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y 于 2010-5-2 20:02 编辑
证监会暴怒:赛迪造假涉百公司 给钱就办事‎
赛迪顾问的4条潜规则
"这个行业有了潜规则,"上述咨询界资深人士叹道。按其剖析,赛迪顾问在IPO领域的潜规则到了罔顾良心的地步:
"第一院只要给10万元就给你排名,具体企业排名,客户自己出,而后交回去给赛迪,赛迪根本很少去深入分析排名的准确性。
第二院赛迪从来不和客户签署法律连带责任,就是说一旦出了问题,你企业不能追究我责任。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中立性,客观性,赛迪是不承担法律连带责任的,因为目前证监会是监管不到咨询机构的,只能监管券商与律所。所以证监会要求券商和律师出具数据核查的意见。
第三院赛迪很多咨询项目的费用支付条件都很优惠,比如说50%都是企业过会之后收取,就是很多钱都是放在企业过会之后收取,就造成了,赛迪不择手段推动企业过会取悦于投资者,当然就直接导致数据造假。
第四院提供的数据是否有造假嫌疑,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得出来,比如他们无法提供数据来源,数据推理过程,数据调研工作底稿。"
赛迪的模式,他如此总结:"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企业首先会问赛迪,你们可以给我们排名吗;赛迪肯定说可以,赛迪根据客户的要求出一份报告,挂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公开销售;最后就是赛迪通过这种手法逃避了法律连带责任。赛迪为了笼络客户,他们基本会出所有行业的研究报告。其实很多报告都只是一个框架,没有报告,只是为了吸引客户打电话找他们。"
理财周报就此求证于多位业内投行人士,得到的答复为:程度有所不同,但基本情况属实。
一位北京投行副总说,"这事儿圈子中人心知肚明,因为创业板很多事细分行业,又找不到很好的行业数据,正好给这些咨询公司提供了大量粉饰的空间,从而也有了利益交换"。
可供佐证的是,目前在IPO咨询领域汉鼎和赛迪是唯一成规模的两家公司。汉鼎咨询专注于IPO咨询,而赛迪的业务还有信息化咨询、管理咨询、营销咨询、细分市场研究等。
"二者之间确实有一些不一样,比如说汉鼎单个项目总计费用在50万-70万之间,而赛迪在20万-30万之间,最后做出来的质量可能也就有些差别了。"一位与两家咨询公司均相熟的投行人士说。
为什么赛迪会走上廉价出卖道德之路?"我的理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领域的服务质量,他们公司做习惯了那种政策咨询、管理咨询的业务,这一块就放的比较"。"上述咨询界资深人士说。
赛迪模式被复制
"其实赛迪不算是最过分的"他说,"很多十几个人的小咨询公司,甚至60%的小咨询公司的咨询费用,都是放在企业过会之后收取的,这种小型的咨询机构造假的嫌疑最大,因为他们和企业之间根本就不是对等的,这种小型咨询机构完全被IPO企业绑架了。"
不过有趣的是,理财周报了解到不少声讨赛迪顾问的咨询机构,正是从赛迪跳槽出去的团队开设的小公司。
"这种小公司的操作方法有时候让你瞠目结舌,投行的人有时候为了做项目去购买他们的报告,在网站上看框架很好,买过来一看就懵了,大量是网上搜的。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公司人数非常少,很多事情都是外包给一些高校研究生去做。"前述南方券商投行人士说。
"的确,这种小型咨询机构,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是最大的,因为他们的价格非常低。"上述咨询界资深人士进一步解析说,"有一些基础数据,他们也会从网上找一些二手资料去填充。比如主流的咨询公司,一个细分市场调研项目没有几十万的费用支持是研究不透的。需要调研20家左右的竞争对手,5个相关协会或者主管单位,20个左右的下游重点用户,这些出差费用就得5万元左右,而这些小的咨询公司,收费有的时候都到不了5万元。"
"于是,他们这种报告就是你经常从网上看的报告,他们会发布一些报告目录,吸引客户联系他们,他们说,你要什么样的结果,我就给你们出什么样的结果。企业和投行的意见,很多咨询机构都是扛不住的。"
"比如刚刚被毙掉的上海开能环保,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那个咨询公司我个人估计连10人都不到。"
两大疑团悬在资本市场
事已至此,留给投资者的,是更多困难的想象。
首先是,到底有多少个正方软件值得怀疑?
这个问题可能是无解的。据赛迪顾问2009年年报,其自称为创业板12家成功上市企业提供行业研究和募投可行性研究服务,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20%以上,位居国内同行第一。但伴随创业板丑闻的愈演愈烈,这一引以为傲的业绩,正成为赛迪顾问的不定时炸弹。
不过,理财周报从业内获悉,近5年赛迪累积操办的项目大约在80-100个之间。但在本文中,理财周报尚无力全面一一梳理,此处仅列出曾引起市场质疑或关注的项目如下:
立思辰(28.000,-1.20,-4.11%)(300010)(300010.SZ)、网宿科技(33.000,-0.29,-0.87%)(300017)(300017.SZ)、杭州新世纪(20.98,-2.33,-10.00%)(002280)信息(002280.SZ,曾遭竞争对手投诉)、立立电子、拓维信息、启明信息、唬煌科技、久其软件、成都吉锐、263网、大连华信、福星晓程、北京博辉、正方科技。
其次是,到底如何监管这一新兴中介体?
"证监会未来是否会纳入监管,就看IPO咨询机构是否会成为第四类中介辅导机构了,但是随着行业越来越细分,细分市场调研机构及募投可研机构肯定会成为另外一类中介辅导机构。"上述资深人士说。
"目前来看,只有反复要求券商和律师出具数据核查的意见。"(理财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