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6|回复: 0

[一带一路] 关税重拳下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危机与市场布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引发了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剧烈震荡。

4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关税提高至145%,然而在48小时内又公布了部分豁免清单。

随后,又释放出对关键科技产品加征“特别重点关税”的信号,一系列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从电视到智能手机,从显示器到笔记本电脑,各领域企业均面临着成本上升、供应链重组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加征125%关税,政策预计将冲击年规模超千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市场,导致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

从市场来看,美国电视市场年销量突破4000万台,该市场由三星和LG两大韩系巨头主导,合计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

Vizio(约11%)是唯一跻身前列的美国本土品牌。中国品牌海信、TCL则凭借性价比优势持续扩张,而日系的索尼和三洋则分别固守高端和入门级市场。

在PC市场,2024年美国PC(包括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全年出货量达到6921万台,同比增长5.2%。惠普、戴尔、联想分别以25.3%、22.8%、17.2%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

联想的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2.8%,远超惠普的0.6%和戴尔的-4.1%。苹果在美国PC市场的占有率达14.8%,较2023年增长15%,排名第四。

在智能手机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苹果以54%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三星以22%的份额位居第二。

摩托罗拉成为最大黑马,市场份额增速达到21%,跃居第三。谷歌以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而其他品牌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7%,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值得提及的是,美国市场对中国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极高。

按进口价值计算,美国以下电子产品主要依赖从中国进口:笔记本电脑(占比66%,2024年进口价值320亿美元)、智能手机(73%,410亿美元)、锂离子电池(70%,160亿美元)、电脑显示器(79%,50亿美元)以及游戏机(86%,60亿美元)。

这意味着对于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和企业来说,几乎找不到非中国产品的替代品。

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征收125%关税的政策持续下去,那么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价格可能会直接翻倍。

这将显著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并可能迫使它们提高产品价格,从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

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供应链将加速重构。

群智咨询分析认为,若亚太地区关税全面上调,全球供应链将被迫加速转移与重组。

在此背景下,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埃及等新兴制造枢纽的地位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中小型品牌的竞争力将被削弱,而具备供应链韧性的品牌将显著提升其竞争力。

具体而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消费市场,年销量超过4000万台,是各大品牌商的必争之地。

然而,高关税政策正深刻改变电视产业的供应链布局。

墨西哥凭借美墨加协定(USMCA)的零关税优势,正迅速崛起为北美市场的核心供应枢纽。

三星、LG、海信等头部品牌已提前在墨西哥布局产能,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业内人士透露,LG电子决定推迟在越南、印尼的扩产计划,转而将生产转移至墨西哥。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越南征收46%、对印尼征收32%的高关税,这彻底抹去了东南亚的制造业优势。

显示器方面,越南目前集中了主要的海外产能,但其未来发展取决于关税水平。

如果美国对越南的关税维持在30%以上,产能可能会向墨西哥、巴西等地转移。

从品牌来看,三星、LG等韩系品牌在亚洲以外地区的产能布局较为完善,受冲击较小;

部分品牌则考虑暂缓北美机型出货,中小品牌可能因成本失控而退守市场。

笔电产业链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经历多轮关税加征后,越南笔电出口成本已达各国次高水平,叠加本土供应链短板,ODM转移战略陷入停滞。

2025年,美国要求笔电PCB A(印刷电路板组件)海外组装,代工厂需加速转移,但当年海外产能缺口仍达14%。

北美市场将面临供应短缺与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抑制需求增长。

尽管美国市场对高性能笔电的需求升级,但成本攀升或迫使品牌商回流本土,进一步推高终端价格。

平板电脑整机代工产能仍集中在亚洲,但美国市场波动对苹果、三星等头部品牌影响显著。

若关税政策落地,这些品牌需调整供应链以平衡成本。

在智能手机市场,谷歌、苹果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而中国大陆品牌受影响相对较小。

目前智能手机产业呈现双轨发展:一方面继续在东南亚扩产,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巴西等近岸外包选项。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了面板产业链的“抢跑”效应。

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三星、TCL等品牌为提前备货,大幅增加了面板采购量,导致库存水位超出安全线2-3周。

根据奥维睿沃的数据,头部电视整机厂的面板采购量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原本2025年第二季度的面板采购计划维持积极态势,但随着电视企业和渠道库存的大幅增加,整机厂维持当前采购计划将面临较大的库存风险。

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面板厂商一直维持81%-83%的高产能利用率,部分原因是中国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了LCD电视面板的需求。

中国电视厂商为降低关税风险,已加速对美国市场的生产与出货,这推升了2025年初的需求,尤其是75英寸及更大尺寸的LCD电视面板。

然而,由于担忧美国可能自4月起实施的新关税政策,加上显示面板需求的不确定性,个人计算机与电视整机制造商已减少面板库存采购,部分厂商甚至减少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面板订单。

Omdia原本预期4月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82%,5月降至78%,但随着中国部分TFT LCD制造商计划延长五一劳动节假期,5月利用率可能进一步下滑至75%。

从产品价格来看,据TrendForce公布的4月上旬面板价格显示,电视面板价格维持稳定;

显示器面板价格继续上涨;笔电面板价格则持续持平。

Omdia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表示,随着需求放缓及关税影响的不确定性,面板厂商正从原先的高产能利用率模式,转回按单生产模式。

此策略应有助于在需求减弱之际稳定面板价格。

然而,由于过去六个月面板价格持续居高不下,电视与个人计算机品牌商及代工厂可能会要求进一步降价,以抵消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短期来看,国补、低价备货、关税、品牌端产能调整等因素使得TV面板需求仍相对旺盛。

预计2025年4月起,TV面板价格将转向平稳但仍相对较高,产能利用率则可能有所回调。

面板厂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利润端仍有望表现相对积极。

行业周知,显示器通常以成品形式出口到美国,因此不会直接受到关税影响。

然而,如果对成品征收关税,可能会间接导致需求减少,并对供应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目前,显示面板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亚洲以外地区,而绝大部分关键零组件都在中国设立生产据点,以实现就近供应。

显示器用相关半导体零组件也主要在亚洲生产,并未直接出口到美国。

因此,在当前的关税冲突中,现有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及相关零组件供应链暂时未受到波及。

不过,ZG已宣布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反制措施,将对自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对等关税。

这可能会影响美系光学膜片厂商及AMOLED有机发光材料供应商的供货。

部分美系材料供应商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并未在中国设立生产据点,而是通过进口方式与中国面板厂合作。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实施后,材料成本将大幅上升,可能会影响中国面板厂使用美系材料的态度。

关于在美国建厂的问题,业内人士称,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且缺乏大型成品制造基地,因此在美国建立模组工厂的动力不足。

模组厂与面板厂相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为组装和检查工序是主要工序。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大部分模组厂都选择在智能手机、显示器等成品工厂附近设立。

这也是为什么三星显示的模组工厂位于印度诺伊达和越南北宁省,这两个地方是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指出,面板厂建厂属于重资本投入,产品必须有一定的毛利才能符合成本效益。

此外,美国根本没有面板上下游产业,可以说是缺乏基础设施和供应链。

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业赴美设厂可能会越做越亏,通过全球布局反而更加实际。

其进一步解释,厂商不可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到美国设厂。

毕竟,选择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是过去40年全球化进程的结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灵活调整供应链布局,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和市场环境。

w2.jpg

大类资产配置:

玩儿转黄金,读完这篇文章足够了

【房产】房子到底应该怎么买才不掉坑(1)

【房产】房子到底应该怎么买才不掉坑?(2)

【房产】上海新政出炉,房子到底应该怎么买才不掉坑?(3)

宏观知识干货:

影响房地产的宏观因素(干货长文)

【宏观干货】美日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启示

【宏观干货】一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国债收益率

【宏观】我们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吗?——迈向发达国家的大考(精)

【宏观】港股和汇率的“双线作战” —— 回顾1997(精)

【宏观】谈谈美国怎么“收割”全球财富的 (长文)

w3.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2 15:26 , Processed in 0.107109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