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永远的罗马

[中长篇小说]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作者:郭玉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1948年秋,我们到达福州。在此生活了几个月,基本上还是安定的。

  福州简称榕,以榕树众多而得名。她与台湾的台北市隔海相望。碧绿的闽江水缓缓穿城而过,城内的名胜美景甚多,大多集中在三山一带。

  三山为于山、乌石山、屏山。于山上有庄严肃穆的戚公祠,平远台和演法堂,城西北有秀丽怡人的西湖公园,景色颇似杭州西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

  当年我们三十多家军人家眷来到福州后,在市里城隍庙的西边民宅里租房居住。距我们住处不远的庙院西墙有一角门,由此进去可以通往城隍大殿。绕到神台后面,走出大殿后门便是城隍庙的后院。庙后没有围墙,北边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它把寺庙与对岸隔开。湖的西边有一出口与一条小河相连,小河流进闽江,闽江又流入东海。因此,湖水、河水、江水都随着海水潮起潮落,昼夜之间竟有水势涨落之别。

  城隍庙后湖畔上长着一棵高大的老榕树,挺拔数丈,枝叶茂盛,树冠如伞。在夏季天气炎热时,人们常爱到此乘凉,游玩。

  当时,我们七、八个天真单纯的小男孩,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六、七岁。每天饿了要吃,困了就睡。只要吃饱肚子就无忧无虑,傻乎乎的只知道嘻嘻哈哈闹着玩,从来不管什么老天刮风下雨,世上政治风云的变幻。

  我们常到城隍庙后院大榕树下做游戏、捉迷藏。乱跑乱跳,大声喧哗吵闹,根本就不知道寺庙里还有什么清规戒律。

  一天碰巧竟被庙里的主持看到,他大为恼火,严加训斥,并把我们几个顽童驱逐出庙门,飞快地跑回家去。

  但事隔没有几天,我们似乎已忘记了先前的训斥,又照常到城隍庙里去玩。只是有点顾忌,只要是一看到老主持从旁边走过来,我们立马就会鸦雀无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装出一副循规蹈矩的样子。待他走远之后,便转过头去朝着他的背影愤愤地骂一声“断子绝孙的老东西。”于是,我们又嘻嘻哈哈地闹起来了。

  在福州的几个月里,让我们最开心的是在过春节乃至正月十五闹元霄的时候。那时,街面店铺生意兴旺,来往行人穿梭其间。每家每户喜贴对联,张灯结彩。踩高跷,跑旱船,耍狮子,玩龙灯、唱大戏,鼓瑟管乐彻夜演奏,烟花爆竹轰响齐鸣,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其乐融融。人们沉浸在迎神赛社、酬神娱人的活动中。

  一时间,单纯的老百姓仿佛忘掉了眼下硝烟弥漫的烽火,淡化了腥风血雨的战争,遗忘了过去的辛酸和痛苦,丢下了人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幸。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淳朴,又是那么的容易满足。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稍许补偿就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善良的、苦中好乐的本性――热爱生活,渴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并且还希望世界上抛弃恐怖与战争,少流一点血和泪,多一些欢乐与和平。

  原先,在我家做过几个月饭的炊事兵张黑(皖北宿县人,出身穷苦,吃粮当兵。曾在我父军需处炊事班当过班长。)后来因旧部星散,他也跑到了福州。

  当时因无处可去,又只好到我家做了两个月的饭。后来在我们由福州乘船去台湾时,他便投奔到浙江舟山群岛,在定海国民党部队――舟山防卫部船舶指挥部后勤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班长给部队做饭。

  半年后,在我家从台湾基隆回到舟山群岛时,又和他在定海城相见。后来,他于一九五零年五月十八日,随国民党军队一起撤退到台湾。此后,再无他的音信消息。

  当时,我在福州居住的时候,附近还有几家居民,包括房东在内他们都是待人和气,对人诚恳的客家人。

  逢到年关佳节,正月十五闹无宵的时候,他们会让我们到他们那里玩。或送给我们家眷一些大米面发糕、糯米糍粑和糖糕,以及一此荔枝、橘子、桂圆等水果,有时还会送我们一点带鱼、乌贼、牡蛎等之类的海味……

  在我们住处的西北角,约有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溪的一旁有两家菜农,他们不仅种有冬瓜、刀豆等各种各样的蔬菜,还种有几片甘蔗。偶尔,在我们到他们那里去玩时,主人会手持镰刀给我砍上一、两棵甘蔗吃。

  有时,在海水退潮,溪水回落后,我们还会跟着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去溪边的浅水里或湿地的乱石中摸鱼、捞虾、抓螃蟹……

  在此生活期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而又欢快的记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榕城的冬季不像北国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滴水成冰的那么寒冷,就连下雪也是很罕见的。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草木凋谢也不是很多,相对来说要比北方的冬季时间短暂,且又舒适好过。

  我们虽然在此生活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较为美好的印象。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动身去台湾的前几天,在军人家眷中却发生了一位老太婆投水自杀身亡的事情。

  有一天下午,我们几个孩子正在城隍庙后的大榕树下玩耍。看到一个年近古稀骨瘦如柴的老太婆,她佝偻着腰,拄着一根木棍,哆哆嗦嗦地走在通向湖面七、八米远茅房的小桥上。但她没有进茅房,却在木板桥的三分之二处,突然甩掉木棍“噗通”一声跳进湖水里,她在湖水中绝望地挣扎,无助地眼神似在哭诉着什么,最后带着一世的伤情随着世间的冷漠了结了她的一生……我们几个孩子被惊呆了,随即扯破嗓子高声地叫喊起来:“有人投水了,救人呀!”只见她在水里上下浮动了几下就沉没了。眼看着一个生命结束得就是这么快,前后不到两、三分钟就被湖水吞没了,湖面上仅仅留下了老太婆的一块头巾和湖水渐渐消失的波纹。

  湖边很快就聚满了人。但是此时湖水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平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在城隍庙主持的指挥下,人们急忙找来了几个熟识水性的人,驾着一只小船在湖水里不停地打捞寻找,还不时地向我们询问老人投水的方位。

  过了一会儿,从前面慌慌张张的跑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后面还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他们是在我们之后来到福州的军人家眷。

  此时,她悲伤地哭喊着,跪求大家一定要把她婆婆的尸体打捞上来,说是这样也好向三个月前,在淮北战场上死去的丈夫有个交待。

  她边哭边说:“婆婆年老多病,身体不好,又听到儿子最近战死的噩耗!整日伤心,以泪洗面。不出所料,果然今天就发生了这一悲剧……我还在四处寻找她呢!……”此时,她泣不成声,催人泪下。

  “……可悲矣可悲!人死不能复生,施主请节哀保重。”老主持一片善心地在规劝。又说:“这湖水是流动的,它通小河,流进闽江,汇入东海,想必老夫人的尸体是不易打捞上来的了。”

  这时,夕阳西下,天色已暮。举目望去茫茫的一片湖水延伸到远处,与天相接,异常萧瑟而又凄凉。

  人世间的异变往往就是这样突然,令人难以预料……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1949年4月初,在一个东方欲晓,朝露未退,鲜花吐艳,草木释芳的凌晨。由于时局的变化,我们和十三军的二十多家军人家眷扶老携幼,集中到福州闽江码头上,奉命与其他军人家眷一起登船,开赴台湾。于是我们再次踏上了漂泊流浪的航程,将要横渡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涉足台湾,浪迹天涯……

  当时,乘坐的是一艘吨位较大的轮船。上船后人们大多数聚集在轮船的甲板上,眺望着福州城晨雾中的市容,留恋回味着在此居住将近半年较为安定平静的生活。

  马上就要开船,就要离开榕城。人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眷恋故乡,惜别大陆之情。这一走就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地方,将被台湾海峡所隔开,与大陆上的亲人天各一方、隔海相思……

  这时,船上的人们啼笑皆非,脸上不由自主地又泛起了愁云。心中惆怅而又茫然!如今再次为了躲避人民解放军的追赶,只有远离大陆出逃台湾。以后是吉是凶?是祸是福?难以预测,唯有老天才知道。

  然而,我们几个头脑简单不知忧愁的孩子,向来不知道什么政治风云的变幻。仍然是在人前身后嬉戏、玩耍,还以为是又要去一个新的天地。

  随着几声尖呖地汽笛长鸣,轮船离开了福州码头,驶出闽江口,进入东海,消失在茫茫的台湾海峡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11:36 , Processed in 0.053307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