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3|回复: 0

[山西] 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 | 大同:理想或者幻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忻州时代风向标

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 | 大同:理想或者幻想-1.jpg

三晋城邑,名源何处?连缀历史,窥见华夏。《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系列节目,本期讲述“大同”地名的由来。
大同:理想或者幻想

朔州从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迁徙到了雁北。这件事情表明,中原王朝对自己的国土,尤其是广袤的边境丧失了控制力,秦汉时被压制的北方游牧民族踏过长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民族交融时期,主要就是指北方游牧民族趁中原大乱的时候南下,并建立了许多政权。当然,这个民族交融时期,给朔州带来了无穷灾难与血泪。朔州是这个情况,比它更靠北的大同也是这个情况。

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 | 大同:理想或者幻想-2.jpg

▲大同古城

大同,是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词,是古人幻想的理想社会,可以解释为天地万物统而为一。
隋朝开皇年间,为防突厥侵扰,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修筑了大同城,据说,这是因为旁边有条河叫大同川。
但我个人认为,游牧民族并不会给这条河起这个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的名字。
这是“大同”作为地名的开始。
在唐朝,大同是河东道军镇之一,武则天时期始称“大同军”,长官称为“大同军使”,归河东节度使节制,大同军使很多也会有河东节度副使的兼职。唐晚期,大同军镇地位提升,从河东节度使辖地独立出来,成为藩镇,长官先称“团练使”,后改称“防御使”,乾符五年为大同节度使,治所在云州,管辖云州、朔州、蔚州三地。之后屡有反复,大概是因为中央集权力的不断加强,就不再任命节度使,但如果藩镇势力增强,就需要“节度”——节度使,顾名思义,持节以调度各方,比团练使和防御使权力大得多。

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 | 大同:理想或者幻想-3.jpg

▲1921年大同 来源:云冈石窟景区网站

而云州,实际最早在内蒙古,也是后迁进来的,原先称云中郡,秦汉治内蒙古托克托,北魏改治内蒙古盛乐。而大同这块地方,秦汉时叫平城。
唐宣宗设大同节度使,有其历史背景。唐宣宗在晚唐,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时称“小太宗”。河东节度使管辖太广,权力太大,势必要分其权,削其势的。这个大同节度使,是一个叫李国昌的人担任的。他是沙陀部人,本名朱邪赤心。李国昌,是唐宣宗儿子唐懿宗所赐的名,可见这个人还是忠于唐王朝的。
然而,藩镇闹独立的事任何一个节度使也避免不了。朝廷派了个云州防御使,李国昌的儿子认为此人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于是就悍然杀害了云州防御使,然后几个节度使联合起来,把这对父子赶跑了。后来,黄巢起兵,唐王朝又把李国昌的儿子召了回来,帮助镇压黄巢义军。黄巢退出长安后,唐王朝任命李国昌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这样看来,大同这块地方,还是归人家父子。

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 | 大同:理想或者幻想-4.jpg

▲大同市博物馆

李国昌的儿子就是李克用,后来唐朝为黄巢部将所灭,但李克用依然以忠臣自居,号称“大唐晋王”,浑然忘记自己曾经是如何对抗朝廷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唐王朝对这对父子又打又拉,几乎处于离不开、用不了的尴尬状态。
总之,“大同”这个地名,寄托着古人的理想,但最终是个幻想。
来源:山西日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04:03 , Processed in 0.088721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