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58|回复: 0

[德国新闻] 德国地方选举完成,默克尔所在基民盟大获全胜,中德关系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全民历史观
德国自默克尔执政以来,便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位被人们称为德国铁娘子的女人,执政期间,其种种举措,不仅向德国民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向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尤其是在2015年的时候,在面对让欧洲各国都束手无策的三大危机(即希腊债务危机、乌克兰局势和叙利亚难民潮)时,默克尔率领德国政府挺身而出,从容不迫地解决了危机,赢得了国民和其他各国的掌声,也成功使得默克尔第四次获得德国总理一职。
时至今日,默克尔已经连任4届,成为世界政坛上的常青树。
随着年龄的增加,默克尔有意在2021年卸任总理一职,不再参选。她的声明,使得德国其他政党开始活跃起来。
然而,默克尔虽不再参选,但她仍希望其所在的基民盟获得大选的胜利。届时,自她之后获任的基民盟党魁拉舍特,可以延续她的诸多执政政策。同时中德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近日德国最后一个地方州选举完成,基民盟大获全胜。这是否意味着基民盟在9月的大选中,可以取胜,中德关系也可以继续保持?



本期sda就来聊一聊德国大选对中德关系的影响。
6月6日,在德国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开始了德国议会选举的最后一站。经过投票,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获得了37.1%的得票率,成为了此次议会选举的最大赢家。
这次选举获胜,显然表明了基民盟在德国仍然受到了更多民众的支持,这与默克尔16年的执政措施有关。然而这次获胜,并不能说基民盟在9月份的总理大选中就可以获胜。
因为此次地方州选举,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德国民众在投票时,更加倾向于所在州州长的党派,而基民盟执掌了德国的诸多州,所以9月份的总理大选存在很大的变数。
事实上,抛开地方州议会选举结果不谈,处于德国第二大党地位的绿党,在今年明显更受德国民众的喜欢。
尤其是绿党推出了今年参选总理的人选——80后的贝尔伯克,这位继默克尔之后,有望成为德国第二位女总理的人。



自进入2021年后,默克尔政府在管控疫情方面,有所缺失,一度引发民众不满。而在基民盟推出总理参选人拉舍特后,这种不满有了持续扩大的趋势。
年迈的拉舍特虽然是默克尔的忠实拥护者,但他在政府任职时,并没有什么亮眼的政绩。他与默克尔一样都是坚定的中间派,看上去比较务实。
然而与默克尔不一样的时,在拉舍特身上缺少了勇敢和睿智,这让他逊色不少。
同时,默克尔已执政德国十六年,一部分民众迫切希望在德国的政坛上,可以出现一股新的风气,这些都让拉舍特减分不少。
所以看似基民盟赢得了德国地方州大选,但实际上在9月份的投票结果没出来之前,谁也无法断定德国总理之位属于谁。
这些不确定的事情,也让中德关系,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



中德关系自1972年正式建交以来便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这种状态具体表现在,中德在经济贸易上,亲密无间,但在政治交流中,矛盾不断。
就拿2021年来说,德国政府与美国、欧盟、北约等讨论中国问题时,凡是涉及到中德贸易的,德国毫不犹豫的拒绝,如在G7外长会议上,当美国、英国等提议从经济上制裁中国时,德国的反应是拒绝,任凭美国和英国、法国如何威逼利诱,德国就是毫不妥协。
然而在讨论中国人权等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上时,德国又毫不犹豫地站在美英法这边。如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德国都是投了赞成票的。
实际上德国对中国存在的这种经济和政治上截然不同的状态,中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长久的交流中,双方达成了无声的默契,
即在政治上,大家尽管存在矛盾,但矛盾仅限于政治,从不涉及双方的经济贸易。这种默契在默克尔执政以来,尤为明显。



在默克尔总理的第一个任期中,中德就因为一些问题闹得不愉快。当时默克尔不顾国内其他政客的反对,在总理官邸会见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这次会见,是德国在任总理第一次正式会见达赖。默克尔的大胆举动为其赢得了许多德国民众的心,但涉嫌干涉中国内政,使得中德关系走入了低谷。
中国政府对此强烈谴责,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也对此做出批评。
然而站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默克尔对此不做任何解释,反而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说"我是德国总理,我有权决定在哪里和谁见面。
不会因为对华贸易关系而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让步"。她的公开讲话,更是加深了中德之间的间隙。此事过后,默克尔仍不改变其政治态度。
2008年3月,又因为干涉中国内政,默克尔成为第一个宣布不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大国领导人。



然而有意思的是,造成中德关系僵化的默克尔,在2008年10月又因为经济合作问题,进行访华。
在访华期间,默克尔一再表示中德之间无根本利益冲突,两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对于默克尔的提议,中国表示认可。在默克尔执政的16年里,一共进行了12次访华,但她访华与中国讨论的几乎都是经济合作,无关乎政治敏感问题。
正如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所说"我希望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中国既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非常重要的贸易和经济伙伴。
没有中国,我们也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等人类面临的巨大难题。""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挑战。"
所以只要是在谈及中国的所谓"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卡伦鲍尔就与默克尔的做法一样积极站队,摆出一副联合盟友对抗中国的姿态。



对于中德之间的奇怪状态,中国一向是默认的。
在德国进行不恰当的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时,中国政府也是有所行动的,但这些行动也从不涉及中德之间的经济合作。
这与中国在今年制裁澳大利亚的行为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
中德之间的关系与中澳之间关系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是澳大利亚远远比不了的。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让中国无法忽视欧洲经济市场,而想要与欧洲保持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则需要与欧盟的经济支柱德国保持良好关系。

只要中德之间经济贸易继续,那么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就不会断绝。所以这也是中国愿意与德国之间保持如此状态的原因。
然而德国今年的大选,让中德关系存在隐患。德国政府在默克尔的带领下,继承20世纪的中德关系,一直保持着经济上的友好合作状态,并延续16年之久。
一旦基民盟下台,新上台的政党,在美国的干涉下,有可能会改变中德关系。



众所周知,美国在德国的影响非常大,而美国自进入2021年以来,就积极发动盟友孤立中国。在中俄友好关系进一步升级后,拜登直接找上普京,开始了挑拨离间。
在中国与伊朗达成25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美国马上就在伊核谈判问题上松口,希望能够对伊朗展现一定的掌控力。
在中国"一带一路"良好发展后,美国就怂恿澳大利亚蓄意诋毁破坏。甚至,就连与中国一直存在友好关系的非洲国家,美国也不放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亲自跑到非洲去游说非洲国家,让他们"当心中国的债务陷阱",目的就是想让非洲国家远离中国。
面对这样一个处处针对中国的美国政府,中国无法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美国积极蛊惑德国新一届政府,那么中德之间保持的默契,将有被打破的可能。
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况,中国不会有任何的担忧。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
近些年,中德之间的贸易发展越来越好,为两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即使德国新的政党上台,也不会因为美国,贸然断绝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反而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积极寻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繁荣。



参考资料

吕鸿.默克尔:德国首位女总理[J].人民论坛,2005,(第11期).

宋清华.默克尔的德国思维[J].英才,2009,(第11期).

梅兆荣.刍议中德关系的变迁与前景[J].德国研究,2019,(第1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0 16:55 , Processed in 0.05624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