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22|回复: 0

[手机] 苹果公司设计文化,早期介入与激进式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4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微信文章
参考文献:赵超.苹果公司的设计体系:在激进性创新中构建技术与意义的审美体验[J].装饰,2018徐恺.德国设计的超本土跨行业转译 :艾斯林格及其公司与苹果的合作实践[J].装饰,2024https://m.163.com/dy/article/DH5CQJ750511DK4T.htmlhttps://zh.ifixit.com/Device/iPhoneApple公司的产品书写了许多创新奇迹,创建了设计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和激进的企业创新文化,引领了技术美学新范式。企业的创新模式分为增量创新(为已有用户提供现有技术产品)、进化创新(为已有用户设计新的技术产品)、革命性创新(即激进创新,为新的用户设计新的产品)。在这三种模式中,激进性创新会给审美主体带来更崭新和丰富的技术审美体验,进而构建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范式。苹果公司经历了“创新权力”博弈和转换的不同历史阶段,最终形成以设计为企业核心战略的创新文化。乔布斯初创公司时期,设计任务多委托给青蛙设计等外部设计机构,内部工程师全力配合,实现其概念创意;苹果公司在创建初期,虽然有若干产品获得认可,但资本过早介入和公司体量、业务迅速膨胀,使得产品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产品线由相互掣肘的不同部门负责,像是来自不同公司。这种设计理念模糊带来的混乱极大阻碍了后续发展。苹果设计团队负责人马诺克提出聘请世界级设计顾问帮助苹果构建统一的产品语言,这项计划获得乔布斯批准,命名为“白雪公主”。1982年4月,马诺克三人团队前往欧洲探访设计公司,最终将范围缩小到艾斯林格设计公司和英国BIB design,两家都收到design brief、技术规格、用“白雪公主”的设计语言统一的七类产品的描述文件,各有6个月时间和5万美元预算。艾斯林格团队为方案讨论了三个概念,概念一:借鉴索尼公司模式,用时髦的设计语言打造智能、小巧、便携的高科技消费品,层次分明,注重细节;概念二:把电脑产品与经典“美国风”结合,大胆造型和显眼的材质、色彩对比;概念三:艾斯林格在与技术人员接触后,发现他们对软件的讨论像诗歌一般,但屏幕显示却是抽象代码,于是预言未来笨重的电脑设备会被平板取代,线条、平板和无角度过渡为核心理念。1983年3月的汇报会上,两家方案对比鲜明,BIB提出的黑色外观与硬朗细节,强化高技术特征,视觉形象上类似于IBM、索尼方案。这更像艾斯林格团队的概念一,忽视了计算机逻辑精髓。艾斯林格则贯彻概念三:平易近人的圆角柔和形式,掩盖指纹和辅助散热的米白色外观,窄斜体印刷产品名称,人性化、感性化调和技术的冷漠与硬核,清晰的布局使得操作更直观易懂,这对目标客户至关重要。这抓取了产品的本质特征,探索出由设计理念驱动的、新兴技术的用户美学体验和功能表达。这更是一场世界观的历史性冲突,即“用新方式赋予新技术以文化表达,并以简约、干净、性感以及些许激进的方式付诸实现,最终普及到每个用户手中和心中”。童年5月,乔布斯与艾斯林格谈论设计概念时出现以下关键词:全世界最好的设计、友好、尽可能小、高技术、简单最好(包豪斯)、不要“美式传统”、要“新美式”、从摇滚转向迪伦、披头士。经典功能主义被延展至信息技术企业的设计基因。在乔布斯的全力支持下,Apple IIc上市,当年卖出超40万台,斩获了《时代周刊》“年度设计”称号,生命周期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Apple IIc的成功促使苹果开始从工程技术驱动转向设计驱动。1983年后,陷入设计缺失和管理混乱的苹果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斯卡利坚持步入IBM后尘,把产品定位“更好的商业电脑”,但缺乏设计思维,仅仅依靠制度来维持文化,乏善可陈。乔布斯被逐出公司时期,设计过程转向工程技术驱动;20世纪90年代,设计师罗伯特·布伦纳启动项目“offline”,试图将决策权力从工程师转移到设计部,包容设计团队在创新中的错误,允许设计师摆脱现有生产限制进行突破性的概念创新;乔布斯回归后,让设计重回战略中心,采用简洁易用的设计原则和审美价值体系,并把设计总监乔纳森·艾弗任命为执行副总裁(首席设计官),与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等高管并列,直接向乔布斯本人汇报,形成平行管理的企业决策架构。同时面对技术与设计的博弈,乔布斯往往站在设计一边,通过组织架构变革保障了“自上而下”的设计创新顺利执行。在硬件创新上,苹果公司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的跨领域创新转化,而非从已有产品和本产业内部寻找灵感进行产品改良(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最终创新后劲不足),这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功能产品和服务体验。苹果公司借助人性化设计原则,通过包容性理念将多点触控技术、语音识别、实体交互等诸多人机交互新方式应用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之中,不断探索开拓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硬件创新应用的无限可能性。苹果与博朗公司作为设计驱动的企业,有诸多相似性,两家公司都创建于消费文化的分水岭时期。领军人物都具有激进、苛刻、果敢的个性,体现出创造性精神、战略远见及完美主义特质。他们都体现出与时代背道而驰的特点,埃尔文·博朗参与了反对德国纳粹的“摇摆狂潮”运动,乔布斯参与了冥想素食的极客嬉皮士团体。博朗公司的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构建了博朗产品实用、唯美、简洁、诚实、精致的设计语言,深刻影响了乔布斯和乔纳森的设计思想和美学范式,进而构建了苹果的时尚之美、简洁之美、工艺之美、系统之美的多维度审美体验。时尚之美-雅皮士文化的戏谑诙谐、丰富多彩、时尚激进的美学范式彩色半透明iMac一体机是乔布斯回归苹果后,为拯救公司颓势研发的里程碑作品,在消费电子领域突破性的使用了半透明彩色塑料外壳,这对于内外部品质和工程设计提出了新挑战。彩色外壳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趣味、时尚的审美需求,同时顶部把手作为人与计算机交流互动的媒介,并不是要用户提着电脑到处跑,而是鼓励人们触摸它,进而消除了人们对技术的陌生和恐惧感。iMac在1998年8月上市,售价1299美元,年底共销售80万台,拯救了苹果公司。随后彩色半透明的时尚潮流吹遍了消费电子行业,相机、吹风机、吸尘器、电视随处可见。

    iPod作为iMac之后的革命性产品,开创性地使用了界面、紧凑结构、简洁的操作、密封电池的技术外壳等设计手法,成为之后的行业标准。iPod构建了全新的消费音乐的生活方式,其生态系统为用户下载和欣赏音乐提供了方便。

极简之美-乔布斯的创新精神核心产品线精简-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首先将原有产品线的40种产品精简到4种,笔记本和台式电脑,每一种分别针对专业人员和普通用户,这与诺基亚公司纷杂的产品线形成鲜明对比。简化产品设计-苹果公司的简洁设计深入到使用体验和内部组件的每个细节之上,推动iPhone产品的简化,将内部30多个零部件接口减少到5个。



工艺之美-技术支撑为了满足更加轻薄的便携电脑,Macbook air采用实心铝材一体化成型技术,利用数控铣床精准铣削研磨和机器人高效准确的操作来完成。这改变了传统大批量生产的范式,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强度。系统之美苹果公司在导入设计之初,就着手为未来设计战略和创新管理体系奠定基础,进而构建了设计创新驱动的企业文化和生态系统,带给用户一体化的使用和审美体验:    1.使用一体成型面板,表面精简,真材实料,最小化转角过度;    2.尽可能对称设计    3.分形和装饰线条使用2毫米宽、2毫米深、10毫米作为单元的网格,前部凹陷30毫米,背后凹陷4-10毫米    4.基于“真实人类”交互行为的良好人机工学设计原则    5.品牌单独使用商标无缝嵌入,对字体字号详细规范创新模式与审美体验苹果公司的产品所构建的多重技术审美体验,源于企业激进性的创新模式,包括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进而引发产业结构变化。过去,人们认为对新技术的应用是产生激进性创新的重要前提,这引发了“形式追随功能”理论的盛行。但唐纳德·诺曼在研究企业创新模式时发现,激进性创新是由“技术进步”和“意义变革”双重变量驱动的,而不是由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驱动的。双重变量的推进方法往往在激进性创新产生后,还能够推进企业不断通过渐进性创新而走向更高质量的设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3:23 , Processed in 1.265522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