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10|回复: 1

[教学] “寒”与中国古代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4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中国古代生活中的人和事,许多都冠上了“寒”字。例如称贫穷读书人为寒士、寒人、寒儒。为什么称贫穷读书人为寒呢?《史记》中有这样一个典故。范睢,字叔,有才,很穷,投魏国中大夫须贾为门客。一次随须贾出使齐国,回国后却受毒打几死,丢弃厕所。苏醒后逃到秦国,当了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叔故意穿上破旧衣服来见须贾。须贾不知,对他说,“范叔一寒如此哉!”后来就用“一寒如此”成语来比喻贫困潦倒,穷到极点的意思。

“寒”字有时也用作谦称。例如:“寒门”、“寒舍”常作为自己家的谦称;“寒荆”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十载寒窗”的意思是古人长期日夜在窗下攻读。既然窗是寒的,那么灯自然也是寒的,故有“寒灯青荧”。

寒也渗透到古人日常生活中。例如,古代御寒的衣叫寒衣、寒具;家里捣衣服的石叫“寒砧”;粗劣的饭食叫“寒斋薄饭”等等。

由于冬寒,古人见面问候起居的客套话叫“寒暄”,也就是“嘘寒问暖”的意思。

实际上,寒对我国古代文化影响还远不止此。比如,害怕叫“心惊胆寒”,灰心叫“心如寒灰”;人刚死不久叫“尸骨未寒”,死者可称“寒骨”。寒对中国古人,可称“刻骨铭心”。

摘自《文摘报》林之光文

[ 本帖最后由 weiss 于 2006-10-6 00:51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01:45 , Processed in 0.058598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