夜或睡更久,一定要睡前瓶餵配方奶(X)-睡過夜和配方奶無關,只能說新生兒時期配方奶因為飽足感較大,所以可以睡更久,卻跟睡過夜沒有絕對關係。) o0 }7 V: ?; w$ u: Z6 Z) \7 s2 f
4.黃昏時不給小孩睡,晚上才讓孩子上床睡覺(X)-六個月以下的小孩無法撐那麼久不睡,反而晚上會睡更不安穩。
4 }/ d( f* ~5 a* y: S5.睡覺一直嚇醒哭醒是因為沒有安全感(X)-這是驚嚇反射,嬰兒的必然現象,尤其是仰睡寶寶。9 Q6 k* p3 T1 t5 Y
% I6 k* D: u8 G1 N! t3 M( r. K+ v
事實上還有很多很多,建議母親在育兒之初,一定要確立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蒐集自己的知識,聽從自己的母性來育兒。+ l* ?9 p0 I9 D; V1 x3 ^! }
- ?1 Y2 `6 h9 \8 j3 V- |2 x結語
8 Z) H% W8 Z& U D9 r$ L: I4 t' u& B3 Q5 F; \; K) p$ n# @3 q: k! k4 {
% e1 y4 H4 ^* y q* @2 e8 p我知道非常非常多媽媽都很反對"cry it out"的訓練,但是"cry it out"不是像sears醫生所說會沒有安全感或心靈受傷,更不是"放任他無限度的哭",而且用"cry it out"這個字詞是對很多努力育兒媽媽最大的汙衊。確認孩子已經沒有任何生理需求,幫他漸進式培養好睡眠習慣;安全感和依附感是來自於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比方說前幾天鈞該午睡,卻一直頻頻走出來,媽媽的第六感就知道鈞大便,趕快幫他換,親子之間的默契是可以培養,睡眠訓練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不中斷的安穩睡眠,往往媽媽們在反對"睡眠"訓練時,總是道聽塗說,沒有實際的觀察這樣長大的孩子,哭或不哭都只是育兒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母親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鈞是家族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分,聰明伶俐又得人疼,非常有安全感。要知道睡眠訓練很單純只是媽媽帶領孩子從A-B的一條路,不管是坐飛機或是走路,終究可以走到B點,只是我的方法是坐飛機,讓媽媽可以更早從混亂中找到輕鬆育兒之道;媽媽也不是不抱孩子,我除了鈞睡覺這塊,基本上都在陪鈞玩、陪伴鈞,付出的愛心跟普天下媽媽一樣,差別在我的孩子吃好睡好玩好,睡眠訓練時間也很短就讓鈞找到訣竅,連親戚看到三個月的鈞不需哄也不哭就自己睡覺;這樣的心態會陪伴著媽媽到孩子一歲以後,一歲以後的孩子往往更需要母親費心教養,如果凡事跟一歲以前一樣,別說睡過夜,恐怕連教養都會弄得媽媽完全混亂,養育孩子是因時因地,因事情而處理,不是"隨時隨地隨便什麼事都放任他哭不用理",媽媽必需要有這樣的認知,一旦睡眠訓練一星期後完全沒有任何效果,表示自己一定有哪裡做錯;會找問題的媽媽比隨時隨地只會收驚哄睡的黑眼圈媽媽更能帶給孩子幸福喔!!別忘記!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