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85|回复: 14

[成长教育] 应对孩子受欺负时的好办法(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潼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回来后,我发现她的手背有几处深深的抓痕,其中还有两处被抠掉了小块肉,露出里面粉红的嫩肉。我当时很心疼,马上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老师回忆说可能是被一个小男孩抓伤的。于是,我问潼,她也说是一个小男孩抢她的玩具,她抓住不放,后来觉得疼就松手了。我问她有没有告诉老师,她说没有。

  事后,我告诉潼以后遇到这类的事情,不用跟他们抢夺,可以大声呵斥他住手,同时推开他,如果他仍然坚持,就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为此,我还专门和潼换位演练如何“挡”。

  要知道“挡”也是有学问的!是介于“打”和“躲”之间的一种立场,即保护了自己的重要部位不受侵害,同时也让对方知道,我也是有反抗的,我也不是好欺负滴!但如果一味“躲”,而没有向对方示威的举动,对方慢慢就会认为这个小孩好欺负,以后就会老欺负你。

  (一次游玩过程中,一位小朋友被另一个小孩欺负,潼凑上前一脸关切)

  曾一位母亲问我,他的孩子被别的小孩欺负,这位母亲都是教孩子先躲着,或者用手挡一下,她和我探讨应不应该让孩子打回去。我回复说“硬碰硬的结果是,每一方各占50%的胜负”,也就是说,自己的孩子也会有50%的受伤几率。所以,我不赞成潼潼在被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以“打回去”来报复对方,这无疑会使她置身于一个危险境地,而我那时候却不知身在哪里。所以,如果我让她以暴制暴,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

  有人说不打回去就是“认输”、就是“服软”,就会丧失反抗的本能、勇敢的血性,慢慢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怂人。为此有的人一直在是否“打回去”而犹豫不决。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同时还不能吃亏。其实“吃亏”二字,是大人心中衡量得失的标准,孩子根本不懂得吃亏不吃亏。玩具被抢走或者抢别人的玩具,她们觉得是一件每天都在发生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我们坐车,可能今天有座位,明天就可能要站着一样。

  所以,与其让孩子“打回去”,不如教她们“挡回去”。虽然一字之差,可意义和结果却截然不同。“打回去”是两败俱伤、有勇无谋的冲动行为;而“挡回去”却要是即保护自己同时又向对方示威的一种理智行为。

  孩子的“危险识别能力”很低,她们分不清哪些“打回去”的结果是安全的;哪些“打回去”的结果是危险的。家长不可能永远陪在她们身边指点她们,一旦家长不在,仅凭孩子一人之力“打回去”的结果是非常不明智的,也许今天她和同龄的幼儿争执,“打回去”的拳头碰到了软钉子;也许明天她面对的就是野蛮的社会青年,“打回去”的一拳就会招来更狠毒的暴力,从而造成致命的恶果。

  所以,最明智的举措是首先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伤害;其次,父母要帮助她们阅人无数,通过电视、书籍,让她们识别来自社会上的危险;最后要教给他们如何巧妙的“挡回去”的方法。

  当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作为还击:

  一、首先护住自己的重要部位,并眼神或形体表明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二、大声呵斥对方“把手拿开”、“走开”、“别抢东西”、“不许打人”。

  三、用力推开对方,或躲开对方。

  四、找老师或其他人帮助自己。

  五、以后尽量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让喜欢欺负别人的人受到孤立。

  常看到媒体报道一些案件发生时,能巧妙保护自己并智取犯罪份子的,才是勇敢的,才是值得表扬并学习的榜样。相反,那些与之硬拼的,危险系数无疑增加了很多倍,结果往往是遗憾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快3岁,属于比较胆小的孩子,在怎么应对和其他孩子的冲突上作妈妈的真得好好学习。因为总是教他打人不对,要有礼貌,所以看他很少主动侵犯其他人。经常和他玩儿的一个朋友的孩子性格就完全相反,跟儿子差不多打,很热情活泼但比较有侵略性,力气也大,好几次在儿子脸上留下”证据“,我也和儿子演习过挡回去,但是真正碰到情况时还是只会哭,有一次还说不想去朋友家玩儿,因为不想那个小朋友打他抓他,真怕他有阴影了。 我总是鼓励他让他告诉那个小朋友不喜欢他打他,要不然就不和他玩儿了,但是儿子不肯说,我还可以用些什么办法呢,请妈妈们给点儿建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幼儿园还没有发现什么受伤,那个小朋友是朋友也是邻居的孩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曲
1大声警告说NEIN
2告老师
3打回去
力量对比太悬殊或打人的孩子屡教不改,我这个当妈的就去找他家长了。碰到不讲理的家长,就对那个孩子软硬兼施一番。
非常有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6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快3岁,属于比较胆小的孩子,在怎么应对和其他孩子的冲突上作妈妈的真得好好学习。因为总是教他打人不 ...
涵妈 发表于 2011-1-6 11:56


我儿子也快三岁了,也是很乖的孩子,对人很友善。他也遇到过被人抢玩具受伤(当然不厉害),因为他德语不灵光,所以我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大声哭,可是无效,因为我儿子不喜欢哭,也不喜欢求助于别人(这个真让我头痛,我和他在野外玩,我藏起来看他的反应,他从来不哭也不喊妈妈,就是自己到处找,不然就原路回家),我后来只好告诉他这种情况下去玩别的玩具。因为他在班上最小,绝对打不过对方,班里2个老师照顾20个孩子,看不到的话会很危险。很希望有别的方法,可是想不出来,他太小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2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过有暴力倾向的小孩,孩子经常打人,可是孩子母亲一点都不管孩子,看见就当没看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1-2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娃娃妈 于 2011-1-21 21:08 编辑

性格决定命运
每个孩子的反应是性格决定的
家长再怎么教诲,孩子的反应难以从本质上改变
打人的依旧爱打人,挨打的依旧被打
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择友,不跟喜欢欺负人的孩子玩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8 06:11 , Processed in 0.062244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